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因為有愛更能說再見(I)by 覺非法師

本人撰寫的『斷食善終』是華語世界描寫自主斷食(Voluntarily Stopping Eating and drinking, VSED)全記錄的第一本書,當時因為念頭來自日本中村仁一醫師的著作『大往生』中所提的「斷食往生」,母親得到圓滿的善終,因此書名取為『斷食善終』。後來我才知道英文世界有兩本由家屬描寫親人自主斷食的書籍。如今台灣也有家屬描寫自主斷食全程記錄的第二本書已經完稿了(尚未出版)。作者是一位佛學修養深厚的法師,描寫她弟弟因為高位頸髓損傷四肢癱瘓兩年半後自主斷食的經歷、心路歷程以及佛學分析。應該是這四本書當中最具文學與哲學價值的一本。我相信可以讓國人對於生死和自主斷食有更開闊的認識,必然是國人之福!將陸續分享其中三篇,大家共同期待這本好書的出版。

*一切都沒有關係了──弟弟的身上有光     

斷食進行到第三週,原本我們以為弟弟的身體會顯得更加虛弱,精神會更加衰退,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不僅沒有昏沉,反而氣色紅潤、思路清晰,還能與我們談笑風生,甚至開著玩笑逗我們笑。那種自在與安穩,彷彿不是一個臨終的人,而是一個放下一切束縛、安然歸於光明的旅人。


那幾天,我時常陪弟弟談話。除了佛法,也聊些日常與輕鬆的話題。為了試探他的內心狀態,我開玩笑地說:「你走了,那些財產怎麼辦?兒女也都還沒結婚呢!」(其實財產並不多,我只是故意調侃他)


弟弟聽完後,並沒有回應得悲傷或遺憾,而是平靜而堅定地說了一句話:「那些都不重要了,跟我都沒有關係了。」


那句話,如清風穿林,吹散了我們心中最後一絲的擔憂。弟弟是真的放下了,不再執著,不再牽掛。他的聲音是那麼平靜,語氣中沒有遺憾,也沒有不甘,只有光明與明白。他已準備好要走了,而且是安然、自在地走。


日本作家青木新門在《納棺夫日記》中寫道:


一個真正接受死亡的人,會與一種不可思議的「光」相遇。而當與這光相遇時,將會出現五種轉變:

一、對生的執著會變得稀薄;

二、對死亡的恐懼會減輕;

三、心情變得安詳、清淨;

四、什麼都可以原諒,充滿體貼;

五、對萬物滿懷感謝。


這五項轉變,我們全都在弟弟身上真實地看見了。他的眼神、他的語氣、他整個人的氣場,都散發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光亮。那不只是個人的平靜,而是一種遍佈整個空間的寧靜與祥和。與他同處一室的人,也都感受到那股明亮的氣息,如光瀰漫,如風靜靜流動,不帶聲息卻深入人心。


這樣的轉變,不是來自醫藥的緩解,也不是來自他人鼓勵的力量,而是來自他內在的覺醒。他真正不再畏懼死亡,也不再執著於「活著」這件事。他看見了生命的真相,體悟了「生」與「死」的無礙流轉。


就如佛法與書中所說:「死亡只是跨過一扇門,走向另一個地方。」那麼帶著光明離開的人,自然也會走向更光明的地方。


就在弟弟往生的前一天,屋中只有大姊一人陪伴。弟弟忽然很清楚地對大姊說:「我的身體好了,我沒有病了,我可以下床了。」他語氣堅定,神情篤定,大姊說,那一刻,她真的感覺弟弟的身體已全然康復。


那不是幻覺,也不是奇蹟,而是一種內在轉化的顯現。弟弟的心已完全清明,沒有罣礙,沒有病苦。他的靈性在那一刻,已不再被色身所困。


感謝弟弟的勇敢與覺醒,他不僅將自己帶向光明,也讓所有愛他的人,都因他而看見了真正的安然與自由。在這份光中,我們不再沉溺於哀傷,而是心懷敬意,陪他走向那道最明亮的門。

他的身上有光,我們的心中,也因此而明亮了起來。



0 留言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