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

斷食善終釋疑

〈斷食善終〉一書出版以後,在協助病人善終的過程,病人和家屬的經歷與回饋給了我很多的啟發和學習。到處演講,聽眾的提問和分享也讓我受益不少。持續的接受採訪、錄製節目,認識了非常多年輕的媒體人,讓我欽佩不已,感受到台灣很有希望。有一位記者小姐一個人帶著兩個小相機、腳架,從不同角度錄影,她一個人提問,花了兩個小時採訪我,回去後製,網路播出很快就有五十萬的瀏覽人次,CP值真是超高的(下圖)。當然,她事前也認真的做了功課,對此議題充滿了熱情,我對她非常讚嘆。Podcast如果聽眾很多,也是高CP值的傳播方式。來分享一個非常會提問的年輕podcast主之採訪。 


2023年12月13日 星期三

在安養中心自主斷食的美眉

這篇分享的是一位在安養中心自主斷食往生的個案。在現實上,我原本推測非常困難,不知道她如何做到的。就我所知,她做了許多的聲明、溝通與準備。以此文紀念她。

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居服員的密告,斷食往生違法嗎?

有些專家學者公開為文、演講認為無意識者斷食往生具有爭議性,可能違法。個人看法是:無意識者被強制人工餵食延長死亡,是醫界應該主動要求撤除無效醫療,在先進國家這是醫師職責也是病人及家屬的基本人權。如今家屬為了病人最大利益希望如此做,卻換來某些法界和醫界扣上「違法」的帽子,是一種本末倒置,顛倒是非。分享此案例來說明,請民眾不用擔心。


2023年12月8日 星期五

未滿三個月的車禍腦傷者之斷食善終

當醫師多年,深深感受病人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這兩年做的是類安寧的志工,更是如此。每個個案都不同,不同的疾病和受苦歷程,不同的家屬,不同的症狀,面對不同的問題,找到新的解決方案,學習到可以嘉惠不同情況民眾的知識。感恩這些來求助於我的家屬和病人菩薩,謝謝你們因此又幫助了別人。本篇分享一個妹妹勇敢拯救哥哥的故事。


2023年12月3日 星期日

孝子救母長路迢迢

我收到過最長的一封求助信是兩千五百字,除了描述母親的病況、他的心情,並且將他查閱到的所有相關法案內容一併附上,來解釋母親符合了哪些條件,屬於末期病人,應該可以移除鼻胃管,終結母親的痛苦,但是居住的護理中心和訪視醫師拒絕了他的要求,而求助於我。



2023年11月27日 星期一

〈自主斷食〉中譯本,譯者汪漢澄醫師序

〈自主斷食〉一書由國內知名醫師作家汪漢澄翻譯。汪醫師是神經內科醫師,已經撰寫〈大腦不思議〉、〈醫療不思議〉以及〈醫療史偵辦錄〉三本書,頗獲好評。我讀過〈醫療不思議〉發揮追根究柢的精神,讀來輕鬆有趣,非常難得。本篇分享他為〈自主斷食〉一書所寫的序言,讀來擲地有聲,很有見解。


2023年11月26日 星期日

我們所抗拒的,歐美早已超越(自主斷食推薦序)

二〇二一年著手撰寫〈斷食善終:送母遠行〉時,在網路搜尋到美國提摩西奎爾(Timothy Quill)醫師主編的這本〈Voluntarily Stopping Eating and Drinking: A Compassionate, Widely-Available Option for Hastening Death〉(自主斷食:慈悲而尊嚴的善終選擇),當時受到很大衝擊。一方面是驚喜我可以引用其內容在書中,作為醫學上的依據。另方面是驚訝原來美國的安寧緩和科已經可以收治有自主斷食需求的病人,有完善的評估程序,醫療準則,和臨終照顧。立刻請麥田出版社幫忙取得該書電子檔,並推薦翻譯此書。在避談死亡、反抗死亡、對飲食有病態執著的台灣,不論是民眾還是醫界,都太需要觀念上的提升了。


2023年11月9日 星期四

在護理之家進行斷食善終-----by 病人女兒

一位勇敢、孝順、智慧又堅毅的女兒,讓家人凝聚共識,讓醫護願意改變觀念,幫母親爭取了善終權,從插管臥床的煉獄中解脫了。令人感動、雀躍的故事。順便介紹好書〈記憶空了,愛滿了〉,是一本失智症照護的經典,作者失智症十年的父親身上沒有任何管路,含笑而終。


2023年11月5日 星期日

老衰重症者的人權在哪裡?

 接觸了一兩百個與臨終有關的案例以後,逐漸浮現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議題,在人類的社會,也許亞洲社會更嚴重,老衰重症者將要離世或者在做醫療的取捨時,他們的自主意願很少受到重視,介入的除了醫師、家屬甚至包括親朋好友,而他們的理由都是「為了你好」、「你還不能死」!但是誰都免不了一死,這些好意造成了什麼後果呢?病人的身體自覺和自主意願未受採納,且因此生活在煉獄中!


2023年11月1日 星期三

白髮人送黑髮人之至痛

白髮人送黑髮人是人間至痛,如果孩子已經臥床二十二年,兩夫妻垂垂老矣,孩子也辛苦很久了,讓孩子斷食往生,內心有多麼糾結?如何走過這條艱辛路?

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

與生死拔河的嬰兒,天人交戰的母親

這是一個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在產前就已經檢查出來,醫師說開刀很少失敗的。孩子生下來了,但是天不從人願,手術失敗了。孩子與生死拔河了六個月,一直住在加護病房,我收到了媽媽的求助信.........

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失智症爺爺斷食善終之路(下)----女兒口述

高齡93歲,中重度失智症的爺爺,在女兒和小學三年級外孫女的陪伴下,經歷十天的斷食後安詳往生了。女孩在爺爺往生後,對爺爺說:「謝謝你教我重要的一課,別的小朋友沒有機會學到這麼重要的功課。」葬儀社的阿姨來時,她說:「阿姨,我知道爺爺是去一個好地方喔,在那裡有很多天使。他還可以見到奶奶,之前,他有夢到奶奶耶!」以下文字,來自女兒的口述,謝謝她願意分享她的私秘故事。

這兩本書都是日本照護殺人的書籍,可以看到長照對病人和家屬的折磨

2023年10月29日 星期日

中重度失智爺爺的斷食善終之路(上)

 老人化社會失智症者比例越來越高,失智症者不是失能而已,最難照護的是他們精神狀態的不穩定,性格的改變,天使都有可能變魔鬼。所以在新出版「我殺了我的家人」書封上有這樣一句怵目驚心的話:「媽媽是披了我母親皮膚的妖怪!」相信許多失智症家屬深有同感。有少數先進國家,失智症已經列入安樂死的範圍。大多數歐美國家,失智症的善終選擇是「自主斷食」(Vulantarily Stopping Eating and Drinking, VSED)。然而失智症者因為記憶力、判斷力、堅持力的逐漸下降,造成自主斷食的不確定性增加,因此多半要提早執行,比較能確保成功。來分享一個已經中度進入重度的案例,在女兒、孫女的協助下,成功解脫的故事。(下圖兩本書都有探討此議題,自主斷食年底即將出版)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邁向自由的內在覺醒之路:羅志仲老師新書推薦序

我是一個外在成功,內在極不穩定甚至可以說是不快樂的人。自卑、焦慮、急躁、完美主義,永遠在自責自己不夠好。成人以後一直都在追尋能夠安頓內在的方法,宗教、閱讀、打坐,看似有點幫助,其實效果有限。一直到疫情期間,我密集上了兩年多的身心靈課程,才有了真正的改變。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六十五歲以後還能學習新知,改變心性,套句羅老師常說的話:「我值得給自己一個讚美。」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只要願意開始,永遠不嫌晚。


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

現代緹縈救父的故事------家屬分享

畢醫師您好,我要感謝您,還有斷食善終。我的父親76歲很健康,但於去年一月遭遇車禍造成腦損傷,臥床一年半如同植物人。過去一年我們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做盡了醫療能做的一切,無能為力。爸爸於今年六月再度腦出血,我鼓起勇氣和媽媽提斷食善終,她說很殘忍,但後來被我說服了,我們執行漸進式斷食2週爸爸於七月安詳離世。


2023年9月3日 星期日

在加護病房搶(救)人的故事

健保署曾經公布,每年有兩千億的費用花在無效醫療上。有一次我去健保局演講,我向他們反應,在健保局來看兩千億是很大的醫療資源浪費。我更在意的是,這兩千億元讓多少病人和家屬受盡折磨,留下多少遺憾,多久的創傷。本篇分享一個實例。

2023年8月16日 星期三

善終法阻礙了人們的善終

 在「有一種愛是放手」的新書發表會上,有一位聽眾表示,她前一星期和家人一起去簽署了「預立醫療決定書」。她的心情沮喪極了!現場的人都睜大雙眼,好奇的望著她。她說:「失智要到極重度(巴士量表零分),植物人要超過半年,重度昏迷竟然還要躺三到六個月才能撤除維生系統!這實在太讓人失望了!」


2023年8月11日 星期五

馬達加斯加紅色西部之旅

馬達加斯加這個世界上的第四大島,在一億五仟萬年前,離開非洲大陸,成為一個與世隔絕的離島,有著自己的獨特生態,當地百分之九十的動植物為特有種,在別的地方沒有。馬島地形和台灣一樣也像長長的蕃薯,西岸面向非洲,有非洲吹來炎熱的風,氣溫高,降雨量相當低,到處是紅土,在地圖上顯示紅色。這邊土地貧瘠,人民生活比較困苦。兩千年前人類從印尼和馬來西亞跨海遷徙來到馬島,亞洲來的移民住在東岸為主,西岸則以晚來的非洲移民為主。西岸的人種比較高大,皮膚比較黑,頭髮也比較捲。我們來西岸,首先見識的就是猴麵包樹,因為乾旱而演化出來樹幹有貯水能力的巨大樹木。


2023年7月27日 星期四

在安寧病房替親人爭取安寧善終

推廣善終以來,我最重要的夥伴是安寧緩和科和居家安寧團隊。我學習到的最多新知也是有關安寧緩和照護,許多專家給我不少啟迪。不過質疑我最多的也是安寧緩和科醫師,我不想與任何人為敵,不太辯解,總是說我用兩本書來回答。最近聽到一個說法:「善終」是多麼神聖的事情,「斷食」和「安樂死」怎麼可以把善終拖下水。我的看法是「善終」並不專屬於某一科,善終更不是醫師說了算,善終是往生者和家屬的感受。安寧緩和之母趙可式教授曾經語重心長的說:「我以後不反對安樂死了,因為安寧緩科資源不足,而且良莠不齊。」我來分享兩個家屬在安寧病房為親人爭取安寧善終的故事。


2023年7月23日 星期日

紀錄片〈順行〉家屬心聲

斷食善終紀錄片〈順行〉(台語發音)紀錄了馬爺爺斷食善終前後的家庭故事,包含了我和長照單位、居家護理團隊的協助,達到在宅善終的圓滿境界。片中睿智的大姊紀錄了這過程的心情轉折,提供大家參考。

2023年7月22日 星期六

馬達加斯加遊記:猴麵包樹

馬達加斯加是世界第四大島嶼(前三大為格陵蘭、新幾內亞島、婆羅門洲),狀似蕃薯,面積是台灣的十六倍大,隔著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對,距離最短處約四百公里。是不是和台灣蠻像的,都是遠離大陸的離島,所以有許多特有種的生物。以植物來講,最有名的就是猴麵包樹(baobab tree)。


2023年7月4日 星期二

斷食善終紀錄片〈順行〉幕後

紀錄片 〈順行〉 的完成,也是一場奇幻的旅程,充滿了奇異的恩典。楊易導演與我相識於周志建老師的身心靈課程。聽說了斷食善終的故事,主動邀約我拍紀錄片。我覺得這是生死的私秘事件,要找到拍攝對象,不容易吧!楊導演說這是一個重要的社會議題,我們正站在風口上,影像說故事和紙本書的閱讀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對許多人而言「影像」是他們更熟悉的閱聽方式。紀錄片是另一種推廣理念的方式,擴散的力量比書籍快(果然,目前是十七萬與三千多之比)。不急,有緣機會自然會來。沒想到,不到一個月拍攝對象就出現了。


2023年6月13日 星期二

如何避免最常見的無效醫療:「鼻胃管」

 一位朋友住在安養中心五年的失智母親進食嗆到引起肺炎住院,醫師建議插鼻胃管,哥哥嫂嫂們拒絕醫師的建議,這個女兒說:「你們不照顧,我辭職來照顧!」我聽了真是心驚。孝順的女兒啊!你捨不得母親,你知道這一時衝動的決定,將來要面對的是什麼嗎?


2023年6月8日 星期四

〈生命的非選題〉讀後感-----尊嚴善終法不要學美國

雕塑大師朱銘先生因慢性病纏身,選擇自主終結生命。全台震驚之下,難得的是竟然引起安樂死議題的探討。雖然大眾很快就會遺忘,然而全世界醫療、經濟發展的國家都要面對的老化、慢性病、失能人口大增的危機,只會越演越烈,全體社會終究要承擔。一位美國女記者花了四年時間在世界各地採訪了受苦的人以及致力於讓受苦的人解脫的先行者,寫下了這本驚心動魄,金句連連的好書,非常刺激人們的慣性思考。雖然台灣的尊嚴善終法要通過,路途仍非常遙遠,然而聽聽走在前面的革命者之想法與作法,感覺非常受用啊!

2023年6月7日 星期三

生死兩端的擺渡者(無憾的道別序文)

安寧心理師是「生死兩端的擺渡者」。在生之此岸要過渡到死之彼岸的這段歷程中,盡我所能地讓「逝者善終,彼此善別,留者善生」。作者這句話讓我肅然起敬。


2023年6月5日 星期一

臨終標準流程 by 吳育政醫師

感謝長期關注無效醫療的吳育政醫師(紀錄片「一念」的主要參與者)慷慨分享他在重症病房親身經歷的五個故事,發表在我的新作〈有一種愛是放手:斷食善終2〉中。這是其中最為曲折的一例,但也是臨床上頻頻出現的情況,所以吳醫師稱之為「臨終標準流程」。請讀者在閱讀中細細思量,醫護人員有多少錯誤的迷思誤導了病人家屬,文末我再一一點出。我無意指責他們,因為他們也是學來的。有些觀念,我是這兩三年才知道的。


2023年5月27日 星期六

〈有一種愛是放手:斷食善終2〉之撰寫與閱讀

我的母親於2020年3月因為小腦萎縮症無法正常進食、癱瘓在床,選擇自主斷食往生。此事引起很大的迴響,2022年4月1日〈斷食善終:送母遠行〉一書出版,2023年4月印第十五刷。我想不只是斷食往生這個方法引起重視,是無效醫療造成無法善終的現象長達數十年,太多人有親身感受,因而產生了共鳴。〈斷食善終〉出版後當月我就開始了協助自然善終的志工工作。首先發現的是,我必須重複的跟不同家屬解釋如何進行斷食、臨終過程有何現象、需要如何陪伴與處置,因此感受到需要再寫一本詳細的指引,分享這些經驗。安寧照顧非我本業,在陪伴的過程,我需要不斷的學習,才能提供更完善的臨終照顧知識。因此我經由上課、閱讀學習,很幸運的有很多專家提供我指導。這一年中近百例個案(包括無法進行的)的臨床經驗與閱讀的交互印證,助我完成了論述較為嚴謹的〈斷食善終2〉。


2023年5月26日 星期五

〈記憶空了,愛滿了〉-----失智症者的無管人生

後知後覺的我,因為撰寫新書,2022年才讀到2014年周貞利女士撰寫的 〈記憶空了,愛滿了〉,紀錄她失智父親從2003年到2013年的無管、無傷口、無住院紀錄的照護人生。對比我的公公因為失智症插管臥床十二年(2007-19年),婆婆在床邊照顧十四年,我真是感到無比慚愧。在我的新書中,隆重的介紹了這本可以說是失智症照顧的經典之作。


2023年5月19日 星期五

非典型醫師的銀髮醫學:如果活到八十歲

 〈如果活到80歲〉是日本著名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的著作,在「老人國」日本非常暢銷。台灣的老人人口快速增加,也很派得上用場。不過,他的非典型醫師價值觀,也適用於一般人。什麼叫做非典型,就是「必要時請遠離醫師,健康靠自己」的價值觀。我隨著行醫經歷增加,逐漸也成為了非典型醫師:能不開刀盡量不要開刀,是藥三分毒,盡量少吃,健康檢查適可而止,作多了橫生枝節。我的格言是「盡信醫,不如無醫」。人們要有足夠的保健知識,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王道。


2023年5月12日 星期五

人生終須一別,自己選擇時間、地點和方式

最近有兩位自主斷食往生的案例,其過程有一個相似之處。由於當事人平時對於死亡已然看透,又對斷食往生有所理解,在確定診斷之日就自主決定生命的去留,幾週內瀟灑的離苦得樂回到天上。這過程,對家屬來說,必定很煎熬,但願家屬們能理解他們壯士斷腕的決心與勇氣。既然終須一別,諒解他們不想延長痛苦與拖累家人的苦心。


2023年5月11日 星期四

〈有一種愛是放手——斷食善終2〉 新書目錄

〈斷食善終〉一書的出版,在我的預料之外。此書造成的迴響,讓我感覺母親之死「重於泰山」,也許這是母親的願力,也是我的使命。接著陸續出現了許多菩薩們讓我看見他們的困境,他們的需求。病人和家屬的示現成為我生命的導師,促成我做更多的學習,因而有了第二本書的呈現,願有緣人因而得到幫助,若因此改變了善終文化與制度,更是莫大的祝福!〈有一種愛是放手--斷食善終2〉,將於六月一日上市(五月二十七日開始網路預購),敬請期待。這本書有完整的醫學論述,也有五十個案例的一手經驗以及斷食往生的完整指引。文末表列北中南四場新書發表會時間地點,請參考。發表會同時放映斷食善終紀錄片:順行(sūn-kiânn),一個在宅善終的溫馨故事。感謝麥田出版社,紀錄片所有參與者。

2023年5月9日 星期二

高位頸髓損傷者的斷食善終紀錄 by 病人女兒

這是第二位高位頸髓損傷者的斷食往生紀錄。脊髓損傷復健是我的專長,總是以美國演員克里斯多夫(飾演超人,第二頸髓損傷)的奮鬥經歷來勉勵病友。剛接到這類個案的請求時,我的內心反射性的有些掙扎,但是想想這是病人自主的意願,他們的苦非醫療所能改善,我沒有資格當裁判:什麼人應該、什麼人不應該。何況她們所受的痛苦,遠比我母親還大。另有一位類似情況的病人,一直說不想這樣痛苦的活著,我們猶豫該不該告訴他斷食往生的方法,結果他去了瑞士執行安樂死。


2023年5月7日 星期日

讀者愛心分享長輩斷食往生經驗

這是請我幫忙分享的讀者之來函,詳述母親失能至斷食自然往生的經歷,希望能夠造福大眾。想要讓長期插管臥床親人離苦得樂,有一個很好的時機,就是有任何症狀需要住院時,要求不要積極治療,此時由於身體狀況不穩定,安寧緩和科醫師比較能找到條件聲明病人屬於末期,而願意停止人工餵食,讓病人安寧善終。


2023年5月1日 星期一

「斷食往生」與「斷食善終」的來龍去脈

在網路上持續聽到一些對「斷食往生」或者「斷食善終」這名詞有異議的評論,認為斷食不一定能善終,善終不一定要斷食。斷食和善終是兩個不相干的名詞,不應該放在一起,綁架了安寧。又說「斷食」用字不正確,好像是我們拒絕給需要食物的病人進食,聽起來很殘忍,容易被人誤會;其實本意是順其自然,不用強制的人工餵食拖延死亡。感謝這些意見,讓我想到要在新書增加一節來說明「斷食往生」這個來自日本漢字與作法的來龍去脈。沒想到很有福氣的聯絡上日本的名作家茂呂美耶,幫我解惑。我是她的粉絲,而她正好對此議題有興趣,她很驚訝台灣有人在實行「斷食往生」。還提到日本仍有百分之八十的老人死在醫院,一樣插管容易撤管難,看來情況與台灣非常相似。


2023年4月13日 星期四

紐西蘭米佛步道苦行記

米佛步道號稱世界最美的步道,有設備完善的五星級山屋(兩人一室的套房)。早早報名丘山行的行程,臨行前才知道這行程不輕鬆,五天四夜走五十三公里,但是有五十二公里集中在中間的三天。第二天十六公里緩下坡,第三天十五公里上升七百公尺,下降九百公尺,第四天緩下坡二十一公里。身上必須背著這五天要使用的雨具、衣物和盥洗用品。對我而言,這三天都是破紀錄,我最長走過浸水營的緩下坡十六公里,不必揹背包,沒有下雨。行前只在大坑五號步道練習三到四公里的健行,就上場了,雨中健行,可沒辦法練習,也不想練習。


2023年3月10日 星期五

老衰不吃不喝睡睡走

昨天我接到兩個類似的案例(其中之一是周志建老師的母親,見下圖),都是將近九十歲的老太太,體力逐漸變差,睡眠越來越多。照顧者覺得吃飯是大事,每天照常要餵三、四餐。結果就出現病人閉著眼睛,照顧者辛苦的餵半天也餵不進幾口的困境。時而出現病人的嗆咳。



2023年2月19日 星期日

新社沐心泉農場賞櫻

搬來新社將近七年了,第一次到沐心泉農場賞櫻。一路順著之字形山路往上走到山頂,來回兩個半小時,走了八千步。健行兼賞花不亦樂乎!門票一百五十元,有餐廳。現在花正盛開,下星期的週間應是最好的賞花時節。二二八連假,想必人擠人。


2023年2月16日 星期四

在宅善終與居家安寧團隊

二〇二二年四月中旬到二〇二三年二月中旬的十個月中,共有四十二位病人及家屬有斷食往生的需求與我聯繫。其中四十位已經往生,兩位恢復進食。與我聯繫但最後家屬無法達到共識而沒有進行的至少有二十位。與我聯繫的都是最負責任的照顧者,最了解摯親的痛苦。反對的家屬有兩種狀況,沒在照顧的,和比較年長者(觀念比較守舊,難以撼動)。


2023年2月15日 星期三

武陵農場賞櫻第三回

 今年的武陵農場櫻花季是二月七日至二十八日,期間交通管制,沒有住宿裡面旅館,不得開車進入。我們在清境觀星園(清境最高點)住宿,隔天一早開車約一個半小時到梨山,去福壽山農場逛了一下,搭下午一點的豐原客運從梨山到武陵是兩點,五點半原車返回梨山,開車一個半小時,回到清境。三月一日開始不管制,可以自己開車進入武陵,雖然可能早點抵達,但購買門票之前到找到停車位需塞車一兩個小時,各有利弊。第一個景點是所謂的「南谷」,在購票處進來沒多遠,大馬路旁和大草原有幾十棵櫻花樹,很壯觀。

2023年2月9日 星期四

被禁錮的靈魂,在此刻獲得釋放。 By 陳易承

生死離別之際,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我們能為親人做點什麼,我想就是尊重、陪伴與思念。

                       實體書店一角,長照、陪伴、善終的書籍

2023年2月7日 星期二

陪伴父親拔管善終的心路歷程 by 家屬

 爸爸中風後在加護病房尚未昏迷前,插著管,他用盡全身力量要講話,卻發不出聲音,但是我知道他要跟我說"不要救",這是他的生命價值觀。隔天面臨是否緊急做開顱減壓手術,不捨得爸爸昨天還健在,期待有機會康復,我還是違背了爸爸的意願簽了手術同意書。手術後的第一個月昏迷指數都維持在三分(瞳孔對光無反應、眼球無法動、疼痛沒反應、刺激支氣管沒有作嘔或咳嗽反射)。 

2023年1月12日 星期四

無意識臥床者斷食往生之爭議

去年四月開始協助病人斷食往生與臨終照顧至今累計三十三人。二十六位已往生,其餘在進行中。病人的情況可分為五類。第一類是老衰、疾病末期自主不吃不喝者有三位,我的角色是穩住家人不要送醫,提供臨終照顧諮詢。第二類是長期臥床,意識不清的病人有十九位。第三類是罹患神經肌肉退化性疾病者自主斷食共三位,兩位帕金森氏症,一位漸凍人。第四類是疾病本身太痛苦,無法治癒,情況只會越來越壞,如癌症末期、心臟衰竭共五位。第五類是罹患重症且失能醫師不肯拔管,家屬拒絕所有積極治療者兩位。(三十三位中有十一位是自主斷食)



2023年1月5日 星期四

斷食往生是餓死嗎?

去年四月至今九個月中,與我有接觸的斷食善終的案例有二十六位,正在斷食的有三位。被部分家屬激烈反對而無法進行只能繼續躺著的有十幾位。反對撤除鼻胃管的醫師,以及反對病人斷食往生的家屬常會這麼說:「拔掉鼻胃管,你是要餓死病人嗎?」「你不能讓某某被餓死,這樣太殘忍啦!」

2023年1月3日 星期二

長濱海稻村民宿靜心營跨年

第三次參加周志健老師在長濱的靜心營(輕斷食),特別的是這次是在充滿仙氣的「海稻村」,四天三夜的活動從2022歲末開始,迎接2023年的到來。長濱的八仙洞發現了數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生活的遺跡,一定有很多老靈魂,難怪這裡充滿了靈性,有許多守護神保守著我們這群穿著白衣白褲,虔誠學習身心靈淨化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