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是治療疾病的地方,不是死亡的地方。如果有疾病需要確立診斷,積極治療,當然要到醫院接受完整的檢查、配合專業的治療。但是假如疾病末期並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老衰重症末期不想到醫院接受無治療效果的醫療介入,期待能夠在家安詳的善終。那麼事先(不是等到臨終喔)就更該先聯繫好居家醫療團隊,定期的來訪視,瞭解病人的狀況。這樣臨終就不至於慌亂送醫而受罪。臨終的病人多半預知自己時日已無多,通常只想待在家裡,親人環繞,絕對不會想待在冷冰冰、陌生,機器圍繞的病房裡。
幾十年來,台灣街頭巷尾醫院、診所林立,又有全民健保保障。人們習慣了有任何不適就到醫院或者診所看病。其實隨著老年社會來臨,長照需求增加,台灣已經有各種把醫療搬到家裡來的服務了。大醫院及衛生所有居家醫療到宅服務的團隊,有專門提供居家醫療服務的診所。更有由護理人員所成立的居家護理所,他們有配合的醫師、營養師、治療師、心理師等提供多元的服務。許多民眾不知道這個重要的資源,非常可惜。老實說,我也是這兩年才比較清楚。
若是有熟識長期看病的醫師,非常了解病人的病情,類似家庭醫師,可以詢問他們是否有提供居家醫療或者請他們轉介服務單位。假如有重症在某家醫院治療一段時間,要改為在宅醫療,也可以申請該醫院的居家醫療服務。若沒有以上兩種來源,可以上網查詢,例如在搜索引擎輸入「某某縣市居家護理所」或「某某縣市居家醫療診所」就會列出該縣市所有相關單位之名單及聯絡資訊,甚至有地圖標示。聯繫時要詢問該單位是否有提供「居家安寧」服務,說明未來有想要在宅自然善終的服務需求。
也可以在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局官網的「居家醫療照護服務諮詢」網頁輸入所在縣市、地區、需求,可以列出各種層級單位提供居家醫療服務的團隊聯絡資訊。
居家安寧收案的對象是:1)不方便到醫院就醫者。2)住在家裡。3)需要醫療服務者,例如老衰(八十五歲以上)、癌症已經停止積極治療、各種慢性病、臨終狀況等等。
服務項目包括:1)更換管路。2)傷口處理。3)膀胱沖洗、灌腸。4)各種外用、內服、注射藥物,甚至包括嗎啡。5)血液、尿液、糞便檢驗。6)語言吞嚥、物理、職能、心理等治療。7)指導家屬居家照護如沐浴、精油按摩、關節運動。8)遺體護理等。大概除了開刀房、放射治療、化療、加護病房等重大醫療項目以外,都可以在家裡執行,有醫師稱這是「在家住院」。
服務的收費:1)到府訪視一次刷一次健保卡,專業人員訪視費用由健保給付、2)往返距離的交通費需自費、3)健保未包含的項目也需要自費。可以請服務單位事先提供明細。
若是病人經過醫院治療無復原跡象,打算回家自然善終,可以事先聯絡好有提供居家安寧的單位,病人出院到家時團隊就來訪視接案,無縫接軌,讓病人可以得到需要的舒適照顧,家人可以安心。聯絡居家團隊前,請記得準備好病人的病歷摘要、診斷書、服用藥物的藥袋等,提供給醫護參考。
如前所述,病人一旦進到醫院難免有非必要的醫療介入,因為醫師會覺得他們總不能什麼都不做,但只是點滴就可能造成身體負擔,讓病人無法好走,或者延長死亡。所以醫院不是適合善終的地方,除非病情符合安寧緩和住院標準,又能遇到真正有安寧緩和觀念的好團隊。「回家」是病人最大的願望(熟悉的人、地、物),家人也能放鬆的陪伴,所以在宅善終是未來的趨勢。家有老衰重症、嚴重失能者,最好事先就已經建立好居家安寧醫療的管道,才不致於稍有狀況就慌亂送醫。有狀況發生時,請醫護人員來府探視大大提高在宅安詳善終的機會,避免了無效醫療的折騰。
0 留言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