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落入凡間的天使

她溫婉穩重,原本在某醫專教書,因為第一胎就生下了重度腦性麻痺兒,她辭掉工作,全心全力的照顧這唯一重殘的孩子,辛勤的抱著三歲、十幾公斤重的孩子奔波於醫療院所之間。

孩子會發出些簡單的聲音,對父母的逗弄有些微的表情反應,這些僅有的反應,對父母而言就像是天使的回應。然而在我們醫療人員的眼中,他只比植物人好一點點,他不會抬頭,四肢痙攣、沒有什麼有意義的動作,聽不懂話也沒有語言,終身需要他人照顧。

比較熟捻後,我問她,要不要再生一個孩子?她很堅定的說,已經和先生商量過,不再生孩子了。因為他們要把全部的愛,給這個可憐的孩子,他們不能再生孩子,這樣會剝奪了他們對這孩子的愛。

我聽了真是不忍,難道生下一個殘障兒,就要讓做母親的拿一輩子來陪葬?我分析道:「這個孩子的潛能有多少,你也看的出來,你有盡心就夠了。你大可以白天把孩子放在教養機構,請其他專家幫忙照顧,晚上帶回來和先生一起照顧。這樣你還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和發展空間,也比較能兼顧家庭生活。你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這個孩子,對自己對其他的家人未必公平。」


她不置可否,我繼續發動攻勢:「你再生個孩子,得到腦性麻痺的機率,和一般的生產機率一樣(千分之二左右),並不會比較高。生個健康的孩子,你才有帶正常孩子,看著他可愛、調皮、成熟、長大的一種為人父母的喜悅。孩子長大,也可以在身心方面幫父母分擔一些壓力,你們也不至於擔心自己老去時,這個殘障的孩子怎麼辦?」

我這一說,她更加排斥,認為自己沒有權利加諸其他的兒女這樣沈重的負擔。

三年後,她喜孜孜的推著嬰兒車來門診和我打招呼,車上坐著一男一女龍鳳雙胞胎。我真是驚喜,以為她接受了我的建議,有了圓滿的結果。原來她是意外懷孕的,她說這一定是天意,兩個孩子健康活潑,她的心情與生活和從前完全兩樣。

我問她:「老大怎麼樣了?對他的愛是不是減少了呢?」她笑著說:「老大的情況很穩定,白天在瑪莉亞文教基金會,有阿姨們幫忙照顧,晚上帶回來與家人團聚,我們夫妻還是一樣愛他,又多了弟弟妹妹也會逗他、疼他。」

我們兩人和一旁的護士,三個女人都心領神會,媽媽對孩子的愛是無盡的,是加法不是減法啊!(醫步醫腳印)

註::
據調查顯示,每一千位的新生兒中,約有二至五位可能是腦性麻痺兒。有些腦性麻痺可以找到致病原因,例如腦部感染、缺氧、出血或是早產、黃膽等等,但是也有不少足月、順產的嬰兒,找不到任何致病原因,後來被診斷有腦性麻痺的。

母親有內科系統疾病、難產、早產的嬰兒都屬於高危險群,應該定期在小兒神經科醫師門診做生長與發展的追蹤檢查,以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若嬰兒有不正常的肌肉張力(例如全身軟綿綿或太僵硬 ),三個月大頭頸仍無法抬起,或者五六個月大還不能翻身、坐立,就應該找小兒神經科診治。常有年輕父母因為聽信老人家「大隻雞晚啼」(台語「大器晚成」之意)的看法,而延遲了孩子的醫療,至為可惜。

3 則留言:

  1. 天使般的孩子,聽說陪伴在父母身邊的時間最久,就像您文中附的油畫,擁著的一定是年幼兒女,母愛令人動容,收藏起母愛讓孩子們展翅飛翔,更是難.幼兒時期待他們長大,現在又懷念在身邊纏膩的日子.

    回覆刪除
  2. 長大的孩子「志在四方」。
    孩子只是通過我們來到這世界。
    他的人生是要和另外一半成就他自己的家庭。
    這是最近的新體會,雖然別人早說過。
    含飴弄孫也是另一種幸福!
    哈!是不是扯太遠了!

    回覆刪除
  3. "媽媽對孩子的愛是無盡的,是加法不是減法啊!"這句話對所有當媽媽的人來說真是感同身受啊,就算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有自己的家庭,我們對他的愛和關心還是沒有一絲一毫的減少,甚至還要加倍的愛他的家人和孩子。所以畢醫師想要含飴弄孫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祝妳早日實現心願^^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