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越來越多在宅善終個案的家屬主動請我分享他們的故事,以利眾生。很高興他們也分享了許多有相同理念的社區醫師們的協助,對於同縣市的民眾來說,提供了可以諮詢的醫療單位。以下是在宅善終家屬的分享。
最近看了不少美國病人自主斷食的影片,還有專家的演講。(鍵入VSED,就有許多英文影片)深入瞭解在美國失智症、神經退化疾病、末期病人自主斷食往生可以得到非常周全的照顧,包括臨終陪伴員(Death Doula),以及居家安寧或者安寧病房的照顧。對比台灣的病人和家屬孤軍奮戰,心中常感悲涼,還有對病人和家屬無限的敬意!以下是口腔癌病人女兒的分享。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是對救命醫師非常高的讚譽。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有越來越多難以救治的疾病都能治癒了。向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們致敬。只是人到底不是神,不論多進步的醫療科技還是有其極限,這時候醫師面對的另外一個課題是「何時應該放手」。在西醫的教育上,這一塊是相對欠缺的。這使得醫療科技成為雙面刃,可以仁慈的救命,也會殘酷的害人。
在我協助的案例中,無意識插管臥床者的停止人工灌食這一組最平順,其次是老衰不吃不喝睡睡走這組,肢體癱瘓生活無法自理的這組則需要一些毅力。最辛苦的是心、肺、癌症末期的這組病人,若是原來疾病帶來太大的痛苦,在斷食往生過程需要安寧緩和極大的協助。沒有治療的癌末老人相對平順。分享一位胰臟癌末期病人,人生最後三個月與我通聯紀錄摘要。
在宅善終沒有想像的困難,我們只需要具備一些正確的觀念和知識,必要時尋求居家醫護的協助。一位做了四十年藥劑師的女兒,寫了封簡短的信給我:「畢醫師,我要感謝您。在父親臨終前兩週看了您的著作『斷食善終』,幫助肝癌末期的父親,在最短的時間內無痛離世。」以下是我請她分享的臨終陪伴過程。
許多人的工作,經常面對生死,好處是早點思考生死議題。但面臨生死一線間有很大的衝擊與糾結,也需要懂得如何自處或者自救。對某些第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來講,也許身有同感,得到某種啟發。以下是一位救護車技術員在看完一部有關消防員創傷後症候群的電影後,寫下的心得。
有許多人的工作經常性的接觸長照和生死交關的病人,他們對於長期插管臥床病人和家屬的痛苦特別有感受,我逐漸收到這些工作人員反映他們對於這種悲慘境遇的不忍與反思。這些人因為提早接觸生老病死,而會去思考善生、善終的議題。這是一位救護員在臉書發表的心情,下方許多同儕的留言,也都是有豐富經驗與智慧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