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印象派的殿堂─巴黎橘園美術館

橘園美術館(Le Musee de L’Orangerie)之所以出名,主因是莫內有8幅巨幅睡蓮在這裡展出。坐在橢圓形展覽室中央,每間有四幅睡蓮360度環繞,彷彿置身在微風拂面的蓮花池中,滿室生香。我們於2000年和2004年去巴黎時,橘園都在整修,今年(2012)終於得以參觀大整修以後面貌一新的橘園。

橘園美術館背面,正門與此結構同,換了玻璃門。

橘園是在1852年拿破崙三世的時候興建的,位在杜勒利花園的西南角,過馬路就是協和廣場,另一邊就是塞納河。當初的目的是作為冬天時附近室外的橘子和檸檬樹的溫室,因此得名。後來做過網球場,戰爭時成為存放武器的倉庫。1918年一次大戰結束,莫內計畫以巨幅睡蓮的寧靜、祥和的氣氛期許戰後的和平。他願意捐出畫作,但是希望政府當局能找到適合的場所展示。當時的總統改建橘園,在莫內死後5個月的1927年,睡蓮在橘園兩個橢圓形的展廳對外開放展示。屋頂採自然光,大門進去直接進入展覽室。



1965年另外一批以印象派為主的現代繪畫共144幅(Walter-Guillaume collections)加入展覽。當局在原來的睡蓮畫室上加蓋一層樓,展示這些繪畫。樓梯遮住了睡蓮展覽室的入口,屋頂的自然採光消失了。直到1999年,有人決定要讓睡蓮重見光明,因此開始一個為期7年的改建,預算不斷追加,共耗資2500萬歐元,到2006年才重新開放。

真算是大改造,把二樓拆除了,恢復一樓睡蓮展覽室的自然採光。然後挖地下室,把Walter-Guillaume的收藏移到地下室展示。展示空間增加了兩倍,而且裝設了空調設備,既可保護畫作也可以嘉惠每年50萬的訪客。

捐出這144幅畫作的是一位名為Domenica Guillaume Walter的女性。她的第一任丈夫Paul Guillaume(1891-1934),是第一位引進非洲藝術的畫商,影響了當時畢卡索等人的畫風。他懂得欣賞當時前衛畫家之藝術,收購他們的畫作,幫他們辦畫展,當代理人。是二十世紀初推動當代藝術有功的重要人物。可惜他42歲就英年早逝,留下成立現代美術館的遺願沒有完成。

Paul Guillaume的遺孀Domenica改嫁富有的建築師Jean Walter後,賣掉一些非洲藝術以及「極端」前衛的藝術收藏,增購了許多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在她晚年第二任丈夫過世後,將收藏的144幅畫作捐給政府,條件是這些作品要在一起,不得分散在不同的美術館。

我們到了地下樓層的展覽室,首先看到的是幾個小櫥窗,模擬Domenica住家的書房、餐廳、客廳,牆上掛了許多他們收藏的畫作,家具看起來都很考究。




現場有幾幅Paul Guillaume的畫像。首先來看Andre Derain幫Paul 和Domenica夫婦所作的畫像。他們兩位都是出身寒門,這時已經擠身上流社會。Domenica看起來氣質高雅,據說她花了很多時間學習時尚、儀態,甚至改變講話的口音。



此時正在舉辦Andre Derain的特展,這是他畫的Harlequin and Pierrot,長寬各175公分,在荒蕪的野外兩位西班牙巡迴表演者,彈著沒有弦的琴,面容憂傷。


同樣是Paul Guillaume,在莫迪利亞尼(Amedeo Modigliani, 1884-1920, Italian)的筆下,是完全不同的風貌。


再看一幅莫迪利亞尼畫的人像畫,是他一貫喜愛的色彩和風格,具有其獨特性,辨識度很高。早逝的莫迪利亞尼,年紀輕輕的就建立了自己與眾不同的畫風,他也是一位痛苦的天才。有一部名為「Modigniani」的電影,就是在講述他的後半生。


印象派畫家雷諾瓦專長於畫女性畫像,我們來看這三幅分別完成於雷諾瓦42歲、54歲、65歲不同年代的裸女像,是不是慢慢在改變。老實說,我比較喜歡他年輕時的畫作。不過,第一幅不一定能看出來是他的作品(別的畫家也可能這樣畫),到了第二幅、第三幅,就是雷諾瓦特有的畫風了。老年的雷諾瓦畫的裸女,彷彿也隨著他一同老去,身上多了不少贅肉。




這裡也有一幅彈琴的女孩,連同紐約大都會和巴黎奧塞美術館的,我拍到三幅了。橘園的這幅完成度比較低,一樣美的讓人感動。


畢卡索與他們夫婦也熟識,這三幅是他希臘時期的畫作,畫中的女性有著結實的肉體,雖是繪畫,很有希臘雕塑的體積感。


表現派畫家史汀(Chaim Soutine, 1893-1943)也是Guillaume代理的一位畫家,這裡有不少他的畫作。他的畫給人痛苦、扭曲的感受,以前在別的美術館看到他畫的屠宰場裡的肉塊,讓人感到血腥而快步離開。這次倒是覺得他的畫好像在狂風暴雨中尋求寧靜,在痛苦中取得和諧。以下四幅分別是有肉塊的靜物、風景、瓶花和人物畫。





專門畫巴黎(尤其是蒙馬特地區)的尤特里羅(Maurice Utrillo, 1883-1955),也有好幾幅風景畫。他喜歡直線條,黑色的輪廓線,畫面有蕭瑟之感。


立體派的女畫家羅蘭姍(Marie Laurencin, 1883~1956)也有幾幅畫在這裡,她的畫就是這種粉粉的調調。看過一幅,以後再看到一定認得出來。


大家比較熟悉的莫內、Sisley、塞尚、盧梭、馬諦斯等大師也有許多大作在此展出,非常值得一看。限於篇幅,在此不作介紹。

0 留言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