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日 星期日

唯美.巴黎─羅蘭珊畫展觀後感

中正紀念堂正在舉辦二十世紀法國重要女畫家羅蘭珊的特展(展期至10月12日,11月15日至3月1日會在台中國美館展出)。特展名「唯美.巴黎」,因為其畫風唯美浪漫,巴黎是她的故鄉也是她發跡、終老的地方。


羅蘭珊(Marie Laurencin, 1883 – 1956)雖然在生前就揚名國際,然而卻有著坎坷的一生。巴黎出生的她,是一名私生女,有家室的父親(高層官員)僅提供相依為命的母女生活費,以及偶而的探視。獨立撫養私生女的母親,情緒陰鬱,沒有多大的心思放在她身上,所以她有著寂寞、慘澹的童年。長大後,母親希望她去念師範學校,學習高尚教養和上流社會氣質。她因興趣而選擇學習瓷器彩繪,三年後轉而學習繪畫,期望成為職業畫家。下圖分別是她完成於1904和1905年的自畫像,屬於古典技法。


後來她認識立體派的畢卡索和布拉克以及一些藝文界的名人,常常在畢卡索的洗濯船和朋友們高談闊論,畫風也受到立體派的部分影響。下圖是她完成於1908年的自畫像以及畢卡索的畫像,有非洲面具般的扁平構圖。


畢卡索在1907年完成的「亞維儂的少女」,在當時是一大創舉,羅蘭珊見過此畫,深受啟發。 (有趣的是,立體派的畫是扁平、切割、變形而不具立體感的!)


下圖是1909年羅蘭珊所繪的「阿波里奈以及友人」,坐在正中央的是羅蘭珊的情人阿波里奈,後排右三是畢卡索,前排右一是羅蘭珊。這幅畫一直跟著阿波里奈。


阿波里奈(Guillaume Apollinaire, 1880 –1918)是一名詩人和藝評家,與羅蘭珊相戀六年,是她一輩子最愛的男人。素人畫家盧梭(Henri Rousseau, 1844 –1910)幫他們畫了幾幅畫像,這是完成於1909年的「詩人以及他的繆思」。真的是素人畫家,把秀氣苗條的羅蘭珊畫成粗獷的大嬸。不過,年少時對自己外貌感到自卑的羅蘭珊顯然成熟了,和盧梭仍是好友,而且還坦承她的畫風受到盧梭影響。


以下這兩張是完成於1909年的「詩人的家人」、「愛麗斯的畫像」都還是使用古典的色彩,雖然受到立體派的影響,她並沒有走明顯的立體分割路線,畫面中出現很多圓弧的線條,自有一種和諧之美。



這幅1912年的「出租公寓」,畫風轉變成淡薄、粉色的色調搭配明顯的黑色輪廓線,有插畫的味道。此時她和阿波里奈的感情出現裂痕,左邊與情人分離的落寞女人,對比於隔壁房間約會中的情侶。只是從約會中女子的神情看起來,讓人感受到「相愛容易相處難」!


這是完成於1913年的「妮可的畫像」,妮可是羅蘭珊室內設計師的太太,後來成為她的閨中密友,兩個人有長久的親密關係!


這幅完成於1913年的「讀書的女人」,出現大量的粉綠色、粉紅色和灰色,黑色的輪廓線減少了。畫面柔和,不似之前有陵有角。羅蘭珊個人特色的畫風隱然成形。以上是1904年到1914年的美好時代。


展覽第二部分是1914-21的流亡時期。羅蘭珊於1913年因阿波里奈嫉妒心太重而與他分手,於1914年嫁給一位德國公爵畫家。接著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阿波里奈憤而去從軍,於1918年因西班牙流感過世,得年才38歲。羅蘭珊因嫁給德國人而變成德國籍,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她與丈夫不能居留法國,兩人在西班牙流浪了七年。她的丈夫在婚後沒有多久就開始酗酒,兩人的婚姻名存實亡。在失去一輩子最愛的男人的痛苦中,與丈夫失合,又被自己的祖國流放,遠離了熟悉的社交圈和朋友。她寫下一首詩,名為「鎮靜劑」。以下是其中的片段:

比不幸的女人更悲哀的是,
被遺棄的女人。
比被遺棄的女人更悲哀的是,
被放逐的女人。
比被放逐的女人 更悲哀的是,
死了的女人。
比死了的女人更悲哀的是,
被遺忘的女人。

這是流亡西班牙期間於1916年完成的「女人與貓和狗」,藉寵物撫慰寂寞芳心。


妮可常到西班牙探視羅蘭珊,帶給她非常大的安慰。1919年她畫了「鴿子與女人」,描繪的就是自己與妮可的同性戀情。


逐漸她的畫中幾乎不再出現男人,多是夢幻且具詩意的女人,尤其是年輕的女子。這幅完成於1919年的「彩排」,描繪的好像是戲劇,其實也像她真實的人生吧!她的畫中常常出現一把黃色的吉他,這是阿波里奈的母親送給她的。可見她一直無法忘情於阿波里奈!


展覽的第三部分是1921-39的瘋狂年代。戰後,她與德籍丈夫離婚,恢復法國籍,回到巴黎,碰上了法國的瘋狂年代,上流社會對文化、藝術有高度的狂熱。她幫許多時尚名媛與貴婦繪製肖像,也幫芭蕾舞劇設計舞台和服裝,揚名國際,名利雙收。

這兩張分別是她完成於1924年和1927年的自畫像。此時她繪畫的個人風格確立。什麼顏色都摻了白色,粉粉的(她的白色顏料一定用得很凶)。畫面中一定有灰色和粉紅色,藍色是她的最愛,她認為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這是1923年她為服裝名設計師香奈兒所繪的肖像,卻被挑剔的香奈兒以不像她本人為由而退貨。就繪畫而言,這幅畫算是相當成功的,要說像不像本人這就難說了。羅蘭珊畫風成熟以後的人像畫,基本上只是塗上柔和、簡約的色塊,並沒有細節的描繪,我想她只是畫出人物的神韻吧!


這幅「戴帽子的女子」是她畫的肖像畫裡我最喜歡的一幅了,我喜歡這幅畫中相對較溫暖而豔麗的色彩,尤其是帽子的咖啡色條紋、紅色的櫻唇與紅色的上衣相呼應,真是太「出色」了!我不太習慣她某些畫作整幅畫都是粉粉的顏色,摻了白色,顏色變「濁」了。我覺得這幅肖像的主人翁倒是有退貨的充足理由,誰會喜歡表情這麼愁苦的畫像呢?擺在美術館倒是非常適合,看美人眉頭深鎖、泫然欲泣,真是我見猶憐啊!


完成於1938年的這幅「瑪斯夫人」,很得主人翁的喜愛,在藝術圖書公司1991年出版的書中,標示此畫仍為瑪斯夫人所收藏。這也是她畫的肖像畫中難得一見的全身像,而且充滿了歡樂的氣息。日本的羅蘭珊美術館真有實力,當初書中許多私人收藏的畫作,如今都成為他們的館藏,出現在這次畫展中。


完成於1924年的「女人與吉他」,既懷念逝去的異性愛人,又沈醉於同性戀情,這是雙性戀的羅蘭珊。


完成於1929年的「美惠三女神」(Three graces),十足的羅蘭珊氣息。三個面貌模糊、沒有鼻子的女人,大量的粉綠、粉藍、粉紅、粉咖啡配上灰與白。還好,有藍色的洋裝和純黑帽子來畫龍點睛。


羅蘭珊的藝術創作領域很寬廣,這幅鴿子與花,是幫掛毯公司所畫的設計圖樣。


現場也展出她的版畫、素描和水彩畫。我感覺她的水彩畫比油畫來的「清新」,這是1936年所繪的「茶花女」。


展覽第四部分是1939-56年的璀璨晚年。羅蘭珊沒有再婚,1925年開始就由20歲的蘇珊娜莫侯照顧,直到1956年她過世。所以她人生的最後30年過著類似她早期母女兩人相依為命的孤獨生活。

這是完成於1940年的「蘇珊娜肖像」。羅蘭珊在過世前兩年認領蘇珊娜為養女,所有的遺產由蘇珊娜繼承。蘇珊娜卻拒絕公開羅蘭珊的私人資料,造成羅蘭珊的相關研究困難。直到1970年末蘇珊娜過世以後,世人才得以揭開羅蘭珊的神秘面紗。


「三個年輕女子」完成於1953年,此時羅蘭珊已經70歲,但是畫面的顏色反而比從前更亮麗而顯得熱情。畫中有她懷念的愛情、姊妹情與母女情吧!


這是羅蘭珊在畫室的沙龍照,她真如馬諦斯所讚美的「是一位貴婦人呀」!這也是她母親一直期許於她的吧!


在禮品店裡看到很特殊的複製畫,「光點工坊」所提供。顧客可以選擇中意的任何一幅作品,他們幫忙輸出在各種尺寸的版畫紙、水壁紙或者油畫布上面。我覺得輸出在繃著木框的油畫布上,有接近油畫真跡的質感,價格還算平民化。以前沒有看過這種產品,相信未來會很有發展。


這次總共展出60幅油畫和40幅素描、水彩、版畫。依序展出她初學繪畫到她晚年各時期的多種創作,稱得上是相當完整的回顧展。在台灣要看到國際知名畫家一生重要創作的回顧展,實屬不易。

本展覽所有畫作由日本羅蘭珊美術館所提供,該美術館原來位在茅野,1983年成立,是世界上唯一的羅蘭珊美術館,目前館藏已有500多件,但是該館於2011年關閉,可能正在籌備於東京成立新的羅蘭珊美術館。

7 則留言:

  1. 哇~好棒的展覽,到台中來的時候一定要去看看!

    回覆刪除
  2. 太棒了 已經買好票 近期找時間去看 E.Yu

    回覆刪除
  3. 感謝介紹~當初在預購時我已經買好預售票+導覽要去看了!

    回覆刪除
  4. 甫看完羅蘭珊作品展,碰巧遇到一位講解相當完整詳細的導覽志工,讓我大受感動,而您這篇介紹又讓我回味起展場上的感動,寫的很棒,可以供我收藏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沒問題,也歡迎轉寄給您的朋友。不過,只限私人用途。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