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 星期五

「救生」與「順死」的代價比一比

六十八歲女性突然昏迷送醫急救,檢查發現腦動脈瘤破裂,腦內大出血。先自費六十三萬(如果健保申請有下來,再退費)做腦血管栓塞治療。病人持續昏迷,靠著呼吸器和鼻胃管維持生命跡象。醫師表示病人情況在往壞的方向走,因為氣管內管已經第十天,建議家屬簽署文件替病人做氣切。家屬請護理師向醫師表達不希望病人繼續受苦,希望撤除呼吸器,護理師表示要腦死才可以。

2025年3月13日 星期四

向推廣善終的先行者致敬(一)趙可式教授

 趙可式教授畢業於台大護理系,工作多年後到美國進修腫瘤護理碩士,以及臨終照顧博士,於一九九三年學成歸國,獻身於護理教育,並且推動「自然死法案」的立法,被尊稱台灣安寧療護之母。


2025年3月3日 星期一

向推廣善終的先行者致敬(三)陳秀丹醫師

陳秀丹醫師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聽過我上的「復健醫學」,我認識她卻是多年後聽了她在網路的演講,看了她幫病人撤除維生醫療的影片,然後才去買了這本書來看。《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書名取得真好,醫師一向以救人為重,但是對於垂死之人,還施予無效醫療,表面看是仁慈,其實是在殘酷的凌虐病人及其家屬啊!

2025年3月2日 星期日

向推廣善終的先行者致敬(二)黃勝堅醫師

 我和黃勝堅醫師大學時期曾經同時參加台大網球隊,代表學校南征北戰,他是一位開朗、健談、身手矯健的年輕人。大學畢業以後,至今我們沒有見過面。有次在網路聽到他的演講,才知道他於一九九五年完成台大神經外科住院醫師訓練,升任主治醫師。於二〇〇三年取得安寧緩和專科醫師證照,二〇一一年外派台大金山分院院長時,把安寧緩和醫療以及居家安寧帶到金山地區,之後轉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院長,繼續推動台北市的在宅醫療網。當時,我在網路聽了他不少的演講,非常認同他的理念。


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善終之路險阻多,因為醫師只想救人

套句臉友的話說,醫師的天職是救人沒錯。假如這人被救回呼吸心跳以後,只能一輩子被隔離在一方小床上,全身被綑綁,不只病人苦、家屬苦、照顧者(護理師、看護)也苦。那麼醫師的驕傲是什麼?What is physician's pride?農夫的工作都還比較有尊嚴,至少種米養活了人,看到綠油油一片稻田(不是一排排無意識插管臥床的可憐人),心情很好。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智慧女兒勸服爸爸讓媽媽「不吃不喝睡睡走」

 「不吃不喝睡睡走」是造物者給所有動物包括人類最好的關機模式,發生在毛小孩身上,人們多半能夠接納,發生在親人身上,家人就有各種不同的反應了,急著想送醫是很常見的。鼻胃管的浮濫使用,是剝奪這種善終機會的最大禍首。懂得拒絕鼻胃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智慧,一定要提前討論,提前準備,才不會落入插管容易拔管難的惡夢之中。分享一位帕金森症病人女兒的智慧與未雨綢繆的準備。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陪伴自主斷食往生的看護日誌

引言:八十歲比丘尼師父,在佛寺擔任住持多年,三年前中風臥床,新任住持無法負擔,打算送師父到公立安養中心,師父想在佛寺往生,照顧三年的看護提供斷食善終訊息,師父願意自主斷食,留下影音表達意願,俗家兄長贊同。本文為看護的每日紀錄,及少數我的回覆。



2025年2月9日 星期日

神經性退化性疾病的自然善終(帕金森症為例)

失智症、帕金森氏症、漸凍症、小腦萎縮症等都屬於神經性退化性疾病,因為各種不同原因,病人的大腦、小腦或者運動神經元,比其他人或者比病人身上的其他器官老化的特別快。除了失智症是以記憶力、判斷力、認知功能退化為主以外,其他三種的認知功能通常正常。但是他們都有走路能力衰退,進而上肢功能障礙,最後語言、吞嚥功能也退化,而走上臥床的末期狀態。



2025年2月8日 星期六

你相信靈魂永生嗎?

 人死後是否有靈魂,靈魂是否永生?這是有人深信不疑,也有人鐵齒不信的大哉問。我在三十幾歲時,有兩次親身經驗,讓我不再是鐵齒的科學腦。我並非完全相信,但覺得也沒有理由不能相信。


2025年1月30日 星期四

在宅善終:古人能,我們也能

 自古以來,原始社會或醫療尚不發達的國家,人們因為衰老或重大傷病而面臨死亡之時,總是會被帶回家,躺在家中明顯的空間(大廳),由親人陪伴、照顧,或者有巫師、牧師、比丘(尼)、家庭醫師來訪,提供心靈及身體的照顧。依循在地的儀式,將親人送往下一站,祈禱他她在天之靈庇佑活著的家人及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