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千萬年前,台灣海峽的地殼張裂,熔岩從裂縫中湧出,由於岩漿的黏稠度低、流速慢,沒有造成火山爆發,只形成玄武岩(Basalt)的台地,海拔最高才79公尺。玄武岩地形成了澎湖的一大特色。
岩漿斷斷續續從海底湧出前後幾百萬年,形成90個大大小小的島嶼。海岸線長達320公里,有各種美麗的景觀。
搭船遠眺西吉嶼的黑色玄武岩。
空中鳥瞰,西嶼的大果葉柱狀玄武岩。日據時代為了開闢港口,意外發現這片玄武岩石柱。(吳文欽攝影)
玄武岩是日本人使用的翻譯,玄武是中國四方神之一,代表北方、黑色。玄武岩經過長期風化以後由黑色變成黃色,上方的岩石風化成土壤,長出植物。
非柱狀的玄武岩。
潮間帶的岩石上有許多有殼動物。
左半邊像小火山的藤壺是一種可以分泌強力黏膠的動物,海水漫上來時,會伸出細手細腳抓取海中的微生物為食。右半邊是石蚵,生態團導遊教遊客當場挖出生蚵來吃,有人稱讚味美,不過衛生上是有風險的喲!
這張空拍照,可以看見水底淺色的裙擺狀的珊瑚礁。珊瑚礁的形成有三個條件:水淺(有充足的陽光)、熱帶(水溫夠高)、乾淨的海水,適合珊瑚以及其他動植物的生長。珊瑚的顏色來自於與牠共生的藻類,地球暖化,水溫過高,藻類死亡,就會造成珊瑚白化,繼而死亡。藻類提供養分與氧氣給珊瑚,並刺激珊瑚分泌碳酸鈣成為其骨架。
珊瑚礁人稱海底花園,會潛水的人可以完全體會吧!
佈滿珊瑚礁遺骸的潮間帶。
西嶼二坎舊城區有家「二馬豆花店」,讓人驚艷。主人原本從事水泥工,已經花了十二年自行將老屋改建成珊瑚礁屋。這種頭狀的珊瑚礁(英文是Brain coral),又名咾咕石(coral stone),澎湖人自古用此來蓋房子、築牆,年代久遠的話常常變成黑色。這棟的牆面才十幾年,看起來華麗無比。
澎湖另一個特產是「文石」,所以第一家學校就名為「文石書院」(西元1766年成立)。其中又以將軍島的文石,最為珍貴。六零年代以後就差不多挖完了,目前禁止開採。文石的成因是地下水滲入玄武岩,矽、鈣或鐵等礦石沈澱而造成的。
物以稀為貴,目前大多做成小小的飾品來賣,其特徵是有同心圓紋路。
上面兩張照片是在吉貝嶼的三步五拾紀念品店看到的。馬公市區有更多專賣寶石的商店,我們沒有去逛。
這家店的老闆娘手繪的紀念T恤,吉貝島上有座三顆心的石滬。(石滬,下集再談)
此行我買了兩個小小的石頭紀念品,右側是玄武岩刻的貓頭鷹,左側是文石。
「三步五拾」對面這家「老公老婆的店」,也賣紀念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