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

高位頸髓損傷弟弟的自主斷食(by 釋覺非)

我受邀到台南普賢院演講,住持釋覺非法師把演講廳布置的非常有文藝氣息,也充滿了禪意。古樸的家具、牆上的書畫、詩詞,桌上的插花,幾乎都出自法師之手。法師祥和、親切、自在,我很高興佛教界的人士接受斷食往生的理念。演講完才得知,原來法師的弟弟正在受難,身為姐姐的她,在替弟弟尋求解脫之道。以下是覺非法師的分享。


奈良唐招提寺,供奉著名的千手觀音木雕


2024年6月29日 星期六

美國癌末阿嬤的善終啟示

這是來自美國的一個諮詢案例。九十歲乳癌末期,已經轉移到肝與肺,病人不願意到醫院治療,家人也付不起昂貴的醫療費用。老太太彷彿知道斷食往生的觀念,經常唸著要斷食趕快解脫。但是她自己和家人都不知道實際施行情況是如何?家人也不知該如何照顧。因此媳婦發訊息給我。我提供了如何好好告別生命書中有關斷食程序與臨終照顧的章節給她參考,並回答她婆婆有狀況時的疑問。十天後婆婆安詳往生,媳婦跟我聊了很多,分享他們寶貴的經驗,我也學到很多。


2024年6月28日 星期五

居家安寧協助護理之家住民就地臨終(家屬來函)

這是家屬主動來函分享長輩在護理之家安寧善終的故事。她希望長照機構的主管也能對安寧照顧這塊能有更多的認識,可以和醫院的居家安寧團隊配合協助符合安寧條件的住民和家屬,不要再頻繁將末期或者臨終病人送醫,機構和居家安寧團隊能夠完善的配合及溝通,幫助住民在機構就地安寧,才是病患及家屬的最大福祉。


2024年6月27日 星期四

中村仁一醫師的臨終 (獨子記錄)

中村仁一醫師的大往生是斷食善終的起點。書中描述了他的生死觀,若是得了失智症要在痴呆之前進行斷食往生,若是得了重症不治療,拒絕醫療死,要在家自然死。書中描繪了自然死與醫療死的差異。他認為老人的癌症是一種壽癌,不治療沒有什麼痛苦,是癌症的治療造成痛苦。讓他選擇的話,他希望自己得到癌症而死,這樣可以預做安排,有心理準備。在家自然死亡是留給子孫最後的禮物。他在二〇二一年六月往生,過程完全應驗了十年前,他在大往生書籍中的描述。以下是中村醫師往生之日,其獨子所做的紀錄。(謝謝朋友的翻譯)

2024年6月26日 星期三

好走的路自己決定(張明志醫師序言)

馬偕醫院張明志醫師長期關懷安寧議題,有許多著作,也經常上媒體接受採訪,他精通西醫、老莊哲學、佛教、基督教,見解與一般醫師有很大不同,我非常驚艷,也很同理。他曾經邀請我幫他的著作許自己一個尊嚴的善終寫序,深感榮幸。這次禮尚往來,請他幫我的新書如何好好告別死亡寫序,內容深具個人特色,發人深省。下圖是我收藏的三本張醫師大作(2021-23,一年一本)。 

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意外旅程的開端──撰寫斷食善終(4)

母親斷食往生一年後,我收到麥田出版社的邀約,請我將母親的故事撰寫成書。我的心情一則以喜,一則以「驚」。出版社主動邀約,這是天大的好機會,當然要把握。我驚訝的問編輯,你們只看到我報導母親故事的兩篇文章,怎就有把握我能寫成一本書?我考慮了一個晚上,試著擬出大綱,沒想到大致成形,第二天就答應了。


2024年6月24日 星期一

部落格開啟的筆耕人生(3)

從小我喜歡寫日記,住在貧窮鄉下的我最感快樂的時光是閱讀課外讀物(父親從學校帶回來的小學生刊物)。大概因為考初中意外落榜,父親顏面盡失,幾個月不跟我講話。為了考上好高中、大學,中學那六年我投注所有心力在閱讀教科書,念醫學系的七年情況也差不多如此。直到完成復健科住院醫師訓練,才又開啟閱讀的樂趣。為了考上好學校犧牲閱讀課外讀物的機會,大概是我此生最感遺憾的事情。頭腦最靈光的年輕大好時光,只念死板、狹隘的教科書,實在是很大的損失與浪費。弟弟畢恆達在建中時期,就看了許多中國的禁書還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鉅作,所以是我自己錯誤的選擇,怪不了別人。唯一正面的意義是,我努力避免自己的子孫重蹈覆轍。


2024年6月23日 星期日

天生愛打抱不平的女子(2)

 小學高年級我向母親抗議,這是一個不公平的世界,男女不公平,弱肉強食。我滔滔不絕說著:「明明我是第一名的模範生,但是老師選了第二名的男生當班長。然後營養午餐全部都是由男同學來打飯菜,他們偏心給男生較好較多的飯菜,欺負我們女生。男同學在桌子的三分之二處劃了條楚河漢界,只有三分之一的桌面給女生。老師不是不知道,但是不處理。」(註:班長應該給第一名當,這是兒時的我之成見)

2024年6月22日 星期六

退休醫師的協槓人生(1)

 認識我的讀者多半是因為我是推廣隨順斷食自然善終的志工醫師,緣起於二〇二二年我出版了《斷食善終》,二〇二三年出版《有一種愛是放手》,二〇二四年出版《如何好好告別人生》,即斷食善終三部曲。其實,我的本業是復健科醫師,在中山醫學大學擔任過教授,曾任附設復健醫院的院長,於二〇一二年從臨床工作退休。意料之外的在退休十年後,我成為推廣善終的醫師作家,專業涉及安寧緩和醫學的志工。成為作家是一種協槓,復健醫師的背景卻應用安寧緩和醫療的觀念和知識協助民眾,也算一種協槓。


2024年6月21日 星期五

自主善終人人有責 (常佑康醫師序言)

常佑康醫師在許多方面都是我的貴人,他是第一位請我到醫院演講的醫師,當時<斷食善終>剛出版,他還不知道呢。之後的兩本書他都幫我寫了序言,平常也在各種場合表達對我的理念之支持,協調與各界人士對話。邀請他為新書寫序的時候,他逐字閱讀整個文本,幫我修正一些內容,並且加入自己的寶貴意見,好像教授修改論文一樣,真是少見的認真又古道熱腸人士。

2024年6月20日 星期四

斷食善終案例分析(III)無意識者的停止強制人工餵食

斷食善終的案例包括「不勉強餵食」、「自主斷食」和「停止強制人工餵食」三類,本篇分享停止強制人工餵食者。前面兩類病人仍然有意識,可以清楚表達其不進食的意願,醫界和法界沒有異議。 無意識插管臥床者的停止人工餵食,有聽到質疑的聲音,猜想是擔心有人不願照顧家人而自行停止餵食。人有百百種,連正常的孩子都有父母無法好好照顧,對這些特殊狀況我無能為力。來找我諮商者,從往來的聯繫中,我知道他們是帶著不捨,為了愛而放手。

「天堂與地獄,一念之間,一線之隔」吳育政醫師繪圖

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斷食善終案例分析(II)重度失能與重症末期的自主斷食

 斷食善終包括「不勉強餵食」、「自主斷食」與「停止強制餵食」三類病人。善終則源自臨終好好的陪伴以及舒適照顧,本篇分享自主斷食的案例。在美國醫療保險可以給付,安寧緩和柯醫師也可以收治這種病人。在先進國家,自主斷食是被尊重的自由選擇,不被視為自殺,壽險也會給付。

2024年6月18日 星期二

斷食善終案例分析(I)老衰末期自然善終

斷食善終包含「斷食」與「善終」兩部分,斷食包括「不勉強餵食」、尊重「自主斷食」以及「停止強制人工餵食」。善終才是重點,在病人熟悉的環境,有家人好好陪伴,道謝、道愛,提供身心靈的舒適照顧。自二〇二二年四月至二〇二四年六月為止,向我諮詢得到善終有登陸的將近兩百位。本篇先分享「不勉強餵食」的老衰自然善終案例。

2024年6月10日 星期一

發生在日本的臨終過度醫療事件

一位臉友分享了藤原新也這本書中一篇談論母親死亡過程的文章。藤原先生是日本的著名攝影師,出版了不少書籍。這本書2003年在日本出版,反映了「西醫師」對待臨終病人的處置不符合醫療專業,也不符合醫學倫理。在許多先進國家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就看各國醫界覺醒的快慢,當然個別醫師也有不同程度的覺醒。而德國已經立法規定醫師給予臨終病人營養和水分,是違法的。沒有醫學背景的藤原先生觀察入微,寫的絲絲入扣,讓人心有戚戚焉!


2024年6月7日 星期五

在家善終:母女同心的靈性之旅(三陰性乳癌老人的化療)

 日前我九十四歲婆婆在家優雅的安詳往生,隨侍在側的長孫握著她的手,看著她慢慢的呼吸、心跳變慢,外籍看護與她道別,在她親吻婆婆額頭的那一剎那,婆婆停止了呼吸,靜靜的、優雅的離開了。兩個小時後,我收到一位病人女兒的回報:罹癌的母親當天凌晨在睡夢中帶著微笑離開了。她說母女兩人完成重生之旅,樂於分享黃金般寶貴的經驗。我將我們的互動,原汁原味的呈現,在宅善終是往生者和親人的大福氣!


2024年6月3日 星期一

序文:死亡禁忌與生命意義

死亡禁忌存在於古今中外的各種文明中。德國哲學家海德格說:「生命是向死而生的存有」,也就是說每度過一天,我們就離死亡更靠近一天。每個人,每個我們所愛的人終有一死、終須一別,然而一般大眾有如鴕鳥一般不面對、不思考,假裝死亡不存在,以為日子可以永遠這樣過下去。除了哲學家、宗教家、少數生命關懷者,一般普羅大眾對死亡避而不談,但「無常」總在意料之外提早來到。此時人們的即時反應是「怎麼會是我?我不想死!」、「我的至親不能死!」,因此願意付出一切代價,換取生命的延續。以救人為職志的醫師,更是進入職場就學到如何讓病人免於死亡的各種標準作業,看到生命垂危之人,癌症末期的病人,仍然職業反射的使出十八般武藝要對抗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