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腦出血昏迷送醫四個月的漫長告別之路
›
二〇二五年二月底「急診壅塞」議題躍上國內各大新聞媒體,黃勝堅醫師表示:台灣每年死亡人口二十萬人,臨終病人都送醫轉往病房持續「照顧死亡」 , 過去送醫三天會過世的病人,如今送至加護病房還能存活三個月 。醫院不該是生命末期照護的主要場所,如果不減少「無效醫療」,尤其是死亡前的無效醫療...
2025年3月26日 星期三
從養護中心帶媽媽回家善終(家屬來函)
›
畢醫生您好: 去年無意間看見您的受訪影片隨即拜讀您的兩本大作『如何好好告別生命』、『有一種愛是放手』後決定幫助媽媽不要再受醫療折磨,把 醫療資源給更多需要的人。我們將母親從養護中心帶回家,自己照顧,母親在第九天安詳往生,過程平順。
2025年3月21日 星期五
我當推廣善終的志工是遊走法律邊緣嗎?
›
母親的五年忌日剛過,『斷食善終』出版將滿三年。這三年來經歷了好多事情,彷彿可以抵以前的十年。認識了好多貴人,有幾位醫師以及居家安寧團隊協助我,登記有案的已經有兩百六十多位病人拒絕無效醫療,撤管或者在宅善終。唯一感到遺憾的是我推廣的「拒絕無效醫療,自主善終」,完全符合安寧緩和條例...
1 則留言:
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
生前「集體託夢」&醫療死樣貌
›
在我協助病人善終的這幾年,聽到很多託夢的故事,同時好幾位親人一起被託夢,剛開始聽說,覺得很不可思議,但這種「集體託夢」的事件,其實並不罕見。通常已經往生的人託夢,當事人都是變得年輕健康而且開朗。如果是重症在病榻上的人託夢,通常就是他們當時的樣子,這也是我多次詢問,得到的發現。以下...
2025年3月14日 星期五
「救生」與「順死」的代價比一比
›
六十八歲女性突然昏迷送醫急救,檢查發現腦動脈瘤破裂,腦內大出血。先自費六十三萬(如果健保申請有下來,再退費)做腦血管栓塞治療。病人持續昏迷,靠著呼吸器和鼻胃管維持生命跡象。醫師表示病人情況在往壞的方向走,因為氣管內管已經第十天,建議家屬簽署文件替病人做氣切。家屬請護理師向醫師表達...
2 則留言:
2025年3月13日 星期四
向推廣善終的先行者致敬(一)趙可式教授
›
趙可式教授畢業於台大護理系,工作多年後到美國進修腫瘤護理碩士,以及臨終照顧博士,於一九九三年學成歸國,獻身於護理教育,並且推動「自然死法案」的立法,被尊稱台灣安寧療護之母。
2025年3月3日 星期一
向推廣善終的先行者致敬(三)陳秀丹醫師
›
陳秀丹醫師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聽過我上的「復健醫學」,我認識她卻是多年後聽了她在網路的演講,看了她幫病人撤除維生醫療的影片,然後才去買了這本書來看。《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書名取得真好,醫師一向以救人為重,但是對於垂死之人,還施予無效醫療,表面看是仁慈,其實是在殘酷的凌虐病人及其家...
1 則留言:
2025年3月2日 星期日
向推廣善終的先行者致敬(二)黃勝堅醫師
›
我和黃勝堅醫師大學時期曾經同時參加台大網球隊,代表學校南征北戰,他是一位開朗、健談、身手矯健的年輕人。大學畢業以後,至今我們沒有見過面。有次在網路聽到他的演講,才知道他於一九九五年完成台大神經外科住院醫師訓練,升任主治醫師。於二〇〇三年取得安寧緩和專科醫師證照,二〇一一年外派台...
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善終之路險阻多,因為醫師只想救人
›
套句臉友的話說,醫師的天職是救人沒錯。假如這人被救回呼吸心跳以後,只能一輩子被隔離在一方小床上,全身被綑綁,不只病人苦、家屬苦、照顧者(護理師、看護)也苦。那麼醫師的驕傲是什麼?What is physician's pride?農夫的工作都還比較有尊嚴,至少種米養活了人...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智慧女兒勸服爸爸讓媽媽「不吃不喝睡睡走」
›
「不吃不喝睡睡走」是造物者給所有動物包括人類最好的關機模式,發生在毛小孩身上,人們多半能夠接納,發生在親人身上,家人就有各種不同的反應了,急著想送醫是很常見的。鼻胃管的浮濫使用,是剝奪這種善終機會的最大禍首。懂得拒絕鼻胃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智慧,一定要提前討論,提前準備,才不會落...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