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女孩出生時就有斜頸的現象,斷斷續續的接受復健醫療,情況有改善,但沒有完全復原。有的醫師說沒有關係,有的醫師建議開刀,她在七歲時接受了頸部手術,斜頸情況有獲得一些改善。開刀後已經三年,母親覺得女兒斜頸那邊的臉還是比較小,因此前來就診。
檢查起來,引起斜頸的肌肉雖然比對側緊了一點點,但是頸部各方向的活動度都在正常範圍,兩側也算平均。要非常注意看,才看的出來一邊的臉頰和下巴小一點點。
女孩長得很清秀,個性開朗。我告訴這位母親:「你女兒長得很漂亮,又很乖巧,臉頰大小差這麼一點點,不注意看看不出來,沒有關係啦!斜頸已經矯正了,隨著年齡增加,左右不一樣大的現象,會越來越不明顯的!」
我這樣講,一方面要讓母親安心,一方面也希望給這個孩子信心。沒想到心急的母親不察,在女兒面前數落著:「我三個女兒裡面,這個女兒最漂亮,你說平常看不出來,可是照相就很明顯,每次照相,她都是最醜的一個。」我趕快說:「那沒有關係,你看好多明星,還不是要挑特別的角度照才上相。」
趁著她天真的女兒忙著玩我們的電腦的時候,我把母親叫到一旁,直言:「你這麼在乎這孩子的外表,帶著她到處看病,愛她可能反而害了她。假如她抱怨自己大小臉,你反而要安慰她,她的臉沒有怎麼樣,稱讚她聰明、乖巧、開朗,讓她明白自己有許多優點,她才會更自信、快樂。你不斷的當著她的面提醒她有缺陷,日久她可能會以為母親心裡無法接納她,她也會變得無法接納自己,那就是很大的傷害了。」
做母親的這才不好意思的解釋:「我就是覺得自己沒有早點帶她去開刀,耽誤了她,心裡覺得愧疚,才一心希望趕快完全醫好她。你的建議我瞭解了,我會注意的!」
在門診經常碰到類似求診情況,父母基於愛心,求好心切,也有自責自己沒有生好,沒有照顧好的;常常把孩子們的一點點小異常,放的非常大,對小孩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陳燁女士是一位很有才氣的女作家,曾經擔任建國中學的國文老師。在電視和影片中見過她,覺得她的面貌沒有什麼異常之處。看了她寫的「半臉女兒」,才知道她因為天生一邊的臉比較小,受盡奚落和排擠,造成心理上長久的重大創傷,嚴重影響她的自信與交友,讀來讓人非常不忍。雖然異常有輕有重,只要身邊的人不接納、不包容,就算是很輕的異常,對孩子的傷害也是很嚴重的。不論醫療能改善多少,重點是無論如何,家人和親友都包容,視其異常為正常,讚揚其優點,才不會重挫孩子的自信和人格發展。
陳燁女士成年後花了很多的心力,做了多次矯正手術,結果算是成功的。但是心理的創傷難以治癒,於2012年因為長期的憂鬱症,結束了53歲的年輕生命,讓人唏噓不已。
附註:
最常見的嬰兒斜頸,是頸部的「胸鎖乳突肌」有纖維化的硬塊所造成的。通常在出生後兩周到一個月內出現,常常是家長在幫嬰兒洗澡的時候摸到硬塊,同時發現嬰兒的頭總是向硬塊那邊傾斜,臉孔則轉向對側。
碰到這種情況,最好儘快接受復健治療,包括:熱敷二十分鐘,或者超音波五到十分鐘,然後用指尖輕輕按摩硬塊,同時配合頸部拉筋的治療。大多數的患者經過數周至數個月的治療,硬塊會逐漸消失,頸部的活動度也會恢復正常。愈嚴重的個案,大小臉的現象會愈明顯,但完全矯正後,隨著年齡增加,大小臉的現象會逐漸改善。
只有少數嚴重的患者,硬塊太大、太硬,對復健治療效果又不明顯,需要開刀把纖維化的硬塊切除,手術後仍要配合熱敷、按摩與拉筋,可以加速及增進其完全的復原。
附註:
最常見的嬰兒斜頸,是頸部的「胸鎖乳突肌」有纖維化的硬塊所造成的。通常在出生後兩周到一個月內出現,常常是家長在幫嬰兒洗澡的時候摸到硬塊,同時發現嬰兒的頭總是向硬塊那邊傾斜,臉孔則轉向對側。
碰到這種情況,最好儘快接受復健治療,包括:熱敷二十分鐘,或者超音波五到十分鐘,然後用指尖輕輕按摩硬塊,同時配合頸部拉筋的治療。大多數的患者經過數周至數個月的治療,硬塊會逐漸消失,頸部的活動度也會恢復正常。愈嚴重的個案,大小臉的現象會愈明顯,但完全矯正後,隨著年齡增加,大小臉的現象會逐漸改善。
只有少數嚴重的患者,硬塊太大、太硬,對復健治療效果又不明顯,需要開刀把纖維化的硬塊切除,手術後仍要配合熱敷、按摩與拉筋,可以加速及增進其完全的復原。
畢醫師:
回覆刪除可否為我們介紹這一幅畫嗎?
只記得是在德國拍的,忘了拍下作者和說明。
回覆刪除覺得很美,很溫馨就拍下來了。
這次旅行很不專心喔,還能上來貼新文,也回覆回應:)
回覆刪除常常覺得小孩的缺陷被無心的父母放大了 反而成為子女一輩子的陰影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