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過幾本談家庭創傷的傳記體書籍,多半是家長已經過世才寫,少數是家長還在世就寫。通常都有個和解、原諒的結局。這本書的家暴內容堪比驚悚片,我一開始因為看了太難受,差點不想買。幸虧買了,才瞭解這位作者如何成為倖存者,而且成為暢銷報導文學作家、社會運動的倡議者。
我讀過幾本談家庭創傷的傳記體書籍,多半是家長已經過世才寫,少數是家長還在世就寫。通常都有個和解、原諒的結局。這本書的家暴內容堪比驚悚片,我一開始因為看了太難受,差點不想買。幸虧買了,才瞭解這位作者如何成為倖存者,而且成為暢銷報導文學作家、社會運動的倡議者。
恭喜羅老師相隔一年出版了第二本書(前者是『重啟人生的十七個練習』),書名『和解練習:給曾受家庭創傷的你』。我讀完了以後,感覺內容遠遠大於書名所標示的。首先,哪些人有家庭創傷呢?其實幾乎所有人都有,因為很少父母是懂得如何當父母才成為父母的,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即使是充滿了愛,孩子也還是可能受傷害。傷害不只來自父母,還來自學校老師、同儕和社會價值觀。在成長過程,還未成熟的我們,其實多少都有很多創傷,也可以說是成長的創傷吧!這會跟著我們一輩子,所以需要和解,與父母和解,與自己和解,與社會和解。
我年輕時就因為想要追求心靈的平安,斷斷續續看過佛學書籍,但是沒有合適的因緣。直到從書中認識「一行禪師」(1926-2022,越南順化人),感到可以與他親近。他的文字平易近人,溫暖慈悲,一書在手就可以讓心情馬上轉化,進入自在平靜的狀態,感到一種歡喜。今天是他的忌日。簡短介紹一下,我所收藏的一行禪師著作。
我是一個外在成功,內在極不穩定甚至可以說是不快樂的人。自卑、焦慮、急躁、完美主義,永遠在自責自己不夠好。成人以後一直都在追尋能夠安頓內在的方法,宗教、閱讀、打坐,看似有點幫助,其實效果有限。一直到疫情期間,我密集上了兩年多的身心靈課程,才有了真正的改變。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六十五歲以後還能學習新知,改變心性,套句羅老師常說的話:「我值得給自己一個讚美。」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只要願意開始,永遠不嫌晚。
第三次參加周志健老師在長濱的靜心營(輕斷食),特別的是這次是在充滿仙氣的「海稻村」,四天三夜的活動從2022歲末開始,迎接2023年的到來。長濱的八仙洞發現了數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生活的遺跡,一定有很多老靈魂,難怪這裡充滿了靈性,有許多守護神保守著我們這群穿著白衣白褲,虔誠學習身心靈淨化的人們。
由於我現在經常要陪伴老衰重症者斷食善終,希望多了解「生死學」(這句話有語病,任何人學習生死學都會得益處),雖然事先對於生死學工作坊的內容毫無所知,帶著全然接納的心,準備像海綿一樣吸收新的經驗。沒有想到在身心靈學習三年多的此時,得到一個大進展。因為不能破梗,我簡單描述我主要的看見。
2021年五月台灣疫情爆發,雖然不似SARS那般驚心動魄,因為國人都還未打疫苗,國內發生了小小的動盪,還好日本率先贈送疫苗,替政府解了危。所幸疫情快速得到控制,國人重新擁有信心,也有更多人懂得感恩為國家、為疫情付出的人。我同情有些恐慌、充滿怨怒的人,可能他們選擇了不停放送負能量的媒體,得到的多半是錯誤的訊息。七月份台中大里的菩薩寺發起了萬人抄經祈福的活動,經友人相告,我欣然參與。沒有想到開啟了抄經、讀經的旅程,養成了一個不想間斷的好習慣,惠我良多。
明年三月我有一本「斷食善終」的書要出版,邀請阿建老師寫序。老師不但慷慨應允,竟然要五毛給一塊,請我也幫他的新書寫序,讓我沾了好大的光。收到紙本書,重新閱讀,感觸極深,發現當初讀電子版時,只是浮光掠影,序文寫的粗淺。決定重點劃線讀第三遍,認真寫讀後記。昨天去參加老師的新書發表會,老師順手拈來、侃侃而談一個小時。發現老師自己的解釋最到位,讓我對於冰山與渴望有了更深入的體會。就來報導一下,代替讀後記。
我認識阿建老師是因為臉友經常分享他的臉書文章,總是有畫面的一段抒情文開頭,接著一段與個案或家長的睿智對話。真正被煞到,是聽了他在TED的演講,內容是如何與孩子對話。他指出一個大家的盲點:我們是從聽話、不准有情緒的環境成長,所以根本就不認識自己的情緒。與孩子對話時,經常充滿了自己沒有覺知的情緒,希望孩子聽話,所以言語內容充滿了說教、指責、命令。最重要的是我們沒有與孩子連結,是在自說自話,根本不算對話,哪來的溝通?因此我買了薩題爾對話書籍來參考。
二月底接到周志建老師邀請我清明假期參加花蓮長濱靜心營的訊息,驚喜的立刻答應。老實說也有點受寵若驚。老師的學生這麼多,只有十位名額,為什麼老師挑選了我?而且還邀請我分享這兩年多來身心療癒的學習過程。懷著期待和忐忑的心情,我在4月1日踏上了旅程。抵達老師臉書經常分享的「種下幸福民宿」,寧靜美景讓人眼睛一亮,充滿歡喜。
從2019年中旬到2020年年底,我參加了羅志仲老師的「靜心工作坊」、「自由書寫」、「修練當下的力量」讀書會、「薩提爾冰山對話三日工作坊」、「一個新世界」讀書會。我是課堂上最年長的學生,我羨慕其他學員這麼年輕就知道要接觸身心靈的課程,他們佩服我這麼年長還在學習。大家都是有所覺知而來上課的人,都是得善緣、有福氣。
我是誰?官方版本:父親是中學歷史教師,母親是裁縫師,下有一位妹妹和弟弟。在宜蘭出生,利澤國小、中壢新明國中、北一女、台大醫學系畢業。畢業前與同班同學結婚,婚後育有兩子,目前有兩位孫子。在台大醫院接受復健科住院醫師訓練,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擔任主治醫師、復健分院院長、醫學系教授。曾經出版「醫步醫腳印」一書,經營部落格「阿畢的天空」九年。住在新社的花園洋房,有一輛車子。喜歡閱讀、藝術、旅遊與攝影,去過42個國家。這是外人眼中人生勝利組的我。
2004年我49歲,教授升等剛通過,擔任復健醫院的院長,表面上看起來在事業方面達到了我所能及的巔峰,卻也是我健康狀況快速走下坡的時候。正逢更年期、爬大霸尖山耗盡體力、學習氣功不當,出現嚴重肩頸和上半身緊繃的症狀,看書或看電腦會更嚴重。定期全身按摩之外,看了身心科拿了提高血清素(SSRI)的藥物,理由是我急性子、完美主義的個性,血清素消耗的比較快,更年期血清素的分泌快速下降,所以需要補充。其次建議要慢活、靜心。我開始了聽佛經、刺繡、學靜坐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