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0日 星期二

好心變壞意

食薯者,梵谷,1885
今天在等電梯的時候,看到四個面對著窗外的背影,一位顯然是病人,肩上垂著鼻胃管,腿上綁著尿袋。他的右邊是我們的治療師,左邊是一位中年男性雙手扶著病人,更左邊是一位阿婆。治療師轉身看到我,跟我打招呼。我問:「這麼冷的天氣怎麼打赤腳(指病人)?」「他兒子說,他也是打赤腳啊!」「可是,他是生病的老人耶!」

這時傳來中年人的聲音,對著應該是他中風的老爸:「你手要抓緊、身體要挺起來啦!嘴巴合起來,不然蒼蠅跑進去了!」引起我注意的是,他用的是極為嚴厲的斥責口氣,當著電梯間這麼多人。雖然我不是他的主治醫師,我忍不住雞婆的對這兒子說:「他是你父親,不是你兒子耶!現在的人,就算對兒女也不能這麼兇啊!」治療師說:「我也常常這樣勸他的呀!」這位兒子又開罵了:「你看你都不認真,一滴汗也沒留,我已經大粒汗小粒汗了!」我繼續雞婆:「你不是病人,你不知道他很想做好,卻做不出動作來,很難過哩!」

原來他們是在靠窗休息,接著他和治療師兩個人一左一右,幾乎是架著病人,向我這邊走過來。一邊回應我:「誰叫他整天吃飽了睡,睡飽了吃,都不運動!」(可能是指,就是這樣才會中風吧!)看著病人呆滯的眼神,半開的嘴,茫然的表情,我看病人已經某種程度的失智了。也許因為如此,漠然的接受兒子的連環罵!也可能失語症,有口難言。

這兒子願意陪爸爸來復健,基本上是孝順的。只是求好心切的過度要求,對病人並無好處。有不少家屬責怪病人懶、不努力,所以進步慢。殊不知,每個人病情不同,恢復的程度有別,復原需要一定的時間呀!癱瘓已經很悲哀了,家人不諒解,他們常常獨自落淚,更沒了鬥志,我們看了覺得真是不忍!分析給家屬聽,卻不一定有效果!

這位病人已經有失智現象,中風以前不願意運動,可能是早期的失智症狀。常見的症狀包括記憶力減退、不愛說話、動作遲緩、不愛運動等。失智或中風的原因部分與生活習慣不良有關,但很大因素其實是個人體質。這個兒子遺傳著父親的基因,脾氣又這樣暴躁,比一般人有較高的機會得到相同的疾病。要是將來面臨相同的局面,也許他會感到懊悔。

親人相愛至深,互相傷害也可能最大、最痛。或許這位父親一直也是這樣的口氣在教養兒女,兒子拷貝了自己父親的言行而不自知。而一旁沒有聲音的媽媽,看起來就是「出嫁從夫,老來從子」的傳統女性。

醫療人員在治療病人的同時,這些糾結、錯綜複雜的親人關係,常常有很大負面影響,帶給我們很大的考驗。是課本上不會教,也沒有標準答案的難題。不論如何,提出來進行溝通,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家人,席勒(Egon Schiele),1918,奧地利Belvedere畫廊

10 則留言:

  1. 我常想,我們常喜歡說同理心,可是我們其實沒在別人那個立場裏,並不了解對方的情形,將心比心這話其實有爭議。

    回覆刪除
  2. 「絕對的」將心比心,確實不可能。
    畢竟每個人有不同的背景,站在不同的位置。
    希望醫療人員從旁觀者清的角度,也許能提供點助益。

    回覆刪除
  3. 現在想起來另外一位女病人的兒子,每天很認真的帶母親來復健,但兩人常有嚴重衝突。聽說是這兒子有躁鬱症,沒有其他工作,其他兄弟把照顧母親的工作交給他。結果,照顧固執的母親,讓他躁鬱症更嚴重。
    不幸的人生真是百百種。

    回覆刪除
  4. 在指導實習生時最常告訴他們要有同理心,視病猶親!
    但是一直到自己成了病患的家屬後才真正了解那徬徨無助的心情。
    也才體會到要讓年紀輕輕的實習生了解同理心做到視病猶親很難吧!

    您提到的這兩位兒子其實是孝順的,但是他們將復健當作是目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在茫茫大海中的浮木,期待復健後親人會變好,因此長期承受著身心壓力。而年邁的病患操勞一生又要面對辛苦的復健除了力不從心外,也提不起勁吧!
    常常在治療室裡看到這種緊張的親子關係,總想勸勸他們要珍惜能幫助父母的時光,轉個念多點鼓勵及支持,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回覆刪除
  5. PS:先前研究過安寧療護發現,其實就廣義的定義來說,這些遭逢脊髓損傷及中風的病患及家屬其實不只需要針對身體功能的復健,心理上也很需要安寧支持來面對身心及家庭的巨大變化。

    回覆刪除
  6. 是啊!照顧者也常常是身心俱疲,比被照顧者有過之而不及。他們也可能很需要心理治療,卻沒有想過自己也需要人幫忙,或者找不到人幫忙。

    回覆刪除
  7. 什麼標準,想法,左右您在文章中要放那一張圖呢?
    席勒(Egon Schiele),我今天方認識,這人的畫,第一眼以為是梵谷的畫,取材及畫風有像。我來google看看。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自以為版主依憑的似乎是畫和她文字之間「意象」的交融度

      刪除
  8. 這篇講的是家人之間的愛與糾葛。
    梵谷和席勒兩個人都是痛苦指數很高的畫家,這兩張是他們畫的「家人」。
    但不是「我的家庭真甜蜜」的那種,我的感覺是「苦澀」!
    席勒的畫你再多看幾張,將來一定認的出來,非常unique.
    他才28歲就因流感身亡,沒有留下太多的畫作。
    不是世界各大美術館都看得到他的作品的那種畫家,因此大家不是那麼熟。
    到維也納一定看得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