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4日 星期五

錯覺藝術大師艾雪(Escher)的魔幻世界畫展觀後感

雖然在2008年曾經到荷蘭海牙的艾雪美術館參觀過,近日參觀了台北故宮舉辦的艾雪的魔幻世界畫展,感覺收穫更多。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在台灣可以聽到中文的語音導覽,另一方面是這次展覽網羅了他許多重要的作品(多達152件,來自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館),且最後有幾段錄影帶解密,相當值得推薦!


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1972)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一位版畫家,出生於荷蘭,父親是一位工程師,家中設有木工房。學生時代他的功課不好,只有繪畫課讓他覺得放鬆。高中畢業,父母送他到哈連建築及裝飾藝術學校(Haarlem School for Architecture and Decorative Art ),希望他成為建築師。但是他的老師發現他的繪畫和木刻表現優異,建議他往版畫的方向發展,他也樂得不要念建築。下面這幅是他中學時期所完成的橡膠版畫「孩子的頭」(Head of a child, 1916),有點像刻橡皮圖章,圖上油墨後可以在白色的紙上印出黑色或彩色圖像,版畫可以重複轉印很多張,這一點非常吸引艾雪。


此次展覽分為六個主題,第三個主題是「精湛的版畫技法」。總共展示「橡膠版畫」(Linocut)、「木刻版畫」(Woodcut)、石版畫(Lithography)、銅版畫(Mezzotint)四種不同材料製作的版畫為主。木刻版畫的效果與橡膠版畫接近,只有陰與陽兩種顏色,挖掉的地方不上色,留下來的木頭表面上色,印製單純只有黑白兩色的版畫。也可以用好幾片木板刻上不同圖像塗上不同色彩,套印成像浮世繪這樣有好幾種色彩的版畫。這幅Seated man with a cat on his lap完成於1919年,白色的地方木頭要挖掉,黑色的部分塗上油墨,印出來的版畫會與原畫左右相反喲!


這幅艾雪的父親肖像畫完成於1935年,是石版畫。顧名思義,是在石版上作畫,其程序比橡膠和木刻版畫複雜的多,因此可以得到非常細膩的線條、肌理和多層次的灰階,轉印出來的作品感覺上比精緻的素描還要有質感。我沒有看過石版畫的製作,實在想像不出在堅硬的石版上怎能刻出老人那細密的白髮、手上柔軟的血管和質地粗硬的西裝!


銅版畫比石版畫更複雜而精密,艾雪一生只完成七幅銅版畫。這幅「眼睛」完成於1946年(14X20公分),每個細部逼真的像是用微距鏡頭拍下來的。從白到黑之間,到底有多少層次的灰階,已不是我們肉眼數得出來的。瞳孔裡面映出一個骷髏頭,大概有「人難免一死」的警示寓意吧!


假如對於不同的版畫有何不同的效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先看這主題的展品(現場有展示木刻版畫的道具),然後看其他部分展覽時,就可以測試一下自己是否有分辨能力了!假如帶著小孩來看展覽的話,建議先看第一個主題「自然與科學」和最後一個主題「心理遊戲般的視覺幻象」,這兩個主題的作品超越一般的視覺想像,是艾雪所創造的獨特的魔幻世界。

艾雪喜歡描繪鏡像,尤其是球形所反映出來的鏡像。這是「三個球體」,右側的球不透明,左側和中間的球有如鏡面會反映出周邊的環境,我們可以看見艾雪所在的房間裡艾雪正在畫畫。這是鏡子裡的影像,所以艾雪是右手持筆在畫畫嗎?


這幅石版畫顯示艾雪用左手拿著球,他應該是用右手來畫自己映在球裡的影像嘍?


我們來看這張照片,艾雪是左撇子耶!怎麼回事?大家記不記得版畫是左右相反的?我查證無誤,艾雪真的是以左手為慣用手的。


那這張照片,艾雪怎麼是用右手寫字呢?艾雪的官方網站有工作中的艾雪,他的手錶戴在右手,原來他是用左手畫畫,用右手簽名耶!左撇子的特徵,可以左右開弓。


艾雪早期的作品非常寫實,他最喜歡的國家是義大利,曾經在義大利住了13年,第五個主題就展示「旅行南歐的風景畫」。(第二和第四個主題分別是「人物描繪」與「聖經故事」。)這幅是完成於1930年的石版畫,描繪義大利Abruzzi的風光。現場有展示幾張他用鉛筆和粉彩所畫的原稿,和完成後的石版畫並列。在石版上刻畫這麼細膩、繁複的圖像,他真是有超人的耐心、超高的技巧啊!


這張完成於1937年的「靜物與街道」有了特殊的視角,有點超寫實的味道,桌面延伸出去成為義大利小鎮的街道,靜物相對於街道非常的巨大。


1936年對艾雪而言是轉變很大的一年,他和太太到西班牙的阿不拉罕宮去臨摹了很多回教的馬賽克圖案。下圖第一張是實景,第二張是他在細格子上臨摹的圖樣。



經過他反覆研究以後,他發展出了更複雜的馬賽克圖畫。這種圖是有原理可循的,這張的基本單位是正方形。


我們用蜥蜴來說明:其基本單位是一個正六角行,把黑色的部分(從-1到-6)剪下來,移到六角行外+1到+6相對應的地方,這六角形就變成一隻蜥蜴,其面積等於正六角形。再作六隻同樣的蜥蜴,把+1塞到-1的位置,以此類推+6塞進-6的位置,就有7隻緊密相連的蜥蜴了。同理要擴展成多少隻都沒有問題。影印這個圖版帶著孩子作一次,小孩一定終身難忘。


這幅1943年完成的「蜥蜴」,筆記本裡就描繪了三種顏色、形狀一樣的平面蜥蜴融合在一起,然後左下角的蜥蜴從紙裡爬出來變成立體的蜥蜴,繞著桌上的靜物走一圈又沒入筆記本裡。這幅畫不僅顯露了他精準的素描功力,還增加了空間的趣味性。


接著演變成好幾種圖像融合在一起的馬賽克圖案。


甚至做成立體的雕塑。(這是1963年製作的餅乾盒)


然後這些馬賽克圖樣開始產生變形(metamorphosis),在這幅完成於1938年的「日與夜」中,白鳥與黑鳥交錯逐漸產生形變,畫面由下而上田地逐漸變形成為鳥。


現場有展示這幅長達3公尺的變形II。抓到了訣竅,他真是什麼東西都變的出來呀!(照片分成八段,依序是由左上到左下,然後右上到右下)


完成於1948年的「畫手」(Drawing hands),上方的右手畫左手,下方的左手畫右手。如同前面的「蜥蜴」一樣,平面的袖子巧妙的轉換成立體的手,兩手形成一個環。


但是原稿顯示,其實他是用左手描繪了兩個不同姿勢的右手。



然後把下方看不見大拇指的這張左右顛倒,就合成了左手畫右手、右手畫左手的Drawing hands。


這幅1955年的「凸面與凹面」(Convex and concave)出現了不可能存在的空間,樓梯、柱子、牆面你都可以調整自己的視覺把它看成凸面或者凹面,那會顯現兩種完全不同的空間。我想這張圖可以玩親子遊戲玩很久。


這是1953年完成的「相對論」(Relativity),更加不可思議,是由三套有不同方向地心引力的空間交錯在一起。


這幅畫展出時,給了一對數學家潘洛斯父子靈感,而建構出一種「可繪製於平面上的不可能空間結構」,稱之為潘洛斯三角形(Penrose triangle)。


潘洛斯父子將這理論發表在1958年的數學雜誌上,並且寄了一份給艾雪。同年艾雪創作出「瞭望台」(Belvedere),這個初看好像很正常的建築物,細看你會發現三樓是短邊面向右方的長方形,但是二樓卻是短邊面向左邊的長方形,兩個樓層互相垂直90度。而二樓的梯子在瞭望台裡面,梯子上端卻放在三樓的牆外。


畫面左下方一個男子手中拿著一個不可能存在的四方體,稱為「內克方塊」(Necker cube)。艾雪就學時數學和幾何並不好,但是他的繪畫卻符合很深的數學與幾何原理,連數學家都不禁稱他為天才。


潘洛斯父子於1958年同時提出另一個幾何學結構「潘洛斯階梯」(Penrose stairs)。


艾雪於1960年創作出「上下階梯」(Ascending and descending),他把潘洛斯階梯與他最愛的義大利建築融合成一個奇特的3D空間。


 外圈的士兵順時針上樓梯永無止盡,內圈的士兵逆時針下樓梯不斷的循環。看來艾雪與潘洛斯父子互相啟發真是相得益彰啊!


最後這幅是完成於1961年的「瀑布」,這是艾雪之所以被稱為錯覺大師的著名代表作之一。一棟南義大利的建築,一個荷蘭常見的水車,兩個潘洛斯三角形,水往高處流,在高處落下推動水車,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循環。艾雪擅長在二度空間的平面上創作出種種不可能存在的三度空間,充滿了想像力,衝擊我們的視覺習慣,耐人尋味!


由於艾雪是一位版畫家,在一般的西洋美術館很少看到他的作品(除非特地去素描、版畫部門找),一次要看到152件他的真跡,更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請大家不要錯過這個國際水準的展覽喲!

6 則留言:

  1. 展覽不能拍照ㄟ
    只用黑色,卻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灰階,實在厲害。
    bih

    回覆刪除
  2. 展場確實不能拍照,所以有些照片是書上的,有些是網路找的。石版畫和銅版畫何以有那麼細膩的灰階,我看了製作方法,也是沒看懂。有機會看實際操作的話,可能才能瞭解。

    回覆刪除
  3. 前幾天剛去看了這個展覽,我很喜歡,也對版畫的製作和效果呈現起了感興趣的念頭
    感謝分享和介紹,尤其是左撇子右撇子,我本來完全沒想到這點~
    特地去找書上和網路上的圖片和資訊分享介紹,實在受惠了^^

    (我在其他網路介紹文章,印象中是開箱王,文章有寫道作者事前申請,所以可以現場拍照。不知道是不是一般觀眾也可以事前申請,還是只開放給宣傳推廣特定用途,下次如有需要,可以進一步詢問看看)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沒有記者身份也不是學美術的,所以想都不敢想可以申請拍照。以後倒是可以問問看。還好現在網路上常可以找到比我現場拍效果還要好的照片。

      刪除
  4. 請教一下,艾雪上下階梯實際作品規格是多少?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