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女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女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

有意識帕金森氏症老太太之斷食善終

 「斷食善終」出版後三個月,我接到不認識臉友的messege:『畢醫師,拜讀你的大作「斷食善終」,實施起來最大的困難是兄弟姊妹的共識還有個人的醫學知識不足,媽媽脫水很嚴重。』這有如電報一般的簡短描述,卻讓我心驚。這位臉友不曾事先詢問我如何進行,自己照著書做,看來遇到瓶頸,有很大的壓力。我立刻打電話過去。


2021年9月2日 星期四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特展@北美館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開展沒幾天就遇到疫情爆發,展期將延期到十月中。目前需上網預約,隔週的星期一上午十點開始(下次是九月六日),剛開始網路會塞車。預約制的關係,現場不致於人山人海,有其好處。目前是早上十點到下午一點有三場,一場一個小時,每次約150人。每天下午一點清場一次。下午一點半到五點半共有四場。本篇只分享一部分作品。


2020年7月31日 星期五

保姆街頭攝影師----薇薇安邁爾攝影展

Vivian Maier (1927-2009)是一位默默無名、自學的強迫症攝影者,她在紐約和芝加哥擔任保姆長達四十年,換取食宿,將全部收入投入攝影。她沒有家人,也沒有朋友。在工作中拍照、錄影,下班時間也外出攝影。生前拍了十二萬張照片和錄影帶,但多數沒有沖洗出來,直到2007年才被一位年輕歷史研究者John Maloof在倉庫拍賣會裡意外發掘這些才華洋溢的作品,2009年薇薇安過世的訃聞出現在芝加哥日報,才終於找到這些作品的攝影者。台北松煙第一號倉庫正在舉辦她的特展,展出113幅作品和數台攝影機。


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安曇野岩崎知弘繪本美術館

岩崎知弘(1919-74)是日本二戰後最有知名度的繪本插畫家之一,她晚年在東京的住所,在她過世後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繪本美術館(1977年)。二次大戰中,她的父母為軍國主義政府服務,因此戰後受到社會的排擠,雖然都是知識份子出身,卻只好回到長野縣的老家務農。因此,知弘的獨子在長野縣的安曇野成立了第二家紀念母親的繪本館(1997年)。這裡遙望著日本的阿爾卑斯山,有非常遼闊的腹地,可同時欣賞藝術與自然美景。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美國女探險家Mary Schaffer與日治下的台灣

你曾經對一本書「一見鍾情」嗎?在加拿大洛磯山脈班夫(Banff)鎮上的紀念品店,我看到這本書的封面眼睛一亮,古典的設計,有地圖,有郵票,有原住民,應與歷史、旅遊有關!標題是:「一位熱愛異國探險的女性」,翻開內頁,有繪畫、有攝影、有洛磯山脈、有台灣,真是挖到寶了呀!該書介紹Mary Schaffer (1861-1939 )的傳奇人生,收錄她在洛磯山脈、日本和台灣拍攝的手繪幻燈片(hand-colored lantern slides) 。


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畫粧摩登─陳進特展

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於8月14日至10月4日舉辦「畫粧摩登─陳進特展」。陳進(1907-1998)出生於今新竹市香山區士紳世家,19歲到日本東京習畫,是台灣女子學畫的第一人。 她最擅長仕女畫,這是1936年完成的「化妝」,入選日本春季帝展。她當時任教於屏東高中,是首位任教高中的台籍女性教師。


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人生,不可思議──介紹四本好看的書

介紹四本最近閱讀的好書。第一本是「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原文書名是:Wild: From lost to found on the Pacific Crest Trail(美國西岸從墨西哥國界到加拿大國界,長達四千多公里)。作者是一位美國女性,因為母親過世,迷失自我,婚姻觸礁,人生陷入谷底,自我放逐到荒野高山步道健行90幾天,天人交戰,終於尋回自我。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尋找薇薇安邁爾(Finding Vivian Maier)──神秘街頭攝影師

去年(2014)有一部紀錄片紅遍了各地的國際影展,片名是「Finding Vivian Maier」。這位薇薇安邁爾(1926-2009),目前維基百科稱呼她是美國六零、七零年代最重要的街頭攝影師。但是在2009年她過世以前,在google查不到任何有關她的資料。她生前未曾發表過她的攝影作品。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夢我所夢:圓點女王草間彌生的生命足跡

「草間彌生」一位戴著鮮豔假髮、濃妝豔抹、穿著圓點長袍的怪婆婆,著名的作品是排滿黑點的大南瓜。之前,我對她的認識僅止於此。重複的圓點,讓我覺得頭皮發麻,有壓迫感,因此對她稱不上喜歡。


2014年8月3日 星期日

唯美.巴黎─羅蘭珊畫展觀後感

中正紀念堂正在舉辦二十世紀法國重要女畫家羅蘭珊的特展(展期至10月12日,11月15日至3月1日會在台中國美館展出)。特展名「唯美.巴黎」,因為其畫風唯美浪漫,巴黎是她的故鄉也是她發跡、終老的地方。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書中逢知己──讀「旅行.幸福.我的繪本」

最近在學水彩插畫,從書架上翻到這本買了很久還沒有閱讀的繪本。沒想到遇到了趣味相投的知己,看了心情大好,忍不住想與朋友分享。簡單說,這是喜好旅行的日本繪本家,把旅行中收集到的各式紀念品和心情,用繪圖和書寫的方式記錄下來的圖文書(picture book)。書的封面上畫的,都是她買回來的戰利品嘍!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東京「知弘美術館」追憶往日情懷

這是1980年代台灣很流行的卡片(我從百寶箱中翻出來的),背後印著美麗的詩詞。當時還未30歲的我與閨中密友互相交換這些浪漫的卡片。只知道是日本的女畫家所繪,對她所知不多。


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美國傳奇女畫家歐姬芙(Georgia O’keeffe)

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 1887-1986)在美國是家喻戶曉的二十世紀最重要畫家之一,也是美國第一位舉辦個人特展的女畫家。我初聞她大名是在1991年到紐約進修時,在朋友家中看到這幅紅色嬰粟花(Red poppy, 76X91 cm, 1927),非常驚豔。雞蛋大的小野花,被畫成九十公分大,強烈吸引眾人目光。這幅畫於1996年在美國發行了32cent的紀念郵票,能得到這種殊榮的畫家不多。


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林麗琪的秘密花園與自然調色盤

在茉莉二手書店看到兩本嶄新的書,翻翻內容有點類似,都是工筆描繪了花花草草,搭配生活隨筆。選了一本回家,看了幾篇,發現作者真像自己的多年好友一樣,志趣相投。應該說真是羨慕作者的美好生活和成就,又趕回書店,還好另一本還沒賣掉。就這樣我擁有了林麗琪的兩本美麗圖文書:「林麗琪的秘密花園」「我的自然調色盤」。其實兩本書「初版」的時間相隔了8年。(天下文化大樹系列)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漫走,在熊的國度裡(好書推薦)

一個台灣長大的女孩(May),跟她的英國男友(Mike)說她很喜歡「爬山」(沒錯,陽明山、七星山、大屯山她都爬過)。Mike約May去太平洋山道(Pacific Crest Trail)「健行」兩個星期,他們分別從台北和倫敦來到西雅圖會合,打算走華盛頓州一帶的步道長約480公里。Mike前一年獨自走過此山道,他說:「當我走往深湖(Deep lake)時,心中出現一種憧憬,你正在湖邊等著我,我不由得加快腳步,心中澎湃不已。當我快要走到湖邊時,彷彿看到你從湖面朝我走來….」。這麼浪漫的告白,May能不答應嗎?


2012年7月1日 星期日

西洋藝術中的「時尚」趣味(下)

The red school house, by Winslow Homer, 1873
Homer是十九世紀美國非常重要的一位畫家,他最出名的畫作是海景風景畫。工作中的女人,也是他喜歡畫的主題之一。

這幅畫的標題是「紅色的校舍」,我原本以為這位女士才是主角呀!原來這幅畫描繪了一段重要的歷史耶!這是十九世紀美國常見的one room shoolhouse。由住在附近的一些人家蓋一棟只有一個房間的屋子,大家把孩子送到這裡來,一起聘老師來教這些孩子(一年級到八年級)。早期都是男老師,1850年以後,男人都去打內戰了,開始有女老師加入,後來反而變成常態。

這位女士是學校的老師,手拿著課本,身上的套裝略顯拘謹,但很有風格,看起來就是知識份子的樣子!

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

西洋藝術中的「時尚」趣味(中)

Madame de Pompadour by Maurice Quentin de La Tour, 1755

龐巴度夫人是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婦和名交際花,不過她可不是只靠美色,她贊助許多藝術家,促進了當時藝文的發展。她請許多畫家幫她畫像,凸顯她的美貌與藝文涵養,看她手拿樂譜,身旁有書報陪襯,就是這個意思。這幅是粉彩畫,高175公分寬125公分,我在羅浮宮看到的時候,印象非常深刻。用粉彩畫這麼大幅,細部描繪得這麼微妙唯俏,整幅畫頗有油畫大作的氣勢,真是難得一見的masterpiece。她穿的當然是當時上流社會的盛裝了,雖說這件衣服的布料,拿來做窗簾也很美。這剪裁是當時流行的樣式,外裙是倒V字形打開,露出內裙,多了層次之美。胸前的蕾絲、袖口的多層荷葉邊,憑添許多嬌媚!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西洋藝術中的「時尚」趣味(上)

今天是個好日子,歡迎新成員進入我們家。她對「時尚」很有興趣和天分,我從西洋藝術品當中找到既是名作又呈現時裝趣味者,與大家分享我們的喜悅!

Two schoolgirls, Red figure drinking cup。西元前五世紀。

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讓人心靈悸動的幾本女性傳記

談到女性藝術家,想起這幾年閱讀過幾本女性所書寫的傳記,讓我印象深刻,大受感動!利用此園地與大家分享!女人看了給自己勇氣,男人看了更加尊重女性! 「天送碑之春」的作者范麗卿女士,只有小學畢業,是一位「素人作家」。1920年代出生的范女士,身為養女,雖然資質聰穎,也無法升學。小學畢業就進入職場,卻能持續閱讀,並且有寫日記的習慣。 婦運領袖李元貞教授發覺她的人生經驗很豐富,文筆也很好,說服她寫書。她的文筆流暢、優美,把一個遊手好閒但在家中罵東罵西的大男人先生,描寫的神靈活現。也把那個時代女性如何在逆境中以堅忍和智慧闖出一片天,生養一家人的過程做了感人的書寫,替台灣查某人寫下歷史。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


弟弟畢恆達(女性主義是他的專長之一)給了我十本遠流出版有關女性與藝術的書籍,連同原來我購買的,總共有12本。12本擺在一起拍個照,真是壯觀。遠流願意出版這些相對冷門的書,讓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