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歲的老太太十年前失智,四年前住進養護中心,因為容易嗆咳,很快就被插上鼻胃管。女兒形容媽媽去養護中心之前身材瘦小(因為胃口不大,吃的很少),衣服是穿XS號的。插了鼻胃管以後,越來越胖,像是臨盆的孕婦。從去年就開始要求養護中心少灌一點,對方回答不可以。最近肺炎住院一個星期往生了。往生前一天的照片看起來,肚子是鼓起來的,手腳都水腫,連乳房都脹大。葬儀社說因為太胖了,棺木必須加大,要特別訂製。至於壽衣呢?XXL還穿不下,也要另外訂做。
養護中心人員曾經跟我反映,每天至少要餵五次,因為每年要做健康檢查,監督單位會查健檢報告,不能營養不良,抵抗力會變差。但這位老太太是營養過剩了吧!營養過剩,免疫力也是變差啊!
一位擔任過接體員的朋友留言:「我曾經遇過一位,臨終灌到水腫,遺體比擔架寬、比棺木寬、比冰櫃寬,棺木加大還是放不進去,結果工作人員用往生被把手綁在腹部前面,再用另一條往生被,將腰部兩側的肉用力綁緊,盡量往腹部集中,最後才塞進去....天呀!」真是慘絕人寰的畫面。(還好,病人已經不知道痛了,是活著的人看了很受傷)
一位護理人員看了我們網路的討論,有感而發,分享心碎的故事:
十二年前,我媽媽肺炎,住醫學中心的加護病房、做了葉克膜失敗,腦部斷層顯示-腦血管群已爆到險不如草莓漿糊(千萬不能再救,絕對植物人躺床一輩子,救回來也無法清醒、更無法如常生活。媽媽以前照顧爺爺時有說,如果以後她情況不好,請不要硬救,不要讓她植物人一輩子。我有記得!)
看見媽媽身上水腫到全身所有針孔、縫線處「都在滲組織液」,連沒有受過醫護教育的父親都覺得可以不要再用鼻胃管餵奶嗎?因為每次反抽,牛奶都沒什麼消化。
我主動去找主護要求停止「馬達24小時鼻胃管自動餵食裝置」,請她轉達醫生,改醫囑;卻被加護病房男護理師在護理站罵我:自他工作以來,沒遇過像我這種家屬。還罵我:「妳是想當餓死母親的不孝女嗎?」
跟沒有臨終照護知識的工作者對話,真有說不上來的無奈。(他不知道:臨終病人,其實不會餓,再灌只是徒增肉體負擔)
隔兩天,我母親過世,幫她換衣服時,雙腳腫到球鞋完全穿不進去,父親說:赤腳沒穿鞋,走在黃泉路上,走不久就受傷了,她路上怎麼辦?( 聽到此話,瞬間淚崩…. )
幫媽媽辦完告別式後,我買了關於「善終」的書,寫了字條,(那位先生那天沒有班),我請加護病房護理長,轉交給那位男護理師。
二〇〇二年,我護理學校的「安寧療護課」,國外留學回國的老師任教,有教我們一些觀念。我不知道,來到民國二〇一二年的台灣(我母親過世時),為什麼專業知識的教學落差,在不同校之間,居然這麼不平均?二〇二四年的現在,許多病人臨終還是受到這樣的不當對待。
即使已經十二年過去,我心理的創傷仍然重創著我,深深的遺憾,深藏我心。
有關臨終照護的知識,都有提到因為腸胃無法吸收,腎臟排尿功能衰退,必經不吃不喝的臨終脫水,日本稱呼為「臨終枯水期」,如今醫療死的病人臨終不是脫水而是有如「溺水」一般,全身水腫。黃勝堅醫師在二〇一六出版的「生死迷藏」書中有提到某案例,因病人母親不忍女兒腫的面目全非,他幫臨終病人打利尿劑恢復她的容貌和身材,家屬感激不已,可見之前灌水過多啊!我演講提到此事,有營養師聽眾反映:為什麼要灌六罐牛奶,因為加護病房的病人是要救回生命的啊!
這裡面有兩個迷思,首先不論病人是否活的下來,「進水量」與「出水量」一定要取得平衡(intake output balance),這是基本治療準則,當進的水分多,排出來的水分少,就表示過多的水滯留體內,會造成痰多、肺積水、腹水、全身水腫、所有傷口滲水等問題,不只臉腫的像豬頭一樣,讓人難過,而是病人的存活率不升反而降低吧?譬如呼吸更困難,且要頻繁抽痰。
其次就是加護病房的病人都救得活嗎?現在很多救不活的臨終病人也往加護病房送,病人到臨死前都還在灌牛奶、打點滴,這有符合醫療專業和倫理嗎?病人死去的模樣,讓家屬對死亡更感恐懼,心理的創傷久久不去,這符合醫療行善的初衷嗎?醫者當深思,民眾也需要具備這種知識。
0 留言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