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八〇年台大醫學系畢業,進入復健科接受復健專科醫師的訓練。第三年住院醫師有半年輪調到骨科進修。醫師的訓練像師徒制,實習醫師就可以指導見習醫師,住院醫師指導實習醫師,到了總住院醫師(內科系是第四年,外科系多數是第六年),那已經是快「出師」的程度了。所以會幫學生或資淺醫師上課,也經常主持一些臨床討論會。那時台大骨科總醫師每天都要主持一個會議,檢討所有昨天開完刀的案例,看開刀中有沒有什麼特別問題?開刀後病人情況如何?我去旁聽。有一個案例我至今難忘,那位總醫師當天講話的面容我至今猶記得,因為被他發現了一個天大的誤診,病人開錯刀了!
這個可憐的病人,就只好再接受髖關節的置換手術了。總醫師還考我們一題國考題:「請問這個傳導痛,是經由哪一條神經傳送的?」我就不寫答案了,請有興趣的醫師自己去查,永遠不會忘記。
後來在我的行醫生涯中這個觀念救了好幾位病人。記得一位六十幾歲的婦人,面露憂愁的問我:「骨科醫師說我的膝關節退化了,要開刀換關節,我很怕開刀,真的非開不可嗎?」我詢問了疼痛的細節,什麼時候比較痛?做什麼動作最痛?有哪些活動現在因為疼痛而無法做了?同時請她躺上病床做了各種測試,包括Patrick 測試。糟糕,髖關節活動角度受限,而且出現疼痛。我告訴她:「你的膝關節不用開刀,但是我擔心你的髖關節有問題,要馬上去照X-光喔!」
結果是髖關節股骨頭壞死,已經爛掉一半了,我勸病人一定要去開刀。並且安慰她這種手術在骨科算是很平常的手術,手術後要記得回來復健,功能會有很好的復原的。
另外一位七十歲的先生走路歪斜的進來,標準的Trendelenburg 步態(壞腳著地的時候,身體會傾向同一側),一看就知道是該側的髖關節有病變。Patrick測試,髖關節向外打開的角度非常小,照完片子是髖關節嚴重的退化,已經看不到關節腔了。但他是因為腰痛來就診的 。我告訴他這個診斷,轉診給骨科醫師,因為是去外院代診,後來如何,我就不知道了。
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重要的是,不能哪裡痛只看那裡,盡量全身檢查還是最保險的。經常從事這些檢查,熟能生巧,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花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