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非法師的弟弟因為高頸髓損傷而四肢癱瘓,插著鼻胃管、導尿管、有氣切(抽痰用)。一家人活在愁雲慘霧之中,一籌莫展。機緣巧合,我的同學帶著我的書送給法師,沒有料到開啟了一段緣分,法師之弟在十個月後自主斷食往生,囑法師將這個過程記錄下來,利益眾生。如今已經完稿,尚與出版社接洽中,我先分享其中三段文字。目前有斷食善終或臨終照顧方面需求的病人或家屬,我會介紹他們閱讀《如何好好告別生命》這本書,裡面分享了各種不同狀況的案例,以及詳細的臨床指引。
*《斷食善終》:一道希望的曙光
當弟弟終日只能躺在床上,漫長的時光對他而言都是煎熬,都是無奈與內疚。煎熬是無止境的日與夜。無奈是凡事都做不了,沒有了一切的希望。
內疚是帶給家人的麻煩,看著在身邊照料的岳母與太太,深深地內疚像水蛭布滿全身吸著他的血,其痛其苦,是無法用言語述說的。
弟弟的眼神漸漸失去光彩,他的心如他乾扁的身體,萎縮的四肢如寒冬的枯枝,殘敗且無生機。不容活動的身軀奪走了他的未來、他的理想與幸福。
每當到竹東去看弟弟,他還是會用笑臉迎接我,然而這笑臉更讓人心痛與不捨。知道一向善解人意的弟弟一定不想我們為他難過,面對他這份純真的善良,我只能藏起眼淚暴雨微笑,將眼淚藏著在夜深人靜時,躲在棉被裡嚎啕大哭。
那段時間,大概就是這樣度過的:期盼見面,又怕看到雙方的眼淚。
而最難的是道別,每當我跟弟弟說我要回台南了。他那無奈、難過的眼神一出現,我就破防了。每次總是像逃跑似的,快速上車在車內默默掉下眼淚。
與弟弟視訊時也是,含著淚故作淡定的與他說話,但電話掛上時,總是要哭上好長的時間眼淚方止。
那是一個悶熱的八月午後,陽光從窗外灑進來,空氣像靜止了一般。吳美華醫師帶著一份沉靜的關懷,來到了我面前。她手裡拿著一本書,是她同學畢柳鶯醫師所寫的《斷食善終》。當封面上「斷食善終」這四個字映入眼簾,我的心忽然一震,彷彿多日來壓在心頭的雲霧,有了一線破口。如一盞燈,為我照亮了一條原本不敢想像的道路。
那時的我們,正陷於艱難的處境中。弟弟癱瘓臥床,意識清楚,身體卻已無法行動。生命的尊嚴與苦痛,每日纏繞於心。看著他,我們一次次問自己:除了照顧、維持,還能做些什麼?難道只能等待、忍受,直到那無人知曉的盡頭?
《斷食善終》的出現,猶如在黑夜中劃破天際的一道光。書中每一個段落,每一段敘述,都不是冰冷的醫學論述,而是一條條真的生命軌跡,一個個勇敢而清明的選擇。
書中所講的,不是逃避生命的苦,而是直視它、承認它,然後以尊嚴與覺知的方式,緩緩放下對「生」的執著,不再執著於這具逐漸衰敗的色身,而轉向一條平靜安然的解脫之道。更難得的是,這條道路並非空泛抽象,而是有清楚的實踐步驟與倫理依據,讓人可以穩穩地走下去。
我讀著書中的內容,一字一句讀得仔細又深入。渴望在書中找尋符合弟弟的方法。
古德曾說:「我們有此生命與這個色身,不是用來受苦的,而是要利用此身來得到解脫的。」
弟弟或許就是在經歷他自己的修行,一種深層的、安靜的內在之路。而我們做家人的,能做的,是不再只緊握不放,而是學習以慈悲與智慧,陪他走完這段旅程。
《斷食善終》不只是一冊書,它是一道曙光,一扇門,為我、為弟弟,乃至於我們整個家庭,帶來了一種可能性——一種關於尊嚴、自由與最深層安然的可能。
*覺非法師的弟弟自主斷食三週後,在家人的祝福中安詳往生。當時,我的另外三本書都尚未出版。
0 留言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