畢醫生您好:母親今年90歲,失智八年,前年(88歲)因為不肯吃東西,醫院診斷說全身器官衰竭,被插了鼻胃管以及導尿管還得每天被抽痰。這幾個月母親狀況越來越差,耳朵/腿/手/都是水腫。我不斷與醫院溝通是否能予以撤除餵食管,讓母親不再那麼痛苦,醫生的回應總是說:若母親狀況比較差再住院的話,到時我們觀察是否可以進入安寧。這樣一直拖,母親目前已不會表達意識,請問畢醫師我該怎麼做?以及該如何有效的與醫生溝通比較好,謝謝妳!
畢醫生您好:母親今年90歲,失智八年,前年(88歲)因為不肯吃東西,醫院診斷說全身器官衰竭,被插了鼻胃管以及導尿管還得每天被抽痰。這幾個月母親狀況越來越差,耳朵/腿/手/都是水腫。我不斷與醫院溝通是否能予以撤除餵食管,讓母親不再那麼痛苦,醫生的回應總是說:若母親狀況比較差再住院的話,到時我們觀察是否可以進入安寧。這樣一直拖,母親目前已不會表達意識,請問畢醫師我該怎麼做?以及該如何有效的與醫生溝通比較好,謝謝妳!
這篇想要討論三個議題:1)假如病人昏迷、重度失智、老衰、疾病末期無法飲食,病情不可能復原者,家屬要懂得拒絕讓病人插鼻胃管,那麼請要求點滴也不要。2)練習看彌留狀態的生理指數。3)彌留狀態者,家屬好好說話,推他一把,他就能放心、放手離去喔!下圖是正常人的樣版生命指數。重症住院的病人,病床旁邊常常有個生理監測器,上面有心電圖(EEG,心跳率)、呼吸曲線(RESP,呼吸率)、血氧濃度(SpO2)和血壓(BP)。
目前台灣多數的養護機構都習慣將發燒、肺炎、尿路感染的病人送醫,有臨終症狀的病人更是一定送急診急救,因為不希望有病人在機構死亡。幸好也有少數的機構願意讓住民就地自然善終,政府有在推廣這樣的政策,希望越來越多的養護機構配合。家屬在尋找機構安置病人的時候,這點是非常重要的考量。以下為病人女兒之分享。
雖然不是老人才會生病,但是家中有老人,一定要更早儲備死亡的識能,瞭解老人家若發生各種狀況時,可以如何抉擇,如何尋求協助。這位媳婦平常就在追蹤這方面的訊息和知識,並且利用假日聽了三個小時的演講。沒有想到次日就派上用場。以下是媳婦的分享,照片是九十三歲的婆婆往生前數週與孝順兒子的合影,看起來還神采奕奕呢!
自主斷食(Voluntarily Stopping Eating and Drinking, VSED)是指精神狀態正常,有決策能力者自主決定停止飲食,或者拒絕人工餵食而達到自然死亡的目的。人們罹患重大疾病有拒絕醫療的權利,也有拒絕飲食的權利。在許多國家這種情況可以收治在病房,提供臨終的舒適治療。在台灣目前我不知道有哪家醫院、哪位醫師會收治這種病人,有少數的居家安寧團隊願意提供醫療協助。尋求我協助的病人絕大多數在家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