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2日 星期日

來不及說再見

西班牙達利劇場博物館的天棚畫,畫的是達利和愛妻卡拉一同昇上天堂。
和復健科同仁到一家日本料理店聚餐,一位笑臉迎人的老太太衝著我說:「畢醫師,歡迎!歡迎!」我先是一愣,才想起來她是我一位腦中風患者的太太。 席間,同事告訴我她的先生半年前在睡夢中過世,她一直非常悲傷。

我慢慢回想起來,他們是一對在本院復健科小有名氣的夫婦,兩人在日據時代都受過高等教育,共同經營機電公司多年,事業有成。先生風度翩翩,太太氣質高雅,夫妻兩人總是神輕氣爽穿著年輕有勁的情人裝手牽手一同出現在診間。先生雖曾中風,經過復健後功能恢復的不錯,夫妻兩人形影不離,經常結伴到公園運動,到國內外各地旅遊。看他們神態悠閒、鰈鶼情深,不知羨煞多少人!

先生過世後,她每日以淚洗面,孝順的兒子不願她留在家裡睹物思情,央求她到店裡幫忙。希望她多些活動,對身體比較好。把注意力投注於工作或與客人談天,能夠減少悲傷、增添笑容。我們這些復健醫院的工作人員,就樂得讓年近七十的富貴婆婆幫忙送飯菜、茶水,並享受她不時詢問是否合口味的殷勤招待。

用餐中間我找她聊天,表達關懷與慰問之意。我安慰她:「我們在醫院裡見多了各種嚴重的疾病,看到許多患者在死前受盡了各種折磨與煎熬,讓人心痛!總覺得人若能夠在睡夢中往生實在是一種天大福氣!您就不要太傷心了!他在天上看到你傷心會心疼的!」

沒想到老太太這樣回答:「我怎麼能不傷心,他就這樣半夜裡走了,什麼話都沒有留下來,連再見都沒有來得及說呀!」說得我一時語塞,這是當事人才能體會的悲痛吧!她接著說:「所以啊!你們年輕人可要好好把握時光,多陪陪自己的先生、太太和家人呀!不要等到後悔來不及呢!」

餐後回家的路上,腦中浮起「人間四月天裡」的一句對白;梁思成問:「為什麼你選擇了我?」林徽音回答:「這個答案很長,我得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回答你!」

我真想對她說:「伯母,您和伯父從年輕恩愛到白頭,這一輩子他如何待你,你們如何相愛,他都對妳說過什麼,他想對妳說什麼,我想妳的心裡是最明白不過的了。就別再把他沒有留下遺言當作最大遺憾了,他要對妳說的,已經用了一輩子來說了呀!」

後記: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幾千年來,華人社會避諱談死。最近幾年「生死學」大為盛行,人類不僅希望在生活中獲得幸福和快樂,在面對死亡時也要能夠心地坦然,無恐懼地邁向生命的終點。

由於在醫療工作中經常接觸到罹患重症的慢性病患者,忍受著長期的痛苦,生不如死。我曾經簽署「安樂死合法化」的同意書,看過更多的生老病死後,逐漸體認到安樂死的窒礙難行且與人性有極大的衝突。目前社會上比較有共識的是「自然死」:視死亡為生命周期的一部分,不要用現代科技做過多的干預,造成更多的身心傷害與痛苦;應該尊重病人的選擇,讓病人在自然的情況下,有尊嚴的死或安詳的往生。目前可以在生前申請在健保卡上註記「病危放棄急救」。請到台灣安寧照護協會網站(http://www.tho.org.tw/xms/)下載申請書,填寫後寄回該協會,三週以後帶健保卡到健保簽約醫院,就可以健保局連線完成註記。

「預立遺囑」也是被廣為推廣的一種觀念,活著的時候,就與親人坦然談死,交代罹重病時希望接受的照顧方式,期望的葬禮儀式,交代身後事,並寫下最後叮嚀,才能身後無憾。

參考書籍: 1. 陳榮基(2002),《學醫與學佛──人性化的醫療》,慧炬出版。 2. 庫伯勒.羅斯(1998),《天使走過人間──生與死的回憶錄》,天下文化。

0 留言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