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朋友的福,在奇美試營運期間,由奇美員工導覽三小時,對新奇美博物館有點概括的認識。非常推薦所有朋友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這是新的台灣之光。博物館建坪12,000坪,同時有一萬多件作品展出,包括歐洲繪畫與雕塑、動物標本、樂器與兵器。每週一休館,採預約制,每日參訪人數限制在4500人左右。
從都會公園進來,首先進入眼簾的是氣勢磅礡的「阿波羅噴泉」,這是依照凡爾賽宮公園的噴泉等比例打造的。由於不像原作(下圖一,長鏡頭拉近拍的)般有大面積的水池和蓊鬱的草木來陪襯,在現場這個噴泉看起來比原作大許多。(下圖二,有點太新就是啦)
跨過有12尊希臘羅馬主神雕像的橋樑,來到主建築門前。我們來看華盛頓特區美國國會的建築(下圖一),奇美博物館有如它的縮小版(下圖二)。這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兩百年後台灣的私人企業有這個氣魄去模仿它,實在是勇氣可嘉,也難怪經費高達二十幾億。博物館的美術部門以新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為大宗,選擇這種建築非常相稱。新古典主義主張恢復希臘羅馬時期的古典美,歐美在文學、音樂、美術、建築方面都受到影響。
這是倫敦大英博物館的希臘式建築,山形牆上有浮雕作品。我對館方人員提出建議,目前的山形牆一片空白,好可惜(見上圖)。好像龍畫好了,沒有點上眼睛(屋頂金色的榮耀天使可以算一隻眼睛)。他回答:我們有考慮過,但沒找到適當的主題,而且經費高達一億。
這是外國建築山形牆上面的馬賽克圖樣,相信經費一定便宜很多。非常期待這面山形牆上增添點色彩,可以讓目前顯得樸素的建築更加出色。
一進大廳又嚇一跳,看來是參考巴黎歌劇院那著名的大階梯,當然不像這張照片這麼富麗堂皇而太過繁複。奇美大廳非常寬闊,感覺上顯得大器而高雅。既然要參考就參考最頂級的,我看這是設計團隊的雄心大志。
進到歐洲繪畫廳,我忍不住興奮。因為奇美不能拍照,我用這張倫敦國家畫廊的照片來說明。奇美繪畫廳的展場屋頂夠高、自然採光,牆壁是彩度低的素色,畫作與畫作之間有足夠的距離,每一幅畫作旁都有說明卡,重要的作品還有更詳細的語音導覽。每個展間都有沙發。展覽空間的質感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準,真是用心。
奇美館內不能拍照,可以想像人手一機的時代,若能拍照一定是一團亂。倫敦國家畫廊非常特別,今年八月才開始開放拍照,可能是著眼於藝術是人類共有的遺產。不過國家畫廊很大,即使開放拍照,只有在少數幾幅最具有知名度的畫作前造成壅塞。有些美術館是需要申請、收費才能拍照,這是我覺得最理想的方式。
鎮館作品之一是這幅西班牙畫家El Greco於十六世紀末所畫的「聖馬丁與乞丐」,我遠遠的瞄到,驚喜的說:這幅畫我以前看過兩幅,居然這裡還有一幅。回來找電腦檔案,發現是在華盛頓國家畫廊,這兩幅畫一大一小,並列掛在一起。畫家的好作品常常畫好幾幅,通常會有些小變化,這三幅卻不容易看出差異來。
這是在倫敦國家畫廊拍到的Anthony Van Dyck於17世紀所繪的「馬背上的英王查理一世」。在奇美也有一幅,也是這麼大。不是說畫的越大幅就越好,但是成功的巨幅繪畫,會給人更大的感官享受與震撼。
這是波士頓美術館的展覽室,展出的都是世界一流畫家的一流作品。我們不能苛求奇美也有這樣的大陣仗(成本太高了),但是我覺得奇美很了不起的地方是:收藏品中數十號到數百號的大幅作品不少,更重要的是許多畫家雖然知名度不是最高,但都是他們的傑出作品。不像有些美術館的館藏雖然出自世界最知名的畫家,卻是他們較不成功的作品,這樣其實是浪費了參觀者的時間。繪畫作品從13到20世紀依序展出,也能看出簡略的西洋藝術之演變。
雕塑作品非常豐富,有許多新古典主義的白色大理石作品,採取類似照片中梵諦岡美術館的展出方式,每一尊雕像有一個自己的空間,這是一種節省空間又能凸顯雕像之美的最佳方式。
不過要是能像梵諦岡美術館這樣將雕像背後的牆塗上暗色的漆,相信能使雕像更突出,整個建築也更有空間感。
雕塑方面羅丹及其師生之作品有獨立空間展出,「沈思者」上方有一個小圓頂(大廳有一個大的),讓人非常驚豔!
我們覺得奇美的沈思者怎麼特別大,其實看孟克所繪羅丹美術館的「沈思者」是放在室外,而且底座比較高,近大遠小啦!據說這個沈思者當初做了28件,如今台中(亞洲大學)、台南奇美博物館、清華大學各有一件,真不簡單。其他作品雖然多數是小版本,藝術價值也相當高。
來到「動物廳」又嚇一跳, 25年前中年的我第一次出國,參觀紐約「自然史博物館」的新奇感受歷歷在目。可以想像台灣的孩子們來到這裡會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象。世界各大洲和台灣特有的動物列隊歡迎我們,光是羚羊的種類就比我在肯亞看到的還多。下圖是華盛頓自然史博物館號稱世界最大的「大象」,奇美的展廳比較小一點,感覺上大象也有這麼大哩!
這看起來好像是在原野所拍到的野牛,其實是某博物館裡的展示櫥窗,真實的動物標本的背後是一面彎曲的牆,畫上原野風光,感覺身歷其境。奇美動物廳也有好幾個這種大櫥窗。
樂器廳展品之豐富讓人目不暇給,這方面我外行,不過相信喜愛音樂或樂器的觀眾,大概可以在這裡消磨個大半天。
來到兵器館,我非常驚訝喜歡美術與音樂的許文龍先生竟然收集兵器,猜想許先生內心中有個小男孩,喜歡與戰爭有關的這些酷酷的兵器吧!男女有別,我是看了就感到戰士受傷的疼痛。所以逛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的時候,我拍了這張大場景,就離開了。
總括來說,不論是美術、動物、樂器或兵器的展示在硬體和軟體上都具有高水準。台灣人在還沒有能力出國前,從小就有機會接觸這樣專業高水準的展覽的話,可以產生很大的啟發與教育效果。相信這裡會成為各級學校戶外教學必訪之地。各年齡層的人也都能在這裡找到喜悅、充實的精神糧食。許文龍先生真的做到了,把這些人類的瑰寶留在台灣,讓台灣人有機會從小就接受這些美學的薰陶和知識的啟蒙,令人萬分的欽佩!
我搶到了1月的導覽~~好興奮~ 最後一張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兵器展是讓我印象好深刻啊~(大約近十年前去的~~~)
回覆刪除你太厲害了!恭喜。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