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8日 星期四

納米比亞之旅(7)─奇林與怪石(Quiver tree forest)

下面這張照片有我本文要介紹的三個主角。不是我先生啦!是「樹」、「石堆」和「芒草」。


先來介紹這奎爾樹(音譯),英文名稱是Quiver tree。我聽到樹名,想說是樹長的像人舉起雙手在發抖嗎?還是這樹在夜裡看起來像鬼,讓見到的人發抖。結果都不是,是早期非洲閃族(San, 又稱Bushman)取用這樹的枝幹,挖空以後做成箭筒(英文也是quiver),所以得名。這樹高可以達9公尺,樹幹底部直徑可達一公尺,樹幹儲存不少水分。這棵可能有一兩百歲了。


這是樹幹,會定期脫皮。這皮的邊緣很銳利,可不要隨便去摸它喲!


這樹的特徵是樹枝都是一分為二,所以中文學名是二歧蘆薈(Aloe dichotoma)。


蘆薈原產非洲,是多年生百合科肉質草本植物,所以它其實不是樹。在非洲蘆薈就有幾百種,通常葉子長在地上,並沒有樹幹,細細的花梗托著花串。


這二歧蘆薈的葉子卻長在高高的樹頂,每年六七月(冬季)開黃色的花。要二三十歲以上的二歧蘆薈才會開花。


第二主角是這些層層堆起的石頭,這裡連同附近面積達18萬平方公里的地方充滿了這些怪石堆,被稱為巨人的遊戲場(Giant’s playground),彷彿是巨人拿起這些巨石在這裡堆積木玩兒。其實這些石頭不是堆出來的,它形成於一億六千到八千萬年前,原是火山噴出的岩漿,冷卻以後成為玄武岩。岩石當中比較軟的部分被侵蝕掉,就成為現在的樣子。


它們接合的太巧妙,面積又這麼大,不是人的力量所能達成的吧!有些石堆頗有朱銘雕刻的味道。


這就是人類玩的小把戲了。


第三主角是這地上的芒草,一望無際像一波一波的海浪,逆光的角度看起來閃閃發光,好像在電影的場景裡面,讓人心生浪漫情懷。(這是70幾歲的大哥,背著重裝備,一馬當先。)



我們在傍晚抵達,一直拍到銀河出現才離開。先拍順光的景致。這森林隸屬於一個私人的Gariganus farm,有客房也可以露營。奎爾樹通常只能見到少數幾棵,假如有很多棵在一起,都是人類種植的。然而這個聚集了250棵的Quiver tree forest竟然是天然形成的。這種樹長的很慢,但是可以活到兩三百歲,目前公園裡最高大的樹,就有這歲數。




太陽快下山,陽光減弱時,拍逆光剪影。我們沒有「減光鏡」,就找個東西把太陽擋住來拍。天空這種由黃轉橙轉藍的漂亮色彩是回來「後製」減光、增加對比給我們帶來的驚喜。相機的感光比我們眼睛的感受敏感的多。





這是太陽要下山的那一剎那,對著太陽拍。照片的色彩比現場肉眼看到的還要美。


太陽完全下山以後,色彩就變的淡薄且沒有層次。


銀河出來了,好長一條橫在眼前。真的是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可惜廣角鏡頭不夠廣,只能拍到部分。地平面那半圓形的橘色亮光,是14公里外 Keetmanshoop小鎮的光害。


是什麼光源照亮了奎爾樹和石堆呢?是我們頭頂的月亮!


(拍銀河的條件:ISO 3200, 光圈 3.5, 快門30秒。以此條件先試拍,視個人相機情況不同再來增減曝光量。焦距可以設在無限遠再拉回來一點點,或者找一顆比較亮的星星放大手動對焦。)

9 則留言:

  1. 我看就用最後這張當版頭好了 很有FU:)

    回覆刪除
  2. 攝影技術愈來愈好了。bih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黃醫師擺這麼帥的POSE給妳拍照,居然說他不是主角,真是替他抱屈耶~

      刪除
    2. 依我看,第一張照片的作用是以東曙幫忙撐一下急著下山的夕陽,好打個光,讓大家慢慢拍:)

      刪除
    3. 哈!那他得運用氣功了,太陽在我的身後很遠喲!

      刪除
  3. 我剛好要找quiver tree的資料
    因此剛好連到你的部落格
    照片拍得實在是太漂亮了
    我非常非常喜歡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留言鼓勵。我們參加攝影團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取景,又有老師和前輩指點,能夠雀屏中選的,確實讓我們感到回味無窮耶!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