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

「共讀繪本,教出全人格的孩子」──by山本直美

這本山本直美著作的有關繪本與幼教的書,我認真的寫了筆記,有許多觀念非常值得分享。總結一句:孩子需要的,繪本都會教他。選擇與應用得宜,確實是如此。


三大原則是:每天七分鐘,簡單五階段,持續一輩子。每天七分鐘,是指每天不需要花很長時間,從零歲開始每天只要七分鐘,重點是要持續,養成一輩子愛閱讀的習慣,那麼效果宏大。

書中最大篇幅在介紹五階段的閱讀,依據孩子的閱讀與心智年齡,一步一步的從看圖片進展到自己讀文字書。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好奇心、探究心、溝通力、想像力、自發性、道德心、親切心、價值觀和自尊心。

第一階段: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固定的時間,孩子可以注視圖畫幾秒鐘就可以開始了。對著孩子說話,內容簡短,一再重複。不要預期或強迫孩子有什麼反應。內容選擇與日常生活有關的主題,例如食物、動物、自然、交通工具等。以人的表情為主的繪本,幫助認識人的情緒。

第二階段:約一歲以後(每個小孩發展不同,可以更早或更晚)選擇「句型重複的故事」,讓孩子透過重複、舒適、快樂的行為去體驗愉快感,享受重複詞句的音韻節奏。選擇結局明確的繪本,讓小孩體會成就感。孩子還分不清現實與非現實,可接受非現實、劇情不可思議的世界。但應避免接觸戰隊、英雄的劇本。
讓孩子靠坐在家長懷中聽故事,一起面對書本,可以使其精神穩定,感到安心。
若孩子因手功能發展喜歡探索而破壞了書本,就在孩子面前把書本用膠帶修補好。逐漸養成愛護書本的習慣。

第三階段:約三歲左右,選擇歷久不衰的故事,已可理解起承轉合的劇情。不要因為孩子的性別而執著於故事的主題種類,插畫風格要多樣性。精細描繪的圖畫,小孩常會發現大人沒有看到的細節,他們有比大人還好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第四階段:平均在五歲左右,減少圖畫提供的線索,以黑白繪本為緩衝,提升孩子的純語言理解能力。觀察孩子聽故事時的表情、反應,可覺察孩子的細微心理變化,若生活上(如學校裡)遭遇什麼問題,可以提早覺知和應對。
為孩子安排滿檔的活動,雖是快樂的活動,等於讓孩子一直處於興奮狀態,孩子反而無法自主為生活安排出輕重緩急。

第五階段:利用有句型重複故事繪本,不看圖畫,純唸故事。練習專注於文字,提升語言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小孩可以練習自己編故事。上小學以前,培養出自己閱讀純文字書的習慣和興趣。
大人每天與小孩分享自己生活的經歷與心情,培養小孩說出心裡話與大人分享的習慣。未來生活上有什麼疑惑或者困難都懂得要與家長分享討論,而不是因害怕而隱藏問題。

第二段的主題是在講繪本的應用:「繪本只拿來讀太可惜了!」
把繪本內容與實物連結,增加實際的體驗、強化認知功能、擴展視野。
譬如帶小孩子去逛超級市場,尋找最近在繪本裡遇到的蔬果、食物,買回家一起烹調,提高小孩子的食慾,避免偏食。
去動物園時,尋找最近在繪本裡看過的動物,繪本故事成為聊天的話題,因為要尋找動物而忘了疲累,提升其走路的耐力。
繪本是很好的出遊導入工具,甚至帶著書中出現的道具,增加趣味性。
以繪本為主題,培養孩子畫圖和做美勞的習慣。訓練創造力以及自己動手做的好習慣。
繪本的主題逐漸擴展到季節的變化、搭配節慶以及認識世界各種文化。
去旅行以前,也可以閱讀跟該地方有關的繪本,增加其興趣及旅遊的深度。

最後一章依據各階段介紹一百本繪本,由於是以日本出版的繪本為主,不一定找得到,但是相似主題的繪本,在台灣可以找到許多中文或英文的繪本。台灣的兒童出版非常蓬勃,稱得上是繪本天堂了,只是需要花時間耐心的挑選。介紹好繪本的書籍也很多,很有參考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