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姊妹花的啟示


有一對二十來歲的姊妹花同時住進了復健醫院,接受治療。沒有念過書,非常謙卑、客氣的老母,一個人辛勞的照顧著兩位病人。

這對姊妹一同開車出遊,在高速公路上把車停在路肩打算換人駕駛,沒想到被由路肩超車的貨櫃車撞上。妹妹第六頸髓損傷四肢癱瘓,姊姊傷及腰椎及馬尾束造成雙下肢無力。父親在妹妹仍陷於昏迷的時候,就因為來往照顧兩個受重傷開刀的女兒壓力太大,倒在醫院的樓梯間,腦中風猝死。留下悲苦的母親,照顧僅有的兩位傷殘的女兒。


經過艱苦的復健及大小便訓練以後,妹妹學會戴著支架寫字、吃飯,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自我照顧工作,生活上仍部分仰賴家人的幫忙。受傷後半年,勇敢的妹妹就開著電動輪椅,回到電信局上班去了。受傷比較輕的姊姊,在出院時,不用穿鐵鞋、拄著單拐就可以獨立行走;只是沒有辦法走得很快,且姿態不太對稱,也就是所謂的跛行。

之後,妹妹常回診做定期的身體檢查,也看到妹妹參加口足繪畫班畫展的參展作品,但是從來沒有看到姊姊回來複診過。向妹妹打聽姊姊的近況,意外的聽妹妹以憂愁的口氣說:「姊姊因為自覺跛行不好看,心情不好,多半待在家裡,不太願意出門。」醫院同仁聽了,莫不同聲替她感到惋惜。但願她能逐漸走出心結。


我曾經在路上巧遇一對夫婦,他們駕駛著一輛手控煞車油門的拼裝車做環島旅行。先生因公受傷下半身癱瘓,接受復健以後,日常生活完全獨立,也學會駕駛改裝汽車。經過電腦職訓後,在學校裡從事電腦方面的工作。趁著暑假,帶著太太環島旅行。

遊山玩水不是此行主要的目的,他們路經每一個縣市,都與當地的殘障協進會聯繫,由他們提供無法克服心理障礙走不出來的會員名單,夫婦倆登門拜訪這些殘友,以自己做為例子,開導他們:「身體的殘障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的障礙,唯有克服了心理障礙,才能重新站起來,再創生機。」

多年的臨床經驗看來,殘障朋友復健能否成功,最主要的決定因素確實是心理障礙的克服。社會是否稱得上文明,是否對殘障朋友造成二度障礙,主要的因素更在於一般人心理上是否接納、尊重殘障朋友,讓他們有機會享受應有的權利,貢獻一己之力,活出有尊嚴的生命。(醫步醫腳印,2003)



註一:後來這位姊姊也走出來了,為她拍拍手。

註二:第一張鋼琴前的少女(Young girls at the piano)是在巴黎奧塞美術館拍的,第二張是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都是雷諾瓦1892年左右的作品。你覺得差別很明顯嗎?

6 則留言:

  1. 第一張是冷色調,第二張是暖色調
    怡安說得..

    回覆刪除
  2. 怡安:
    沒錯!第二張的色調確實有比較「暖」,不過我不確定是畫家畫出來的差別,還是照相機色調的差別。

    我是看到細節部分:鋼琴上的瓶花,瓶花後面的窗簾,後面沙發上的靠墊,還有兩位女孩的面容,有明顯差別。

    上個月在紐約大都會看到第二張的時候,看作品非常卓越,以為這就是我們從小在美術課本或者是雷諾瓦的畫冊上面看到的那一幅。結果找出以前在奧塞美術館拍的那張來看,才發現書上看到的是這幅才對。也就是說奧塞的這張比較有名。

    上網查詢發現這個主題雷諾瓦畫了四張油畫,兩張素描。除了這兩幅以外,都被私人所收藏。大概只有雷諾瓦的特展才有機會看到了。而大家公認畫的最好的是奧塞的這一幅。在我看來,兩幅都是經典之作!

    回覆刪除
  3. 我也比較喜歡奧塞美術館的這一張,因為以少女身高看起來,像是十幾歲(以椅背的高度加上身長來看),第一幅的面容比較符合情境,第二幅畫的面容像是七八歲稚嫩的小女童;另外第一幅少女白色的衣服加上適度的點亮,好像絲綢般的衣服質感,令人驚豔~兩幅都是大師的傑作,但是第一幅畫得更為精細,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

    回覆刪除
  4. 曾:

    觀察入微,言之成理。投你一票!
    畫家真是厲害,相同的模特兒,畫出完全不同的面容,連年齡都不同。只不知他是故意的,還是剛巧?

    回覆刪除
  5. 我倒是想:如果他能把相同的模特兒,在分別不同時間畫出來的不同的畫裏,看來卻都一樣,是不是更厲害:D

    回覆刪除
  6. Christine:
    哈!被你說中了,埃及的法老過了30歲(大約)以後,他所有的雕像就要永遠不再老。聽導覽員說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