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

失智阿嬤在養護中心自然善終,需要多少的努力

目前台灣多數的養護機構都習慣將發燒、肺炎、尿路感染的病人送醫,有臨終症狀的病人更是一定送急診急救,因為不希望有病人在機構死亡。幸好也有少數的機構願意讓住民就地自然善終,政府有在推廣這樣的政策,希望越來越多的養護機構配合。家屬在尋找機構安置病人的時候,這點是非常重要的考量。以下為病人女兒之分享。


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善終是給有準備的人(媳婦與九十三歲婆婆)

雖然不是老人才會生病,但是家中有老人,一定要更早儲備死亡的識能,瞭解老人家若發生各種狀況時,可以如何抉擇,如何尋求協助。這位媳婦平常就在追蹤這方面的訊息和知識,並且利用假日聽了三個小時的演講。沒有想到次日就派上用場。以下是媳婦的分享,照片是九十三歲的婆婆往生前數週與孝順兒子的合影,看起來還神采奕奕呢!

2025年8月10日 星期日

躺了三十年癱兒父母的放手之路(病人母親分享)

欣喜最近越來越多家屬公開她們放手的心路歷程,也可以看到家屬第一手觀察的斷食往生過程。非常欽佩他們的大愛與勇氣,也謝謝他們為了利益眾生而分享。

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家屬心情分享:老衰不吃不喝睡睡走

有位九十六歲老菩薩去年染上新冠肺炎以後快速退化。常常交代自己最後要自然離去,不要插管延命。半年前家屬聯繫我,我請她聯絡居家醫療團隊,定期訪視。也介紹了拙作『如何好好告別生命』一書請她們參考。



2025年8月8日 星期五

腦幹病變四肢癱瘓者的自主斷食(兄長分享心路歷程)

 自主斷食(Voluntarily Stopping Eating and Drinking, VSED)是指精神狀態正常,有決策能力者自主決定停止飲食,或者拒絕人工餵食而達到自然死亡的目的。人們罹患重大疾病有拒絕醫療的權利,也有拒絕飲食的權利。在許多國家這種情況可以收治在病房,提供臨終的舒適治療。在台灣目前我不知道有哪家醫院、哪位醫師會收治這種病人,有少數的居家安寧團隊願意提供醫療協助。尋求我協助的病人絕大多數在家中進行。


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因為有愛才更能說再見(III)by 覺非法師

覺非法師這本『因為愛才更能說再見』(暫訂書名,尚未出版)將是華語世界第二本描述自主斷食全記錄的書籍。(英語世界目前也有兩本)這本書與英語的兩本和拙作『斷食善終』有個非常大的不同。作者的文學、佛學素養深厚,所以不僅是一本敘事的書寫,難得是用簡明的語言闡述佛法中無常、生死、不生不滅等重要課題,沒有佛法基礎的讀者也能有很深的體會,對於減輕死亡恐懼,破除對肉身的執著,善用此生於修行有很大的助益。 (插圖為覺非法師所繪)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因為有愛才更能說再見(II)by 覺非法師

覺非法師的弟弟因為高頸髓損傷而四肢癱瘓,插著鼻胃管、導尿管、有氣切(抽痰用)。一家人活在愁雲慘霧之中,一籌莫展。機緣巧合,我的同學帶著我的書送給法師,沒有料到開啟了一段緣分,法師之弟在十個月後自主斷食往生,囑法師將這個過程記錄下來,利益眾生。如今已經完稿,尚與出版社接洽中,我先分享其中三段文字。目前有斷食善終或臨終照顧方面需求的病人或家屬,我會介紹他們閱讀《如何好好告別生命》這本書,裡面分享了各種不同狀況的案例,以及詳細的臨床指引。

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因為有愛更能說再見(I)by 覺非法師

本人撰寫的『斷食善終』是華語世界描寫自主斷食(Voluntarily Stopping Eating and drinking, VSED)全記錄的第一本書,當時因為念頭來自日本中村仁一醫師的著作『大往生』中所提的「斷食往生」,母親得到圓滿的善終,因此書名取為『斷食善終』。後來我才知道英文世界有兩本由家屬描寫親人自主斷食的書籍。如今台灣也有家屬描寫自主斷食全程記錄的第二本書已經完稿了(尚未出版)。作者是一位佛學修養深厚的法師,描寫她弟弟因為高位頸髓損傷四肢癱瘓兩年半後自主斷食的經歷、心路歷程以及佛學分析。應該是這四本書當中最具文學與哲學價值的一本。我相信可以讓國人對於生死和自主斷食有更開闊的認識,必然是國人之福!將陸續分享其中三篇,大家共同期待這本好書的出版。

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已經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的九十三歲老人之臨終過程

最近有好幾位家屬跟我反應要將照顧病人以及病人如何善終的過程寫下心得與民眾分享,同時提醒子孫未來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以下是長期在追蹤我的訊息家屬的回饋。每一位故事中的菩薩都是我們的老師。

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腦幹中風可以要求撤管嗎?簽病主法有用嗎?

 『潛水鐘與蝴蝶』的作者因為腦幹中風四肢完全癱瘓,臉部的動作也都喪失,只剩下眨眼睛的動作,被稱為閉鎖症候群(Lock-in syndrome)。就好像古時候搭著潛水鐘下降到深水裡,身體不能動,只靠著雙眼透過玻璃觀察水中的活動。作者比喻他身體被困在潛水鐘裡,但是靈魂仍可像蝴蝶一般自由遨翔。一位語言治療師利用溝通版,他透過眨眼睛的方式來表達心中的思想而寫下膾炙人口的『潛水鐘與蝴蝶』(也拍了電影),令人遺憾的是他在書籍出本前一個月因為肺炎離世。我一直覺得這本書非常勵志,現在想來,肺炎是他通往天堂的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