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

加護病房醫師和護理師所看見的「醫療死」面貌

中村仁一醫師在『大往生』書中指出:他要在家中自然死亡,而不要接受殘酷的「醫療死」。雖然不是所有的醫療院所裡的死亡,都是殘酷的。但是當家屬或者醫師不懂得及時放手,病人被「救到底」時,那麼「醫療死」還真是蠻傳神的描述,已經分不出病人是死於疾病還是死於醫療手段了。下圖是吳育政醫師拍攝加護病房的真實境況,圍繞病人的有葉克膜、洗腎機、呼吸器、監測器等儀器。

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

破解醫護人員勸病人放鼻胃管的話術

下這個標題,好像與醫界為敵,不是的。有些狀況,鼻胃管暫時使用,病人有復原的潛能,確實需要。但是台灣有數十萬人插著鼻胃管臥床到死,顯然有很多狀況是「不應插管而插管」或者「應該撤管而不撤」。這些情況,醫師說服病人家屬插管的理由,我就稱呼為「話術」。本篇分享這方面的知識,希望加強民眾分辨的能力。陳秀丹醫師應該是全台灣幫忙末期病人撤除鼻胃管最多的醫師,她長期四處演講,提醒民眾:有許多情況,絕對不要插鼻胃管。對於這點她有很多經驗,在網路上聽她的演講,也非常有助益。本篇分享兩個案例來輔助說明。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老人末期癌症沒有治療活得更久更好的案例分享

我第一次聽到老人的癌症不要治療,是『大往生』的中村仁一醫師說的。最近一本暢銷書『如國活到八十歲』的作者和田秀樹也有一樣的說法。他們的理論是癌症是人類老化的現象之一,通常惡化的很慢,所以發現的時候,已經治療效果不太好。即使現在癌症治療進步很多,許多的癌症治療方法也是老人難以承受的。所以順其自然,老人國日本的醫師紛紛有這種發現。當然老人也有可能罹患治療效果很好、副作用少的早期癌症,那理應積極治療。以下是家屬分享在「在宅善終協會」FB粉絲團的文章。我感謝她的分享。她說陪伴父親的一年多,持續的追蹤協會的文章,也感謝我們。請大家追蹤該網頁,建立「死亡識能」。

2025年10月9日 星期四

一根鼻胃管就能阻擋病人的自然死亡

失智老人家本來會在照顧者攙扶下走路,突然自主不吃、臥床、不語,因為發燒住院,一根鼻胃管,改變了她的命運。四個多月後減少進食和飲水後十天往生。四個多月前就是她的「天年」,現代醫療延長了她四個多月的生命,是福還是禍?分享一個女兒與外籍看護兩人陪伴老人臨終的過程,她照顧母親的身心狀況,我則照顧這位家屬的焦慮與不安。

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為什麼簽了放棄急救還是被救到底(腦幹中風)

這是腦幹中風六年後撤除鼻胃管自然往生病人的先生所分享的心路歷程,滿紙辛酸淚。文末我來分析,為什麼已經簽過安寧緩和條例,拒絕所有急救措施,但是仍然要極力搶救的原因。

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家屬放手是很艱難的決定,有共識更難

安樂死推動數十年,反對者擔心「滑坡效應」。事實上,申請安樂的的通過率並不高,所以荷蘭的死亡人口中仍有百分之一到二是自主斷食往生,其中一半是因為申請安樂死被拒絕。有人擔心老衰、貧窮、身心障礙者被強迫安樂死,更不可能發生,安樂死的主要對象反而是富有、教育程度高的白人為主。也有人擔心「斷食善終」會引起模仿效應,或許有極少數人,沒有細心研究,也不懂得尋求協助。實際上,許多案例,因為家屬無法取得共識,病人仍然繼續無意識插管臥床。成功協助解脫的案例中,有許多是經歷數個月或者數年才進行的。因為放手的決定,尤其是全家人都放手,真的是非常不容易啊!

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腦幹中風斷食往生,美國和台灣的病主法比一比

在台灣腦幹中風的病人想要撤除人工餵食管自然往生,簽了病人自主法被醫師宣稱不能啟動。目前我已經協助兩位腦幹中風斷食往生(病人全身癱瘓,不能言語,不能吞嚥,只能眨眼睛與外界溝通,少數人可以搖頭、點頭。和潛水鐘與蝴蝶的作者一樣。)。大多數的醫師說這種狀況不符合病主法,不能執行,我和家屬為何敢這樣做。因為我們依據的是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病人有自主決定是否要接受醫療和進食的決定。台灣有多少意識清楚的病人被強制插上呼吸器、鼻胃管,其實醫師違背了憲法精神,也違背了醫學倫理。在美國的話,腦幹中風除了依照憲法可以撤除人工餵食管,依照其病主法同樣也可以。我們來看看,差別在哪裡?


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營救「被好心社工強制住安養中心」的90歲老母親

畢醫生您好:母親今年90歲,失智八年,前年(88歲)因為不肯吃東西,醫院診斷說全身器官衰竭,被插了鼻胃管以及導尿管還得每天被抽痰。這幾個月母親狀況越來越差,耳朵/腿/手/都是水腫。我不斷與醫院溝通是否能予以撤除餵食管,讓母親不再那麼痛苦,醫生的回應總是說:若母親狀況比較差再住院的話,到時我們觀察是否可以進入安寧。這樣一直拖,母親目前已不會表達意識,請問畢醫師我該怎麼做?以及該如何有效的與醫生溝通比較好,謝謝妳!

2025年8月30日 星期六

拒絕鼻胃管的昏迷病人,請要求停掉點滴

這篇想要討論三個議題:1)假如病人昏迷、重度失智、老衰、疾病末期無法飲食,病情不可能復原者,家屬要懂得拒絕讓病人插鼻胃管,那麼請要求點滴也不要。2)練習看彌留狀態的生理指數。3)彌留狀態者,家屬好好說話,推他一把,他就能放心、放手離去喔!下圖是正常人的樣版生命指數。重症住院的病人,病床旁邊常常有個生理監測器,上面有心電圖(EEG,心跳率)、呼吸曲線(RESP,呼吸率)、血氧濃度(SpO2)和血壓(BP)。

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

失智阿嬤在養護中心自然善終,需要多少的努力

目前台灣多數的養護機構都習慣將發燒、肺炎、尿路感染的病人送醫,有臨終症狀的病人更是一定送急診急救,因為不希望有病人在機構死亡。幸好也有少數的機構願意讓住民就地自然善終,政府有在推廣這樣的政策,希望越來越多的養護機構配合。家屬在尋找機構安置病人的時候,這點是非常重要的考量。以下為病人女兒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