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村仁一醫師的『大往生』看到他明確的指出:他要在家中自然死亡,而不要接受殘酷的「醫療死」。雖然不是所有的醫療院所裡的死亡,都是殘酷的。但是當家屬或者醫師不懂得及時放手,病人被「救到底」時,那麼「醫療死」還真是蠻傳神的描述,已經分不出病人是死於疾病還是死於醫療手段了。下圖是吳育政醫師拍攝加護病房的真實境況,圍繞病人的有葉克膜、洗腎機、呼吸器、監測器等儀器。
以下是一位加護病房醫師的心聲:
在ICU做了這麼多年,最難受的不是累,而是明明知道救不回來,還得硬著頭皮上。有些病人送來時,身體早就“散架”了!比如終末期心衰的老人,肺裡全是水,每口呼吸都像溺水;或者晚期癌症全身轉移的,疼得嗎啡都壓不住。可家屬紅著眼眶說“一定要救”,我們就得插管、按壓、電擊……最后病人渾身青紫地走了,連句告別的話都沒留下。
說實話,ICU不是“起死回生”的地方。對某些病人來說,強行搶救只是延長痛苦。與其讓親人在機器聲中孤獨離世,不如早點接回家,握著他們的手好好道別。醫學能救命,但也該懂得什麼時候放手,這才是對生命真正的尊重。
顯然這是一位很專業又有慈悲心的醫師,他一定費了很多心思跟家屬溝通。卻因為家屬無法面對死亡,而造成他所預知的憾事。這是對他最大的打擊,讓他感到心累。願意這樣做的醫師一定不少,但不是每位都願意堅持下去。臨床上,遇到醫師苦口婆心勸家屬放手的時候,家屬真的要好好珍惜這個福氣,接受他們良心的建議,既幫助了自己的家人,也讓這些醫師更有力量堅持其理念。
以下是加護病房護理師的一封求助信:
日前我服務兩名撤除維生醫療病人的遺體護理,很想瞭解有沒有其他方法能讓這過程更順利。
撤除葉克膜後,病人都在幾分鐘內沒有生命徵象。但身上管路一堆(葉克膜股靜脈導管、主動脈內幫浦裝置、洗腎導管、中央靜脈導管、兩側胸管、氣管內管、導尿管),且大部分有出血狀況需要縫合。心外醫生撤葉克膜後醫師助理、呼吸治療師協助處理管路,蠻花費時間,我完成遺體護理至少已經一個半小時到兩小時,病人的容貌其實很不好看。
是否有夥伴在撤除葉克膜同時合併其他管路的情況下,那些方式或是順序可以讓過程更順利時間也不會過長?
這位白衣天使在認真工作中,毫無抱怨之意,只有想要求好的心,讓人感動。她感慨受盡這些醫療折磨的病人「面貌並不好看」,其實那是必然的結果,唯一避免的方式是當初早點放手讓病人回家安寧,而這不是一位護理師能決定的,能決定的是醫師,還有家屬。
從這些管路可以知道病人已經心臟衰竭、肺衰竭(併胸水或血胸)、腎衰竭,回天乏術,為什麼要做這麼多?何時應該煞車?值得醫師和家屬深思。假如家屬可以冷靜面對,不要視死亡為惡,願意詢問第二意見,多考慮病人的自主意願以及處境,希望這樣的醫療死可以越來越少。也希望葉克摩使用率是一個必須達成的目標這件事,只是傳聞。
註:假設某醫院有十台葉克摩,使用率要達七成,那是很可怕的事情。據統計台灣的葉克膜使用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到底使用葉克膜急救的病人有多少人可以復原,哪些對象才有機會,相信是更重要的統計。
0 留言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