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義大利之旅-Day 2 (下)-威尼斯

火車抵達威尼斯已經下午兩點,我們訂的旅館(Hotel Universo & Nord,三星)距離火車站不到100公尺,在旅館放下行李,立刻趕往火車站對面的水上巴士車站,購買了36小時內不限次數的通行證,每次上船前在機器上刷一下卡即可。威尼斯中央有S形的大運河貫穿其間,大部分的景點在運河兩旁。因此水上巴士就像都市的捷運一樣,成為最主要的公共運輸工具。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老」ING

成年以前,腦海中一直存在一個自我的意象。那是八歲左右的我,因為颱風淹水,在利澤國小水深及小腿肚的走廊上奔跑。不識愁滋味的孩子,因為新奇的經驗而興奮著。雖然年齡不斷的增長,很長一段時間,心中覺得我依舊是那個孩子。

當醫師以來已經三十多年,每次同學會大家聊天,總有人提起現在的心境和大學時期沒有相差多少,雖然孩子已經大了,大家已經當主任、院長、教授了,心中覺得自己仍是那個還在上大學的年輕人。

但是「老」是個動詞,從來沒有停過。

二十幾歲就開始當醫師,復健科的病人以中老年人為主。很習慣稱呼病人為歐巴桑、歐里桑。不知何時發現,有些患者會對這稱呼露出尷尬的表情。原來病人的年齡沒有大我幾歲,開始改口稱呼某某先生或某某女士。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男人的眼淚

在日本進修時,碰到一位男性脊髓損傷下半身癱瘓的個案。雖然太太、孩子都希望維持完整的家庭,但他一個人堅持非要離婚不可。原因是他有勃起障礙,自認為這樣就不是一個真正的男人,沒有盡到丈夫的義務,因此沒有臉留下來繼續做一家之主。

工作人員都覺得他這個理由太荒唐,家庭生活並不只有性,何況不能勃起也還可以有性生活,只是方法略有不同而已;但大家都說服不了他。難道,這也是日本男人特別愛面子的一個例子嗎?

在我行醫生涯中,常遇到另一種情況。許多太太,在先生腦中風、腦外傷或脊髓損傷以後,不願意再和先生有性行為。可能害怕性行為對先生造成危險,可能認為先生應該不需要性生活了。當我們詢問她們自己沒有需要嗎?也有不少人回答,沒有需要,本來就是配合先生的,現在照顧先生及家庭忙得不得了,哪裡還有心情?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雕塑大師─謝棟梁老師

山水系列:青山綿綿,2009

我從小對藝術很有興趣,家中經濟不容我去拜師學藝,我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天分不夠,學藝術可能要餓肚子。因此從父命學了醫。大學時期參加了台大醫學院的「綠野社」,跟隨葉自強老師學素描、粉彩和油畫。大學畢業以後,忙於工作及家庭,足足18年沒有摸過畫筆。1998年開始到北屯的YMCA和一位蔡老師學了一年多的粉彩和油畫。2000年經朋友推薦認識謝棟梁老師,謝老師竟然願意收我這毫無基礎的學生,讓我非常的意外。我在老師的工作室學習了一年多,直到2001年我到紐約學人體素描為止。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丘比特與賽姬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來寫篇希臘神話裡最經典的愛情故事。

大家都曉得愛神維納斯身旁常圍繞著一群小天使,其中一位佩著弓箭的就是維納斯的兒子─小愛神丘比特。中了愛神的箭,人們會成為愛情的俘虜。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義大利之旅─Day 2(上)─維洛那

前一日在米蘭火車站遇到一位旅居美國的華人大力推薦去威尼斯之前應該順路拜訪維洛那。因為不在原來計畫中,臨時翻看旅遊書,規劃出如下的行程。我們搭上午八點35分的車離開米蘭,十點從維洛那火車站搭計程車到聖讚諾教堂(維洛那最重要的教堂),出來沿著阿迪捷河走,路經舊堡、競技場到百草廣場,走路到茱麗葉之家,再搭計程車回火車站。及時趕上下午一點的火車離開維洛那,因為沒有事先劃好座位,只好站在火車上吃打包的速食午餐。

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別人的缺陷不好笑

剛升上國中一年級的林小妹由父母陪同來看門診。林小妹站立的時候兩邊的膝蓋併不攏,也就是俗稱的「O型腿」。上小學的時候,她每天都高高興興的上學,是一個乖巧又快樂的孩子。

國中暑期學前輔導才上了兩個星期,她每天回家都傷心哭泣。原來是同學們笑她的兩腿像「義肢」;老師也責怪她立正時不乖乖把兩腿併攏。

同學們排排站的團體照洗出來了,一排整齊的美腿中,就她的一雙腿向後彎又向外彎,頓時又成為全班的笑柄。

爸媽實在心疼,來請教有沒有辦法矯正。以她目前的情況,復健幫不上忙,要矯正的話,要請骨科醫師開刀,兩腿都要開。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莫內研究光影之聯作

莫內.克勞德(Monet Claude,1840-1926)為法國畫家,同時也是印象派的創立者之一。在1874年的第一次落選沙龍展中,因為一幅「日出.印象」(Impression.Sunrise),被藝評家批評看了畫確實只留下一點「印象」,這些畫作的完成度還不如壁紙,而稱呼這些展出者為impressionists。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義大利之旅─Day 1─米蘭

我們的行程是米蘭─維洛那─威尼斯─佛羅倫斯─拿波里─羅馬。所以訂了國泰航空的班機,從米蘭進、羅馬出。各都市之間搭乘火車,在台灣先買好歐洲聯營火車票,並劃好座位。兩個月內任選五天,共192歐元(頭等艙)。比到現場分段買便宜很多,且節省買票、劃位的時間。網路上可以查到火車時刻表。(http://www.gobytrain.com.tw/)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義大利狂想曲

十幾年前我和先生參加醫院的旅行團,首度到義大利。佛羅倫斯最重要的烏菲茲美術館沒去參觀(巴黎的羅浮宮也只停留一個多小時),導遊卻帶我們到一家店面,讓大家採購義大利的皮件、玻璃等名產,憑經驗知道這一待少不得一、兩個小時。信步到附近逛逛,看到一座優雅的教堂,門口有但丁的雕像;入內正巧有英文導覽團,發現這教堂裡有米開朗基羅和伽利略等名人塚和紀念碑,還有無數的宗教和藝術文物。之後查書才知道原來是號稱佛羅倫斯萬聖殿的聖十字教堂。從此以後,我們到歐洲都盡量自助行。

二00六年,我們夫婦帶著小兒子和姪子自助遊義大利,那次14天的行程中,我們重點遊歷了米蘭、威尼斯、佛羅倫斯和羅馬四大城市。委託旅行社幫忙買了機票、訂了旅館。大致來講,我們依照自己的需要,遊歷了重要的景點,且沒有時間的限制;更不用浪費時間在等人集合、等人吃飯、等人上廁所,拉車去吃飯,和拉車去住旅館。即使如此,我們還是發現,一定要再來義大利,還有好多地方沒去,四大城市也還有許多景點沒有造訪。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為母則強──逆轉勝

林小姐52歲,19年前因為一場車禍傷及頸髓造成四肢無力,平常乘坐電動輪椅,需要別人幫她穿脫衣服、洗澡和轉位。有人攙扶下,可以緩慢步行,當作運動。

這天她來我的門診開診斷書。說是目前在讀高三夜間部,明年考學測要用的。要證明她的手無力,寫字、打電腦都很慢,不會劃電腦答題卡,需要特殊的考場和幫助。我說:「真不簡單耶,五十幾歲了念高中,我記得以前為了考聯考而唸書,覺得學校裡的功課好無聊!」「不會呀!我覺得很有趣,很有成就感,我都唸全校第一名耶!同學說我厲害,我都說不是我厲害,是你們不夠用功啦!」哇!真是潛能無限!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紐約MOMA看日本電影「細雪」

電影是八大藝術之一,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有不小的電影院,定期播映各國的電影。買了美術館門票,可以順道看電影,單獨買電影門票看電影也可以。

二十幾年前弟弟在紐約留學的時候,曾經在MOMA看過黑澤明和卓別林的所有作品,真是羨煞人也。

2001年我到紐約三個半月,因為在藝術學生聯盟學畫,用學生證加入美國美術館會員,會員卡可以免費參觀所有的美術館,也可以到MOMA看免費的電影。當時正逢每週播放一部日本導演市川崑(Kon Ichikawa)的電影,先看了幾部他的早期的黑白片。

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希臘神話與聖經故事


希臘神話是西方文化的起源,不論是文學、哲學、科學、藝術都與其息息相關。譬如十二行星以希臘神祇來命名,銀河、星座的起源也都有個神話故事。以醫學來講,非常多的醫學名詞也是根源於某位希臘神祇。假如你對希臘神祇名稱很熟悉,很多英文就很容易瞭解。知道很多希臘神話故事,也有助於瞭解西方的文學、電影或者藝術等等。

好讀出版社的這本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讀起來像流暢的故事書,很輕鬆。插圖不多,是黑白圖片。和下面要介紹的另外幾本彩色圖片很多的書籍比較起來,故事內容較為詳細。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紐約假髮節


2001年我到紐約Art Student League學畫三個半月。九月二日我與Manami(來紐約學畫畫的日本女孩)一行四人去看紐約每年九月舉辦的假髮節(Wigstock festival)。門票20美金。

弟弟說很多人一整年絞盡腦汁準備,就為了在這一天好好展示一下自己的創意。

在這裡,你不用問:May I take a picture?你只要舉起相機對著他,就是他的光榮,立刻擺好Pose歡迎你拍照!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假如天機可以洩漏

林先生才三十幾歲,由體貼焦急的太太和尚不知愁滋味的兒子陪著來看診。他罹患的是遺傳性小腦萎縮症,走路搖擺、緩慢,講話聲音略顯不清;已經辭去工作賦閒在家一年。這是一種沒有特效藥的退化性疾病,明顯擺在眼前的是,他將走的越來越不穩,三五年內要拿柺杖、坐輪椅,接踵而來的是雙手也會搖晃不穩,吞嚥困難。

林先生覺得未來毫無指望,意志消沈,對任何事情都失去興趣,不想見人,不想外出,把自己封閉在一個苦澀的黑暗角落裡。有人說身體是心靈的負擔,其實心靈何嘗不是身體的枷鎖。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史上最早女畫家簡提列斯基

記得有次在台北參觀國外畫家的展覽,聽到一位女孩問她的男伴:為什麼有名的畫家都是男的呢?真是大哉問!她竟不曉得幾千年來女人都在家生孩子、燒飯、洗衣、打掃,忙得灰頭土臉。有錢人家的女兒學學彈琴、歌唱、刺繡,目的也常是為了能嫁到門當戶對的好人家,成為男方體面的資產。

卡密兒(1864-1943)學習雕塑的時候,已經是十九世紀末;她的親生母親都還視她為敗德的女人。我涉獵西洋藝術至今,認識的女畫家屈指可數。二十世紀以前可以名列經傳的女畫家,是真的很少很少。最近在書店看到一本新書:「教你認識101位世界名畫家」,裡面就只有三位是女性。

您的好意太沈重


邱太太腦中風已經兩年,媳婦定期陪她來醫院復健。今天邱太太的血壓有點高,原來是聽了鄰居介紹某某人吃了某某中藥情況改善了,哭鬧著要服用那種中藥。而她服了中藥就沒有按時服用原來的西藥,血壓就變成這樣起起伏伏了。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為父則強

一位爸爸帶著五歲的娃娃進到診間。這娃兒人見人愛,長的清秀不說,最迷人的是他臉上永遠掛著天真的笑容。看了真想把他摟在懷裡。

他的上面還有兩位已經十幾歲的姊姊,爸媽意外的懷了他。不幸的是他早產,各項發育都遲緩,雙腿的張力很強,是常見的腦性麻痺兒。

他緩慢搖擺的走進診間,兩個小腿上各綁了一個一磅的沙包,背上背著一個小背包,裡面有替換的衣裳、水和另一個一磅的沙包。我用手掂一掂,還蠻重的。「你讓他背這麼重的包包呀?」「這樣,他走路身體就不會往前傾,比較穩耶!」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服老

攝於羅馬現代美術館
一位七十幾歲的老阿伯由兒子陪著來看診,說是最近兩個月內從腳踏車上摔下來三次,前兩次都沒怎樣,第三次就傷到左腿,走路有點跛。

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

因為你 我才活下來

羅菈女士是一位小腦萎縮症患者,由於小腦進行性退化,她的功能日益退化,目前賴輪椅行動,口齒略顯不清。她在「美國協調障礙協會」內身居要職,經常發表見解精闢、充滿智慧的文章,與病友交換心得,互相鼓勵。

她二十三歲的兒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機會可能遺傳此病,聽到朋友轉述羅菈曾有自殺的念頭時,非常震驚、害怕,認為母親這種想法是一種弱者的表現,不負責任的行為。羅菈知道了以後,寫了下面這封信給她的兒子。
(本篇照片是在天寒地凍之北極所拍攝到的極地之花,花雖小、生命力卻很強)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歐姬芙的聖山─泊德諾方山


2008年曾經和「花.骨頭.泥磚屋」的作者成寒以及幾位讀者到美國新墨西哥州自助旅行,追尋美國最著名女畫家歐姬芙的足跡。

歐姬芙出生於1887年,活到98歲。她的後半生一個人遺世獨居在遼闊的荒漠大地新墨西哥州,有將近40年居住在幽靈牧場(Ghost Ranch)。住屋的窗外遙望著泊德諾方山(Pedernal mountain),陪伴著她的有許多沙漠裡檢來的動物骸骨。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維吉蘭雕塑公園


維吉蘭雕塑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塑公園,位在挪威的首都奧斯陸,是旅客必遊的景點。由挪威最有創意又最多產的雕塑家維吉蘭(Gustav Vigeland 1869-1943)所設計。園區佔地三萬兩千平方公尺,最中央主要的雕塑展示區長達850公尺。園裡的200多座雕塑(700多個人體),也都是他一人的作品。他人生的最後20年,就住在公園南側目前已經改為美術館的工作室裡,全力完成這一個曠世鉅作。這公園又名生老病死公園,因為700多個人體就是在表達人生各階段的喜怒哀樂。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為什麼是我

陳先生在電腦公司上班,任職時髦的創意總監,才四十幾歲就發生腦中風,導致右側偏癱,目前正在學習拿著柺杖走路,練習用左手單手穿衣、吃飯、打電腦。病房迴診的時候,陳先生的情緒看起來既沮喪又生氣。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世界的盡頭─南極之旅(下)

我們一行14人從台灣出發,經過東京、紐約,再轉機抵達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飛行距離大約兩萬五千公里,飛行加上轉機時間單趟約36小時。在布宜諾斯市區遊覽半日,晚上還看了阿根廷國舞「探戈」的表演。第二日再搭國內航機到阿根廷中南部的Puerto Madryn港,登上我們的遊輪。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世界的盡頭─南極之旅(中)

1959年「南極公約」訂立,規定南極不屬於任何國家,只能作為和平用途,不得有任何軍事活動,在南極可以自由進行科學研究,但科學計畫、人員及資訊等應定期交換。1958年阿根廷首先使用觀光船載運100名旅客探訪南極地區,之後有其他國家跟進。到1980年南極旅客每年約2000人,到1998年已達每年約10000人,最近已成長到每年20000人。(下圖:我們搭乘的驅冰船)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世界的盡頭─南極之旅(上)

談到旅遊,只要有錢、有閒,大概沒有人不喜歡的。過去,我最喜歡的旅遊方式是到歐洲自助旅行,因為自助行你想在美術館裡待多久就待多久!愛拍多少照片就拍多少!2003年經由謝霖芬醫師介紹,先生和我開始參加賴吉欽老師的攝影旅行團。沒想到一參加,就上癮了。攝影團安排的旅遊路線都在風景最佳的景點,挑的是景致、光線最佳的時機,大夥兒慢條斯理的搬出各種傢伙拍照,我們再也不用背著相機追著巴士跑了。團員裡有的是攝影高手,還可以學到攝影的竅門哩!(下圖拍攝於日本合掌村)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在美術館拍照

這個部落格裡的照片都是我和先生拍的,除了少數的例外,譬如電影的海報─是網路下載的。2001年去紐約的時候,帶著第一台數位相機,去美術館拍照。還記得第一天回來在電腦銀幕看到埃及A5大小的浮雕(下圖)時,對於畫質之好,非常驚訝,連牆上麻布的纖維都一清二楚。之後,養成了拍自然美景、建築以外,藝術品也要拍下的習慣。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媽媽請你也保重

今天有位媽媽帶著小孩來看病。
快兩歲的小孩,個子非常瘦小,比滿周歲的嬰孩還小。一看臉孔,就知道是唐氏症的小孩。媽媽說小孩還有法洛氏心臟病,開了好幾次刀。我對著跟診醫師說:嘴唇是粉紅色的,很棒!媽媽說:最近一次開刀以前,十根手指頭都是黑的。

小孩已經在別的醫院做了一年的復健了,目前還不會說話,但是媽媽扶著可以站立了,也可以自己坐和爬。今天來的目的是安排復健治療,因為其他醫院治療的次數媽媽覺得不夠。問起來,在A醫院做星期二、四,在B醫院做三、五。我問:那你在我們醫院想要安排什麼時間?答:下午好了!

我要活很久

陳小妹念國中二年級。她到四歲還不會走路,被診斷得了脊髓肌肉萎縮症。這個病讓她全身的肌肉逐漸萎縮無力,目前四肢幾乎完全癱瘓,脊柱也嚴重變形。她歪斜的坐在輪椅上一段時間後,身體會酸痛的無法忍受,造成很大的困擾。

陳小妹無法自行翻身,每個姿勢躺一段時間,就會因為身體酸痛,而必須請媽媽幫忙翻身。我問媽媽:「平均幾個小時要翻身一次?」「不一定,有時候一兩個小時,有時候一二十分鐘,有時候姿勢不對,才剛翻完又要翻身。」我說:「那你們兩個人不是長期都沒有睡好嗎?這樣身體怎麼吃得消呢!」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落入凡間的天使

她溫婉穩重,原本在某醫專教書,因為第一胎就生下了重度腦性麻痺兒,她辭掉工作,全心全力的照顧這唯一重殘的孩子,辛勤的抱著三歲、十幾公斤重的孩子奔波於醫療院所之間。

孩子會發出些簡單的聲音,對父母的逗弄有些微的表情反應,這些僅有的反應,對父母而言就像是天使的回應。然而在我們醫療人員的眼中,他只比植物人好一點點,他不會抬頭,四肢痙攣、沒有什麼有意義的動作,聽不懂話也沒有語言,終身需要他人照顧。

比較熟捻後,我問她,要不要再生一個孩子?她很堅定的說,已經和先生商量過,不再生孩子了。因為他們要把全部的愛,給這個可憐的孩子,他們不能再生孩子,這樣會剝奪了他們對這孩子的愛。

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疲倦的活著

在德國慕尼黑某個美術館看到一幅畫,五個垂垂老矣的老人排排枯坐在一條板凳上,神態疲倦、茫然、蒼白、無助,看到畫的感覺就是「活的好累啊」。是非常巨幅的畫,高110公分、寬220公分,幾乎像真人一樣高。人在老遠目光就被這幅畫所吸引,雖是第一次看到,也知道這是經典之作。畫名是:Still alive,作者是瑞士的畫家荷德勒(Ferdinand Hodler,1853-1918)。這位畫家喜歡用一整排的人,來加強其所要傳達的意象,非常撼動觀者的心靈。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佔領華爾街」現場

十月中旬到紐約自助行,為了前往世貿雙子星大廈遺址,意外的在一個block之外,看到一個擠滿了人的廣場,人聲鼎沸之外,播放著音樂,好像嘉年華一樣。走近才發現原來是「佔領華爾街」活動的現場─Zuccotti park.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人生永恆的回憶

2001年在紐約看過一部日本電影─After life,這是1998年出品, Hirokazu Koreeda (是枝裕和)所導演的片子,日文片名原本是Wonderful life。

看日文發音,英文字幕的電影,比只有英文發音的電影吸收的比較多。劇情是說:人死後,會先到一個中繼站;問官們請每個人從這一生中選擇一段回憶,然後向前行,將來這段記憶一直同行,而其它的事情都將遺忘。

每個人有三天的時間作決定。對象有男有女,有老人、中年、青年。大家的反應都不同,有人嫌只有一個不夠,有人無論如何都想不起來有何值得回憶的。結果出現各式各樣的選擇,有櫻花飄落的瞬間,有在雲端駕飛機的剎那,有孩童時期洗澡時天上照下來的月光,有穿著紅衣紅鞋跳舞的小女孩身影,有躺在媽媽腿上挖耳朵時,媽媽的體溫與氣味。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生命鬥士走出悲情

我在醫學系和復健系學生課堂上一定對學生講這個真實的故事。這也是無數感動我的人生鬥士故事中,很獨特的一個。

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

紐約遊學108天(下)


紐約市的多元豐富、無奇不有舉世皆知,而我這次觀賞的表演中,最搞怪好笑的當推「Puppetry of the Penis」了。這個表演的劇場不大,約兩三百人的座位,但是幾乎坐滿了。女性觀眾大概佔了一成。我們事先看到的廣告是局部特寫,想像不出這要如何表演,怎麼照在大銀幕上?

兩位主演者披著大斗蓬出場,說了一段黃色笑話,把斗蓬一甩,就全身赤條條正對觀眾,現場一片驚呼!另一位工作人員在台下用攝影機拍局部特寫,投影在後面的大銀幕上。兩位表演者輪流背過身,白白的屁股對著觀眾,然後一轉身把動過手腳的生殖器秀出來。

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紐約遊學108天(中)─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學畫


我學畫的主要場所是藝術學生聯盟(The 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 ASL)。這是一個非營利的民間組織,位在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斜對面的57街上,離中央公園三個街廓。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紐約遊學108天(上)

2001年7月,任職台大城鄉所的舍弟前往他的第二故鄉紐約市進行研究半年(他曾居住紐約六年完成博士學位,是個紐約通),我向院方申請留職停薪,就「拋夫別子」當了弟弟的跟班,到紐約遊玩、學習去了!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姊妹花的啟示


有一對二十來歲的姊妹花同時住進了復健醫院,接受治療。沒有念過書,非常謙卑、客氣的老母,一個人辛勞的照顧著兩位病人。

這對姊妹一同開車出遊,在高速公路上把車停在路肩打算換人駕駛,沒想到被由路肩超車的貨櫃車撞上。妹妹第六頸髓損傷四肢癱瘓,姊姊傷及腰椎及馬尾束造成雙下肢無力。父親在妹妹仍陷於昏迷的時候,就因為來往照顧兩個受重傷開刀的女兒壓力太大,倒在醫院的樓梯間,腦中風猝死。留下悲苦的母親,照顧僅有的兩位傷殘的女兒。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不怕慢只怕站

三十幾歲的胡先生因為車禍傷及第五頸髓,造成肩部以下全身癱瘓。他的情況比馬背上摔下傷及第二頸髓的「超人」克里斯多夫李維好一些,他保住了呼吸功能,所以不需使用呼吸器。另外多了一點肩膀移動的肌力,戴上輔具後可以用手臂來操作電動輪椅,超人則乘坐價錢昂貴了數倍、且台灣沒有生產的口控電動輪椅。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古希臘彩陶介紹

民國90年,我到紐約待了三個半月,經常到美術館參觀,也常常參加美術館的導覽。這是當時留下的記錄。


今天參加的是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希臘羅馬藝術部門的導覽團。胖胖講話慢慢的女講解員很有耐心的從捏陶到畫陶、燒陶,一步一步講解。聽講者以老先生、老太太居多,不少人問問題,有幫忙補充的,還有糾正英文的(shape與form),真是熱鬧非凡。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在紐約遇見賈伯斯

六月份就開始策劃10月的紐約、波士頓自助行。因為看到這張照片,決定將紐約第五大道的蘋果專賣店列入行程。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我的湖濱散記

台灣的學子都知道梭羅寫過湖濱散記,但真正讀過該書的可就不多了。原來這不是輕鬆的散文,其實是梭羅哲學思想之呈現。梭羅在28歲就有這樣嚴肅之人生思考,自己卻在過了半百之年也還沒有看完這本書。


梭羅獨居在Walden pond兩年多,物質生活極簡而精神生活充實,完成了湖濱散記這傳世鉅作,這湖也就因為梭羅而出名。女作家成寒「推開文學家的門」這本書把Walden pond翻譯為華爾滕池,非常富有詩意。沒有想到該湖就在波士頓近郊,充滿文學氣息的Christine聽到我要來,很有默契的安排了湖畔之旅。也實現了我嚮往多年的夢想。

這小屋是現代重建的。梭羅小木屋內部,原本使用的書桌椅目前在博物館內

華爾滕池的圓週將近三公里,說是「湖」不算大,說是「池」那可不小。但是絕對是一個非常適合健行的好處所,不但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沿途都走在林蔭小徑裡,不論往那個方向看都有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觀,讓我們頻頻停下腳步,一邊讚嘆,一邊猛按快門。





三公里,若是快步健行,一個小時就可完成。我和Christine一路聊天、一邊拍照,竟然走了四個多小時,直到飢腸轆轆,才驚覺已經下午快三點了。回顧留下來的照片,那天的細語、歡笑、美景歷歷在目,也將成為永恆的美好回憶!






附近的衛斯理學院一角,這棵樹太美了,來捧個場。

大自然不但提供了人類所需的食物,也提供了身心靈的撫慰。


梭羅在文章中常常提及路過的火車,這是湖旁的鐵軌。


這裡才是梭羅原來小木屋的所在,隱密的林中。

梭羅小木屋的遺址

這是湖濱散記提綱挈領的一句話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to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and see if I could not learn what it had to teach,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我走進樹林,因為我想要從容地活,只面對生命的本質;看看我能不能學到它要教會我的東西,而不是到了生命終結之際,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