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四歲以前的經歷,大多數不會存在記憶中。所以四歲到五歲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就成為他人生最初的記憶。這篇紀錄這一年他特別有印象的人事物,讓他長大可以回味。有人說兩歲到五歲的小孩是野獸,所以四歲到五歲這一年是野獸蛻變成兒童的一年。明顯大躍進的包括表達情緒與紓解情緒、主動找鄰居和親戚遊戲互動、遵守媽媽立下的規條、敘事溝通內容更豐富、會耍心機作弄人(玩笑性質)等。今年是世界瘟疫第二年,多了口罩,少了外出的機會。因地利之便,日月潭是孫子去過幾次的地方。
最常去的外地是台北,拜訪外公、外婆、舅舅和阿姨。身上穿著恐龍,手上拿著恐龍。
台中歌劇院和綠園道是每個星期去好幾次的地方。三級警戒期間學校停課,還好有這裡的大草坪可以散步、玩耍。
有時順便到科博館對面的植物園走走。這裡有熱帶森林和溫室,還有魚和箭蛙。
今夏,他在交通工具書的櫃子裡突然注意到這本已經存在很久的書:「鐵達尼號的消失與發現」。薄薄的,每頁都有吸引人的插畫。二手書店買的,說不定台灣只有這一本,呵呵!媽媽念一句英文,一句中文,念了很多遍!
這些小錯誤包括:電報員太忙了,沒有把其他船隻傳來的冰山警告電報及時交給船長。管理望遠鏡的人沒有上船,沒有鑰匙可以打開箱子,瞭望員只能用肉眼看遠方,看到冰山時已經太靠近了。造船的工程師好大喜功想要提前一天抵達,要求船長加快船速。撞擊冰山後發出求救電報,距離最近的船隻電報室關閉,沒有收到。最嚴重的問題是船上的救生艇數目不夠所有的乘客搭乘。
上網尋找相關書籍,只找到這本「鐵達尼號大沉船」。也是圖文並茂的好書。不知為什麼男孩子對災難特別有興趣,很早就喜歡地震、火山、龍捲風,現又多了船難。知道死了一千五百多人,很多。但還沒有受難者很可憐的感受。
下圖是孫子畫的鐵達尼號。左上角是月亮,代表船難發生在夜晚。鐵達尼號的特徵是有四個大煙囪。因為對這主題有興趣,在家看了鐵達尼號的電影(沉船部分),在網路上看了許多沉船的影片,包括樂高的鐵達尼沉船影片。我們做了一艘紙船(Doulus號,1914年建造,後來成為海上最大書坊,來過台中港),長三十幾公分,有幾個月時時拿在手上。拜訪奇美博物館時,不准攜入,他憤而拒絕進入。爸媽花了好多時間勸解,才進去看了武器和動物。
他在雙塔之間來回走了45分鐘,還在上面表演各種動作,地面上非常多人聚集觀看,拍手叫好。他一跳下鋼索,馬上被上了手銬。法官最後判決處罰他在中央公園義務表演雜耍及走鋼索。他為了這次的表演,其實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準備。孫子的提問是:「他為什麼手上拿著長棍子?」「因為要保持平衡呀!像天上的大鳥有一對大翅膀一樣。身體向左邊傾斜時,趕快把平衡桿向右斜一點,就回到中間位置了。」Philippe在橫跨雙子星大廈前,曾經潛入聖母院的兩個高塔之間走鋼索,被捕入獄。(這是他的精彩紀錄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x1VZQByAi8)
故事中女孩的師傅曾經在尼加拉瓜瀑布上方走鋼索,還在上面煎蛋餅。用「Dare devils of Niagara Falls」關鍵字,可以在網路上找到許多在這瀑布「鋌而走險的人」用各種方法冒險。
生日前兩個月我買了第二輛消防車,開始更重度迷樂高。這本是「樂高神話」(2012商周出版),從樂高的歷史介紹起,還有各種樂高玩家設計的壯觀或希奇古怪的模型。有位波蘭人設計了集中營,貼著樂高贊助的標籤,因為主題敏感引起爭議,樂高急撇清。孫子卻對這農場式的建築特別有印象。
在二手書店巧遇樂高交通工具和樂高建築兩本厚厚的圖鑑。這本除了交通工具,還介紹樂高Bricks的分類方法。兒子小時候的樂高零件留下很多,我買了許多塑膠盒子,如法泡製來分類。書中有照片說明壓壞一塊2X2的樂高磚,需要350公斤的力量,真酷。
美國著名建築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有不少作品。這是賓州落水山莊照片,拍自該書。
健走杖當步槍。
這塊保麗龍可以當桌子、椅子、橋、隧道,可以丟、可以摔。戳戳戳,銅棒都戳彎了。只是要留意別吸到粉塵。
這套書從去年看到今年上半年。最喜歡的是Kipper's Monster,帶著手電筒去森林露營的冒險故事。手電筒探險,成了常玩的遊戲,室內、室外都可。偶而我用英文念,質疑我:「你又不是英文老師,為什麼講英文?講中文啦!」奇普的生日有句繞口的話:「今天是昨天的明天,昨天是前天的明天。」他似懂非懂,感到困惑又覺得好笑!
屁屁偵探很受小朋友歡迎。在搞笑中,玩偵探遊戲,需要破關、動腦。
科博館是每個月都要去的地方。喜歡看有肌肉、有皮膚的恐龍,只有骨頭的不好看。在阿嬤家看了幾十遍的侏羅紀世界電影(共有四集),看最多的是第一集卡車掉下懸崖的段落。看電視、手機都是大人陪同,每次小於30分鐘。沒有每天看,若有看,一天只看一次。
太空劇場的南極恐龍總共看了四遍。期待未來有3D恐龍片可看。看第一遍時,在研究人員講話的段落坐立不安。我說:「你看,好多小朋友跟你一樣,沒有恐龍畫面的時候,就動來動去,還有人站起來了。你好棒,你沒有站起來耶!」他反而安靜了,這是理解與接納的妙用。現在可以全程專注的觀賞了。除了這個太空劇場,還沒有去過電影院。
這一整年比以前更迷恐龍,尤其是前半年。每次來阿嬤家都要翻看二、三十本的恐龍書。走到哪裡手上都拿著科博館買的「帝王暴龍」。Halloween萬聖節時,媽媽幫忙買了可愛的恐龍裝。
恐龍繪本裡,講最多次的是這本「你永遠是我的寶貝」。我並不欣賞這本的畫風,但是很多專家和家長介紹,所以買了。沒想到,孫子很愛這本,因為恐龍媽媽說:「你永遠是我的寶貝。」這句話有超強魔力。
船難發生以後,有了新規定:救生艇的數目要足夠,所有航行中的船隻不准關掉電報室,派遣飛機巡邏冰山狀況,發送警報給航道上的船隻。
我習慣把相同主題的書,一起拿出來看,加深印象。
神奇樹屋有一集「鐵達尼驚魂記」,對於富人、窮人,頭等艙、三等艙有了清晰的概念。神奇樹屋小百科針對鐵達尼號的各項事跡,有歷史照片佐證。他對小男孩在紐約街頭叫賣「鐵達尼船難號外」的報紙,特別有印象。他有興趣的主題,即使是字很多的橋樑書,都可以一次聽完。
今年是紐約世貿中心911事件20週年,因他主動提起,我讓他看了當年我在紐約保存下來的報紙、明信片、相片各種資料。然後在網路看各種影片。他對飛機撞twin towers印象深刻。
此時是閱讀「走上世界最高的鋼索」(2004年格林出版)這本書的最好時機。西元1974年8月7日法國雜耍街頭藝人Philippe petit和朋友假扮為建築工人,把幾百公斤重的鋼索抬上樓,架設在世貿中心的雙子星高塔屋頂,離地400公尺,雙塔距離45公尺。
無獨有偶的在1991年有另一本也得到凱迪克獎的繪本,描繪巴黎女孩學習走鋼索的故事。
「貝克的紐約」把紐約的重要景點都羅列在內,包括Twin towers、自由女神像、帝國大廈,當然自然史博物館的恐龍化石也在內囉!
很小就喜歡「緊急事故」的各種交通工具,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等。今年特別喜愛樂高消防車。吃飯的時候要看樂高型錄,這輛消防車一定要隨伺在側。
部分模型有附拼裝說明。建築物的材料形式簡單,比較容易取得。
台北101也在內,與有榮焉。
既然認識了Mr. Wright的落水山莊,順便把少年讀物「萊特傳記」也拿出來看。加深印象。開始幻想長大要在城市蓋摩天大樓,還要蓋Dinosour House,恐龍的形狀,兩隻面對面,裡面展示恐龍。有一家禮品店,要賣帝王暴龍模型。
這本書圖文並茂,老少咸宜,可以快速對萊特有一定的認識。
在交通工具那本看到背景的巴黎凱旋門,就記住了。在建築這本再看到,就印象更深刻。長大想要去巴黎,看鐵塔,還要登上凱旋門。
其實絕大多數的時間,阿公、阿嬤發揮童心當孫子的玩伴就好。隨著年紀大,他的玩法越來越激烈,我們很快就累了,他卻還是精力旺盛。還好,我們可以兩人輪流。
用跳繩拔河。
這也是楊茂秀教授推薦的兒童哲學書。漫畫的格式,一套有三本。沒有明顯劇情,有各種問題的思辨,沒想到近五歲的孫子可以接受,也能感受其中的幽默和邏輯。
天空在哪裡?月亮在的地方?飛機飛的地方?白雲所在的地方?老鷹飛的地方?蝴蝶飛的地方?青蛙往上一跳,嘴裡說著:「這裡也是天空,空空空........」這段是孫子的笑點,咯咯笑個不停。
孫子的爸爸從小喜歡看漫畫書,我當時覺得漫畫書不好,來自小時候大人灌輸的偏見。現在觀念改了,有機會看到好的漫畫書,會特地買下來。這本介紹二次世界大戰的航空母艦,知識性和藝術效果都好,是台灣作品,讓人驚艷。(漫畫版軍事科普小百科:航空母艦、超級戰艦兩本。文房文化出版)
他回答我:「我是要看鯨魚那本,因為有school bus。」喔!煞費周章只為了這輛校車,車子真有神奇的魔力。原來四本都拿出來,是要根據封面圖挑出鯨魚這本。腦中存著上百種車子和恐龍的名字和知識,但還沒有主動想認識字(他沒問,我就不特地教),兒童認知發展真是奇妙。
我煮飯的時候,孫子一個人看書。常看到這四本一同出現,但沒有央求我講過。我以為他開始對動物有興趣了。我問他這四本書好看嗎?
和堂妹一起去表姊、表哥家玩。男孩、女孩各成一國玩,有時全體一起玩。
孫子個性謹慎、敏感,有次在下午發怒的時候衝口而出:「我要帶消防車回家!」(他心裡有期待,卻不敢說出來)晚飯後我問他:「你想要帶消防車回家呀?」「可是我怕媽媽生氣?」我擔心他太退縮,告訴他:「我覺得你可以問媽媽看看耶,如果媽媽說不可以,那就不要帶,說不定媽媽會答應啊!」沒想到媽媽來接他回家時,他主動問了,媽媽答應生日前一週可以帶回去。我聽了暗自竊喜,呵呵!
生日當天,爸爸帶他去玩具店挑生日禮物,買了隻大型恐龍。其實早在幾個月前,他就很想要買這隻恐龍,但是怕爸媽生氣,從來沒有說。跟爸爸確認他要什麼都可以買,才敢說出來。我聽了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怎麼樣拿捏才是剛剛好,真是大學問。
希望留在他腦海中的是家人滿滿的愛,大自然與書本中的美好世界,以及嬉遊的歡樂時光。這些將成為他人生最重要的資源。
延伸閱讀:
孫子四歲—愛,如其所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