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8日 星期一

米開朗基羅特展(3)----大衛像(David)

米開朗基羅在羅馬完成「聖殤」後,於1501年(26歲)意氣風發的回到故鄉佛羅倫斯。當地經過數年的政爭,好不容易有了民選的執政官,決議要在市政廳前放一尊「大衛像」來鼓舞民心,加強團結。米開朗基羅在人才濟濟的文藝復興發源地佛羅倫斯經過激烈競爭後得到了製作大衛像的委託案。製作大衛像的大理石在35年前就已經放置在聖母百花教堂的廣場上,曾經有兩位雕塑大師嘗試過,最後都失敗了。主要原因是這塊大理石實在太大了,有540公分高。米開朗基羅在540公分高的巨石旁築起鷹架,圍上籬幕,一個人埋頭苦幹了三年,終於完成古羅馬時代以來尺寸最大也是最偉大的雕塑作品。

佛羅倫斯舊市政廳前拍到的大衛像複製品。右側是班狄內里於1534年所做的大力士與卡庫斯。

要把五公尺多高,重達5000多公斤、易碎的大衛像從聖母百花教堂搬移到10分鐘路程以外的市政廣場,40幾個人合力之下總共花了四天之久。他們將雕像用木架保護起來,在雕塑底下放圓形木頭向前滾動,用這種原始方式緩慢移動,因為雕像太高還拆掉了好幾個拱門,好不容易才達成目標。

1504年9月8日大衛像在當時的市政大廳前正式揭幕,卻引起議論紛紛。這麼大尺寸的全裸大衛像就這麼矗立在人來人往的市中心,在當時無疑是「驚世駭俗」的,女性民眾苦於不知眼睛要往那個方向看哩!後來決定用銅製的無花果葉子遮住私處才平息眾怒。


聖經故事裡少年大衛(後來的大衛王,David)利用打石器(slingshot)以石頭擊中巨人歌利亞(Goliath)頭部,割下巨人的頭顱,為民除害,立下大功。大衛成為智慧、勇氣的象徵,也代表自由和團結。

在米開朗基羅之前有許多雕塑家做過這個主題,通常都是選擇大衛割下巨人頭顱後勝利的那一刻,歌利亞的頭顱就放在大衛的腳邊,大衛則一派輕鬆。下圖是1409年唐那太羅(Donatello, 1386-1466)所做的大理石大衛像。


這是1440年唐那太羅所做的大衛銅像,大衛是發育中的少年模樣。


這是1475年達文西的老師Verrocchio(1435-88)所做的大衛銅像。這年米開朗基羅剛出生。


米開朗基羅畫了各種草稿,後來選擇了與巨人對峙時大衛「聚精會神」的那一刻,他的眉頭緊蹙,眼睛炯炯有神直視巨人,右手拿著石頭,左手把打石器搭在肩上,冷靜中伺機而動。出戰前的緊張氣氛反而比勝利後的鬆懈更加扣人心弦。


在BBC製作的影片裡(曠世傑作的秘密),現代的雕塑家依據大衛像真實大小的複製品來複製大理石大衛像。他說他帶著5位助手,有現代電動工具和起重機,還需要花一整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座。500多年前的米開朗基羅,一個人拿著槌子、鑿子,靠著泥塑的小模型,只花了三年將囚禁在巨大大理石裡的大衛釋放出來,真是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呀!這位現代雕塑家說,親自製作大衛像的每一個細部,比在博物館裡更能體會米開朗基羅之天才與偉大。

大衛像還有一個偉大處,它是由單獨一塊大理石所完成的,需要更精密的計算,技術上更加的困難。因為人體結構和動作複雜,通常體積龐大的大理石人像雕塑,常常會把身體分成好幾部分來雕塑,例如頭部、軀幹、四肢,個別完成以後再合體。我們在許多有殘缺的古老雕像裡,常常發現斷裂處整齊的像是機器削切過的,甚至看見生鏽的釘痕,就是這個緣故。


米開朗基羅製作大衛像的這塊大理石高五公尺多,曾經被雕鑿過,有些地方又太薄,他竟然可以絲毫不差的把所有多餘的石頭都去掉,雕出完整無缺又完美無瑕的大衛。讓人不禁覺得他是否得到天助?還是他根本是外星人?用大理石雕塑,是困難度很高、隨時可能發生失誤的「減法」(可能削去太多,中空處折斷,或重心傾斜倒塌)。用泥塑則是可以不斷修改的「加法」,米開朗基羅因此認為泥塑比較像繪畫而不屑為之,其實三度空間的泥塑比繪畫困難、複雜太多了。(下圖是目前在美術學院的大衛像原作,右腿後方的樹幹是為了保持雕像的平衡)


走在同時代人前頭的藝術家總是寂寞的,大衛像原作在廣場上挺立了369年,歷經雷擊、暴動,斷了手臂又修復,又經風吹雨打,逐漸毀壞,義大利人不以為意。直到19世紀德國的藝術史學家描述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時期是西方歷史的「黃金時代」,義大利才驚覺自己除了希臘羅馬古文物以外,還擁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文明瑰寶。於1873年廣場上的大衛像才被複製了一個大理石和一個鑄銅材質的擺在室外,而將原作移到美術學院室內,整修後定期保養,並對外開放展覽。目前每年有一百萬以上的遊客慕名前來參觀,終於還給米開朗基羅一個公道。(下圖攝於佛羅倫斯米開朗基羅廣場,青銅複製的大衛遙望佛羅倫斯市區與聖母百花大教堂)

0 留言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