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日 星期五

蘭嶼的美麗與哀愁(上)----人文與生態篇

1978年大學升六年級的暑假,感嘆將要進入醫院接受不見天日的訓練至少六年(實習和住院醫師);同班八個同學相約自助環島旅行,也拜訪了綠島與蘭嶼。那是談情說愛的年紀,只記得蘭嶼特殊的地形與風光。2015年二度到蘭嶼,把蘭嶼當成風景攝影的目標,拍了許多碧海藍天的壯闊景象。今年第三度到蘭嶼,有當地導遊提供了人文和自然的行程和解說,方才對蘭嶼有較深刻的認識,原來這是一個擁有珍貴世界遺產的地方呢!


蘭嶼是位在台灣東南方的火山島,與台東距離86公里。數千年前人類從台灣移民到蘭嶼,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由於與台灣距離遙遠,一直到17世紀才有荷蘭人發現這個島嶼,19世紀才列入清朝版圖,但是與本島仍然很少交流。數千年的隔離,當地的原住民(達悟族,Tuo—人的意思)發展出世界特有的海洋文化。與蘭嶼有最相似語言和文化的是一百公里外的菲律賓巴丹群島。


蘭嶼的拼板船大家都見過,我在1978年還買了小小木刻船當紀念。其實它大有學問呢!船的外觀像個金元寶,漆上紅白黑三種顏色。紅色代表熱情,是以山上的紅土為原料。白色代表海洋,是硨磲貝(又名五爪貝)磨成的白粉為原料。黑色代表尊嚴,過去是以鍋底的黑灰來上色。

遠方船身綠色圈圈內的是波浪紋。前方黃色箭頭指著的是船眼紋,是多層的同心圓加上放射狀的日光,象徵避邪、指引、祈福、保佑。紫色箭頭所指是人形紋,不同的家族常有不同設計的人形紋。藍色箭頭所指的三角形和菱形代表船的牙齒。


這就是五爪貝,與海葵共生,是蘭嶼海邊珊瑚礁常見的貝類。


這是另一種人形紋。


蘭嶼的船不是獨木舟,是由21或27塊木板所拼裝的,所以名為拼板船。只用木釘、接榫,不用鐵釘。過去每個達悟男人都必須會造船、會捕魚。


東清灣是全島最大的海灣,是看日出的地方,也可以在此體驗划拼板船。


更多人來此以拼板船為前景拍照,不過千萬不要擅自觸摸船身,這是此地的禁忌。我們來此拍日出,就有船主不高興的把船遮起來。也許我們不該把拍船視為理所當然,那畢竟是他們的私人尊貴物品,若拍照前有機會先跟船主禮貌的知會,可能可以減少誤會吧!


這是東清國小外牆的壁畫,由高雄的巴楠花部落國小藝術團隊製作。
男人帶著頭盔划拼板船出海去捕飛魚。


蘭嶼頗有藝術氣息,這是某攤位的壁畫。達悟人從小深諳水性,游泳、潛水都在行。


蘭嶼海域盛產飛魚,每年有飛魚祭。飛魚曬乾可以在非捕魚季節食用。


這是街道旁的小攤位,賣當地特色的紀念品,一條飛魚乾100元。


我們在這家餐廳吃桌菜,每道都好吃。最好事先預定。非常推薦!


這是隔壁桌個人獨享的飛魚套餐,色香味俱全。


男人負責造船、捕魚、打獵、打仗和蓋房子,女人負責種田和所有的家務。蘭嶼人的習俗是每生下一個孩子就開闢一塊芋頭田養孩子,芋頭是他們的主食。


過去也種小米,現在比較少了。這張壁畫秀出婦女美麗的傳統服裝和奇特的斗笠。


除了漁業和農業,也有畜牧業。主要是養豬,還有放山羊。豬群就在大街上閒逛。(Tina趙拍攝)


這些放山羊都是有主人的,並不是養來賣,只有在特殊慶典的時候殺豬宰羊來請客,豬下巴和山羊角可是要留下來作傳家寶的。


此壁畫顯示山羊在達悟族的文化中有著尊貴的地位。


第一次參加地下屋導覽行程。我們的女導遊身穿代表蘭嶼的紅白黑三色上衣,地下屋的主人謝大哥穿著傳統服裝。這是地下屋主屋前的空地,右側是主屋,左側是工作室,主屋只露出屋頂,工作室稍高一點。我的身後是面對海洋的涼亭,涼亭建在地面上。


主屋是主人夫妻和未成年兒女的住處。屋前有兩塊靠背石,男左女右,是主人夫婦在這裡聊天或吟唱時用的。有些人家有三塊靠背石,多一塊小的給兒子用。若夫妻中有人過世,其所屬的靠背石就要傾倒。


地下屋的設計是為了防風抗寒,有很好的排水系統。這裡颱風很多,地下屋不會被吹垮。本來的屋頂是茅草做的,要經常替換,現代換成防水的黑油布。


地下屋分前後三層,最前面是廚灶和餐廳(前廊),屋頂才100公分高一點,大家只能彎腰進來,前面本來是沒有遮蔽的,通風良好。


這是第二層(中室),是家人睡覺的地方,頭朝著海,高個子要屈膝而睡。屋頂上掛著琳瑯滿目的傳家寶物,羊角、魚殼、魚骨、豬下巴,還有婦女的用品,帽子和鍋子。


屋頂最上方的是豬的下巴。這房子是謝大哥曾祖父所蓋的,屋頂上吊掛著他曾祖父、祖父、父親和他四代在各種慶典中所殺的豬、羊、捕獲的大魚留下的紀念品,代表家族興旺和富裕。


最裡面這層(內屋),中央立著房子的主要支柱,稱為宗柱。豬肉、羊肉要先掛在宗柱祭拜祖靈以後,才得食用。
謝大哥深情示範其祖父過世前,抱著宗柱,流著淚、回頭不捨的看著隨伺在旁的子孫。(傳統的儀式)


示範祖父對著宗柱叩頭,代表已經準備好要離開人世了,然後側身倒下(事先家人已將其雙腿綁在一起)。斷氣後,請醫師來驗屍。需在24小時內的白天下葬。不立墓碑,家族不必掃墓。喪家外頭圍起竹籬,鄰居不來弔祭,若有遊客經過此地也不宜喧嘩、笑鬧。三天後撤去竹籬,才得與鄰居恢復往來。


家裡的寶物、男人的頭盔、鎧甲、武器等都放在內屋。謝大哥已經65歲,經營民宿、導覽地下屋,中文非常流利,對於蘭嶼文化的保留有很強的企圖心,奈何個人力量有限。他說他是島上會作拼板船第二年輕的師傅,可惜年輕人都不肯學。


從高處看,12點鐘位置有藍色一樓外牆的二層樓水泥屋,就是謝大哥經營的馬鞍藤民宿,一面鳥瞰地下屋,另一面可以看海。
目前全島只剩下野銀部落這一區塊擁有保存良好的地下屋。這也是謝大哥念茲在茲,非常擔心會逐漸失去的寶貴文化。有團員表示:這裡值得規劃為博物館呀!謝大哥靦腆的說:需要有力人士或單位幫忙啊!


每戶人家都有自己的涼亭,遊客不得擅自進入。這是島上唯一有名字的涼亭,被主人拿來當簡餐咖啡亭了。涼亭四面通風,都面向著海。有些路邊的涼亭,是大家可以使用的,但是要記得脫掉鞋子。不能在公家的涼亭搭營私佔喲!


蘭嶼幾乎每個月都有祭典,譬如農漁獲的豐收、新船入海還有新屋落成、家有喜事等等。祭典的儀式也都是數千年演化而來的,是難得的世界遺產。
這是路邊巧遇的壁畫:勇士的搗米舞。


勇士舞。


著傳統服裝的女士舞蹈。



著名的長髮舞。
達悟族的語言、音樂、舞蹈、服裝都是世界之寶,需要有效的政策來保存啊!


與世隔絕的離島,在生態方面也是深具特色,有許多特有種的動物和植物。此行我們夜訪森林,尋找蘭嶼角鴞(一種貓頭鷹)。這是麵包樹,樹幹可以拿來製造船。


我在黑森林中,發現兩腳被叮咬,從小腿往大腿延伸。原來是不小心踩到爬滿螞蟻的麵包樹果子了。拍照存證。


這是幼鳥。導遊發現我們是攝影團,拿著腳架,立馬警告我們不得用閃光燈,會傷害角鴞的眼睛。他用黃光手電筒打光,大家用高ISO、大光圈、長鏡頭的單眼相機都有所斬獲。


這隻是成鳥。導遊怎麼在黑森林裡找到鳥的呢?他先學角鴞的叫聲,然後請我們注意聽有沒有角鴞回應?聽聲辨位,走啊走的,手電筒一照,說:「看到了嗎?」因為樹很高,大部分人看好久才看到。覺得導遊真是了不起。


我站在這棵山龍眼(果實大如乒乓球,也是這裡特有種)樹下,清除腿上的螞蟻。別團的導遊手電筒往樹上一照,說這是一對綠繡眼夫妻在睡覺。用肉眼看,只見兩個橢圓白球,任憑我們在樹下講話、打光都完全沒有動作,根本不像動物呀!先生拍的照片回來一看,真的是耶!好清楚的羽毛、腳爪和鳥喙。我猜想,這兩隻鳥每天都在這裡睡覺吧!每團的導遊路過都會講解。


蘭嶼人主要的信仰是基督教。這壁畫深具蘭嶼特色。(最底下一排就是波浪紋)


從蘭嶼回來才在書店買到這本精彩好書,介紹了台灣外海所有的離島,從地質學、人文、自然、歷史各種角度作完整的介紹。看了這本書,發現有機會還可以再去蘭嶼,許多地方沒有參觀呢!疫情期間,離島旅遊成了主流,大力推薦此書。


延伸閱讀:蘭嶼的天文與地理

2 則留言:

  1. 太厲害了
    長了很多知識!
    ������

    回覆刪除
  2. 阿畢謝謝你的分享。文圖並茂 台灣真是處處寶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