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巴黎地鐵驚魂記(兼談倫敦地鐵)

巴黎的地鐵稱Metro,常見到這種新藝術style的入口。(大概是太驚險了,都沒有拍到巴黎地鐵裡的照片)


巴黎的地鐵路線密佈,遠距離時還是搭地鐵省時方便,但是換線時常常在地鐵站裡走超級遠。若僅是短距離又有公車,還是搭公車省時間,又可觀光。我們把地鐵想像成台北的地鐵,思考模式都以台北為參考,結果出了不少糗。

大家以為所有地鐵車門,都會自己自動開關,萬一夾人也會自動彈開。結果最常搭的一號地鐵比較新,沒錯,自動開門、關門。有次換4號、7號,我們傻傻的站在門口等門開,還好旁人很熱心幫我們打開車門,才知道有的車是要壓按一個圓形的扭,有的是要用很大力氣旋轉一個把手。後來養成我們上車,就看看車門長什麼樣子的習慣。

巴黎地鐵到站停留時間不長,有時旅客很多,旅客才剛下完,就開始警笛嗚嗚──的響,我算過不到五秒鐘,然後就強有力的關門,常看到有人被夾,我也被夾了一次,還好是用肩膀頂著沒有很痛。夾到人,門不會自動打開,非得內行又孔武有力的巴黎人幫忙才打得開,還好只要門沒關緊,火車是不會啟動的。因此之故,我們後來覺悟要八個人到齊才一起上車。

我們以為兩小時內巴士和地鐵票通用,有幾次下了巴士拿同張票去搭地鐵,有人通過了,有人卻不行。過不了的人,換了新票,還是過不了,就很納悶了,一張票1.27歐元很貴哩!後來發現,地鐵的驗票匣常常突槌,明明是新票也過不了,常看到有人以跳馬之姿或彎身穿過。有一次,有當地人看我們一群人,有人通過了,有人過不了,還好心請管理員幫我們開門。

刷過的地鐵票最好是就拿在手上,我們有三次碰到糾察員在站裡查票,若是拿不出兩小時以內進站的票來證明(票上會打時間),可是要罰大錢的。巴黎地鐵出站時不必用到票,可別因此還未出站,就把票丟了。

有一次換線時我們一行人站在電扶梯上樓,心中正想著這時段遊客不多耶!電扶梯無預警突然停住,我們的身體都前後甩了一下,還好沒有人跌倒。後來走在最後面的團員S激動的說,有人一直推她,另外一個人正在翻她前面的C太太的側背包。S把那扒手的手推開幾次,用英文罵他是小偷,他才離開。還說電扶梯是被他們三人結黨當中的另一個人按緊急「停止」的。(當時電扶梯上只有我們八個外國人和這三個扒手)喔!這就太過份了,為了扒錢,用這種非常手段,不惜害別人跌倒以方便下手。還好我們平衡感不錯,沒有發生意外。這讓我們對巴黎另眼相看,要小心才是。

C先生要提前回台,前一日就買好了RER(到郊區的火車)的票,出發幾個小時後C太太電話與先生聯絡。竟然說搭了兩站地鐵要換RER時,廣播說今天所有RER停駛,旅客們默默的就解散、消失了。後來經過詢問,才在街上攬到計程車,計程車費90歐元。原來無預警停駛在巴黎已經司空見慣,在台灣不被罵翻才怪!

倫敦的地鐵標誌是underground,平常暱稱tube,地鐵站和車廂真的都做成管狀。在這裡聽到英語的廣播真是親切呀!



地鐵線以顏色為區別,例如最主要的中央線是紅色的,方向都以東西南北向標註(很多地方以終點站標示,要查地圖頗不方便)。例如這班車是向西走(westbound)。Queensway站旁很熱鬧,很多中餐廳、各種店鋪,過馬路就是海德公園。


巴黎和倫敦地鐵開始出現許多動態銀幕的廣告,這個放映機這麼大看來年代非常久遠,畫面不怎麼清晰。可能是倫敦比較早就開始這種型式的廣告吧!


我九月底到倫敦,地鐵裡還是很悶熱。倫敦是全世界最早有地鐵的城市,地鐵沒有空調。總是進了站趕快脫掉外套和圍巾,不然非常燥熱。我問姪女,九月都這麼熱,那夏天怎麼辦?她說夏天就常常有人暈倒呀,到站就被拖出去了。因此地鐵裡常聽到廣播:「請大家多喝水以免脫水暈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