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 星期二

斷食善終案例分析(I)老衰末期自然善終

斷食善終包含「斷食」與「善終」兩部分,斷食包括「不勉強餵食」、尊重「自主斷食」以及「停止強制人工餵食」。善終才是重點,在病人熟悉的環境,有家人好好陪伴,道謝、道愛,提供身心靈的舒適照顧。自二〇二二年四月至二〇二四年六月為止,向我諮詢得到善終有登陸的將近兩百位。本篇先分享「不勉強餵食」的老衰自然善終案例。


自二〇二二年四月至二〇二四年六月為止,家屬諮詢我協助老衰末期不吃不喝自然死亡案例有四十四位,男性十七位,女性二十七位,他們的平均年齡是八十九歲(六十八到九十七歲),平均自然往生的時間是十八天。這些病人沒有特殊的疾病,只有一般的慢性疾病,有幾位有失智症,漸漸的越睡愈多,越吃越少,體力也快速的衰退,話也越說越少。這是自古以來最有福氣的無疾而終,壽終正寢。現代人不了解,家屬對於病人不吃不喝感到焦慮,常會用盡辦法強迫老人進食,也會有想送病人就醫的衝動。

這種狀況不需要刻意的斷食,仍然準備食物,但是由病人決定他想吃什麼,要吃多少,喝多少。這個階段,睡眠是他們最需要的,所以讓病人睡飽為原則,不必執著什麼時間應該進食,每次要進食多少。病人睡飽了,頭腦清醒時進食才是安全的。病人想睡就睡,不必叫醒病人進食,迷迷糊糊之下進食,容易嗆咳或甚至引起吸入性肺炎,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所有的動物包括人都有一定的壽命,老天爺設定的退場機制或者說關機模式首先出現的就是消化道、腎臟功能的衰退,造成無法消化吸收營養,也無法處理過多的水分,因此自然的會不想吃、也不想喝。此時不吃不喝,既不餓也不渴,過多的食物和水反而造成身體的負荷,可能引起痰多、嘔吐、腹瀉、腹脹、水腫等症狀。許多家屬不明白,總是勸老人家多吃,以為這樣才會有體力。甚至有家屬用湯匙翹開老人的口腔硬灌食物,而造成嗆咳、肺炎送醫。一旦送到急診處,忙亂的醫護人員,看檢驗報告脫水、營養不良,最可能的處置就是打點滴、插上鼻胃管。老衰末期被插上餵食管,從此躺在床上拖好幾年的比比皆是。有了正確的知識就懂得尊重老人的身體自覺,順應自然,該放手的時候放手。不要用一根鼻胃管把要去天堂作神仙享福的人,拉到人間的地獄躺臥多年。


目前的健保法規定無特別疾病的八十五歲以上的老人也符合居家安寧的收案,可以申請附近的居家護理所、居家醫療診所支援,定期來家裡訪視,他們可以開處藥方也可以提供其他的醫療處置。老人家不用辛苦的往醫院跑,情況穩定時醫護團隊間隔較長的時間訪視一次(譬如每三個月或者一個月),有特殊急性症狀例如發燒、流感、腹痛等,可以聯繫居家團隊訪視給予適當的醫療。若是出現上述不吃不喝情況也可以請他們來鑑別是身體不適需要治療或者是臨終現象。此時醫護人員會較密集的訪視,提供必要的舒適、止痛或鎮定等治療。避免臨終的病人緊急送醫,辛苦折騰,免得被過多的醫療介入,反而剝奪了在家自然善終的機會。


家裡有老衰重症者,家人應學習足夠的死亡識能(death literacy,臨終照顧的知識與能力),不要慌亂送醫,請醫護到家裡協助,可以大大提高在宅善終的機會,生死兩相安。


       曾經有年近九十歲的老人家越睡愈多,越吃越少,子女擔心的來詢問怎麼辦?我說:「準備他最愛吃的食物,他想吃多少,就多少。睡飽了,頭腦清醒的時候餵,不要把睡眠中的老人家叫起來吃東西。」女兒問:「可是我很擔心,他越吃越少,有一天就完全不吃了。」我說:「總有一天,他會完全不吃的,這是遲早的事情。沒有人可以長生不死啊!」女兒快哭出來了:「可是,我捨不得他死啊!我好心痛!」然後說了一些爸爸老年才生她,她跟爸爸感情多好的事情。聽完,我下猛藥:「你捨不得,你心痛,這是你的情緒功課,你遲早要面對,你要學習處理。請你先把心思放在怎麼做才能讓長輩最舒適的這件事情上,好好陪伴,好好說話。你想像假如你是他,你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你。」我再補上一句:「他陪伴妳這麼多年,對妳已經沒有責任了!現在是長輩的想法最重要,他雖然老了,雖然快要走了,但是他還是個人,你們要相信他的判斷,尊重他的選擇啊!同理、尊重、接納才是他想要的,那才是真愛!」後來老先生安詳的走了,女兒說:「我多留了他一個月陪我。」

       還有一位老人家不吃不喝,媳婦知道不要送醫,兒子怕老人家不舒服家人不會處理,主張要送醫院。我問他:「送醫的目的是什麼?」他說:「讓老人家舒服一點。」我說:「你想像一下送醫的過程。把長輩搬上救護車,一路顛簸,到了急診處換上急診處窄窄的推床,連翻身都困難,大小便更不方便。然後抽血、吊點滴,推去照X光,甚至可能被插上鼻胃管。還可能被安置在走廊、大廳裡。這每一個步驟,都是不舒服的啊!醫院是治療疾病的地方,不是讓人在那裡死亡的好地方。」還好我成功的勸阻了家屬,老人家幾天後在睡夢中安詳往生了,身上沒有任何的針孔、管路,多麼圓滿。這就是老衰不吃不喝睡睡走的自然往生,過去的老人家、我們的祖先都是這樣走的啊!

這一類型病人是最容易陪伴善終的,有許多朋友和讀者向我反映,因為理解這個觀念,他們沒有找我諮詢,知道不要慌亂送醫,以愛陪伴,長輩在家安詳的往生,家人都感欣慰,對我表達感謝。這是回復古老傳統,許多人在網路留言反映:「是啊!小時候長輩就是這樣離開的。」我們要重新找回這個傳統。

PS:若是擔心不懂得怎麼照顧,只要谷哥「所在行政區居家護理所」,就會在地圖上出現住家附近的居家護理所,詢問有提供居家安寧服務的單位,告知他們有病人不想去醫院,要在家自然好走,就有醫護可以到府服務,只要提供病歷摘要和健保卡。

政府在推廣在宅善終,將會有越來越多提供到府服務的醫療資源,也在宣導養護中心和一般民眾不要把臨終的病人送醫院。


0 留言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