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多虧了她的細心

家人,亨利摩爾(Henry Moore),紐約現代美術館
陳老先生是腦中風患者,可以拿著柺杖緩慢行走。九二一期間,餘震頻仍,每次他忙著抓住柺杖往外逃,好不容易捱到門口,地震也停了;驚魂甫定,又要拄著柺杖逃命。這樣多次的折騰與驚嚇之下,他在地震第三天再度中風(腦幹),留下四肢癱瘓、不能言語、無法吞嚥、大小便失禁的嚴重後遺症。

三年多來,都是他那溫柔、有耐心、笑容滿面的女兒,推著癱坐在輪椅中的父親,來門診取藥、換鼻胃管。

這天,女兒的臉上流露著焦慮,她說父親四肢痙攣變的比平常嚴重已經有一個多星期了。上次,腸胃不好時也有這個現象,腸胃問題處理好了,異常的痙攣就消失了。這次已經看過腸胃科醫師,但沒有發現問題。

我們兩人就從重殘者常見的泌尿道、呼吸道、皮膚、血液循環、骨骼關節肌肉等問題,一個一個篩檢,都沒發現什麼異常現象。我正在想還有什麼可能性時,她突然說道:「對了,這幾天他陣發性痙攣的時候,我摸到他的脈搏跳得很快!」我用聽診器一聽心音,天呀!不只是快,完全不規則。趕忙做了心電圖,是嚴重的心律不整。

可憐的陳先生,有苦難言,受了這麼久的折騰。還好有位這麼體貼又細心的女兒!寫了轉診單,連同影印的心電圖,請她立刻帶父親到其他醫院心臟科看診。(註:當時本人在復健專科醫院服務)

再見到他們時,我問:「看心臟科結果怎麼樣?」女兒回答:「吃了藥就好了。現在繼續服藥觀察中。心臟科醫師還說,他沒碰過這麼好的醫師,影印了心電圖讓患者帶來。不然,在他們醫院,我們要第二次看診才能看到心電圖呢!」我說:「這是醫師應該做的,譬如患者照了X光片,發現問題要會診骨科,也要請病人帶著拷貝的片子去看診,這樣才有效率呀!」

理想的狀態是,每位門診患者要換上簡單罩衫,接受從頭到腳每個部位的檢視。病患到別的醫院就診時,可以得到原來就診醫院所有的檢查、用藥等資料,甚至從電腦連線看到檢查的影像。代價是,每位醫師看診人數要減少,醫藥費用昂貴。

在台灣,整個醫療生態離這個理想還很遙遠。這時候,患者及家屬的細心觀察,醫療單位的體貼與效率,就顯得越發的重要了。
(醫步醫腳印,2004)

註:
殘障者常常因為身體多種器官功能受損,而不像一般人一樣,生病時會表現出各種疾病應有的症狀或徵候,使得他們在身體有併發症的時候,診斷上比較困難。例如盲腸炎,卻沒有一般的腹痛表現,只出現胃口不好、沒有體力等一般性症狀。當患者有智能障礙或失語症的時候,連溝通都有困難,患者的疾病被忽略或誤診的機率就更加提高了。

因為腦部或脊髓等中樞神經有病變的患者,平常肢體就有僵硬、痙攣的現象,當身體有其他器官系統疾病時,患者可能無法感覺或明確表示是何處不適,卻常常出現肢體痙攣明顯惡化的現象。這時候,家人及醫護人員都應該提高警覺,對患者的全身各系統作完整的評估及必要的檢驗,並密切追蹤觀查,以避免延誤病情。

2 則留言:

  1. 有錢又有閒 - 妳的生活讓人羨慕!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是比較願意花錢旅行,也把所有休假拿來旅行啦!
      當然要感恩嘍!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