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句臉友的話說,醫師的天職是救人沒錯。假如這人被救回呼吸心跳以後,只能一輩子被隔離在一方小床上,全身被綑綁,不只病人苦、家屬苦、照顧者(護理師、看護)也苦。那麼醫師的驕傲是什麼?What is physician's pride?農夫的工作都還比較有尊嚴,至少種米養活了人,看到綠油油一片稻田(不是一排排無意識插管臥床的可憐人),心情很好。
家屬來函照登:
我媽一直以來呼吸系統不太好、容易咳嗽,7個月前某日,媽媽因為一直咳嗽導致呼吸不順,安養機構就把她送到他們合作的醫院,住在呼吸照護中心。醫師說媽媽呼吸不順、必須插管、再不然就得氣切,所以情急下就插了氣管內管。我們拒絕氣切,所以一直用口內氣管內管。
這期間我們看媽媽意識清楚、插著管不能言語好可憐、我們一直跟照護中心提起想拔掉氣管內管訓練自行呼吸,但照護中心都說媽媽無法呼吸,若是不用呼吸器他們有醫療責任,不能撤呼吸器。這樣拖了七個月,每每家人去看都覺得不捨,慢慢媽媽也被折磨的每況愈下,加上媽媽的弟妹來看也給我們建議不要讓媽媽再受苦下去,所以讓我們有更大的動力去尋找願意撤管的醫師(至少不會擔心被長輩罵)。 姐弟妹們都看過畢醫師的書,有共識同意把媽媽送安寧病房善終。
就在去年11/15送進醫學中心急診後隔天轉安寧病房,11/17進行拔管,我們子女隨伺在側,已經都有心理準備了。熟不知拔管後媽媽居然可自行呼吸,後來有加氧氣罩輔助,呼吸也很順暢,我們驚覺被照護中心給騙了,他們為了賺錢可以不擇手段,聽說一位病人他們可跟健保申請不少(註:每月十一萬元左右)。
醫學中心檢驗出我媽在照護中心染上疥瘡,她在呼吸照護中心被約束,我們恍然大悟她不斷的扭動身體是因為傷口癢,親眼看到她背後的傷口,我難過的落下淚來。拔管後轉到隔離病房醫治疥瘡兩個星期,期間媽媽的生命跡象、脈搏都算正常。隔離病房後期時,我媽狀況變差,我們有偷偷叫看護減少餵食(看護也覺得媽媽太辛苦了,配合我們的建議)。
轉回安寧病房後,我們跟醫生討論要把媽媽輔助氧氣慢慢調低,我們願意簽切結書,但醫生聽到我們的建議,質疑我們好像希望媽媽快點走(說實在真的是這樣),並強調醫師的職責是要救人。醫生不贊同,持續加輔助氧氣與灌食,我們也曾反問他說:那你認為我媽會好起來嗎?有點不歡而散。 11/28突然量不到血壓、但呼吸脈搏還算正常,11/29晚上居然都量的到了,我們覺得媽媽有點迴光返照的感覺,但是醫師說媽媽情況穩定,不符合安寧,要求我們把媽媽轉回安養中心。我們所有的人都看得出來媽媽的狀況很不好,但是醫師堅持我媽媽的「脈相」穩定,要我們準備出院。還好,次日(11/30)早上就往生了,這一路走來媽媽真的很辛苦,不過現在已離苦得樂了。
註:
1、醫學中心醫師聽說病人的口內氣管內管放了七個月,非常驚訝。通常口內管放置兩星期以上,就會改為氣切,我聽過拖到一個月的。我也很驚訝這家呼吸照護中心,讓病人放置口內氣管內管這麼久,不知道多久更換一次,每次更換病人都很辛苦,不知病人咽喉受的傷多嚴重。
2、假如長期使用呼吸器,還是要改為氣切,副作用比較少,病人也不會那麼辛苦。早知道會拖幾個月的話,不必堅持不氣切。若是堅持不氣切的理由是不要病人插管臥床,既然醫院不配合,那最好儘快轉院,或者帶回家找居家護理所協助撤管。家屬雖然看過我的書,但是不好意思聯繫我,受了幾個月的苦才離開,真是讓人不捨。
3、病人已經在彌留狀態,家屬都知道這像迴光返照,但醫師被「血壓、心跳」穩定所迷惑,而堅持要病人出院。讓人驚訝的是,這是醫學中心的安寧緩和科醫師。醫學教育著重救人,死亡教育嚴重不足。所以民眾要建立「死亡識能」以自保,真的是非常重要。(死亡識能:死亡相關的知識與臨終照顧的能力。)
4、我有越來越多的經驗發現,病人死亡前兩三天可能血壓升高、心跳變快(心臟的最後衝刺、努力代償吧),代償不了時,血壓下降、心跳又變慢,就是要離開了。
0 留言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