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4日 星期日

在地連理枝,在天比翼鳥——老夫妻同步斷食善終紀事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二日十二點多顏阿嬤在舒服的精油按摩之後,神態放鬆、安詳的往生西方樂土了,四個子女、媳婦、女婿、孫輩隨伺在側,追隨兩天前離世的阿公一起去天上作神仙了。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斷食善終」獲得Open Book生活類年度好書感言和書評

很榮幸得到Open Book(以前的時報開卷獎)評審的肯定,獲得2022年的生活類好書獎。最棒的是他們將在全國四百多家圖書館、兩百多家書店舉辦小書展,捷運站及區間車車廂張貼或播放廣告,推廣今年度選出的四十本好書(另含中文創作、翻譯書籍、青少年兒童創作各十本)。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斷食善終的觀念。我會在桃園圖書館的中壢分館舉辦導讀演講,時間是12月17日的下午兩點半到四點半。中學時期我住中壢六年,考大學前常在這個圖書館K書,真是有緣,非常期待!


2022年11月9日 星期三

插管臥床者為什麼每天要吃五六餐?你吃的下嗎?

 在協助插著鼻胃管臥床病人斷食往生的過程,發現病人的餵食量有些特殊的現象,剛從醫院出來的每日六罐居多,在安養中心五罐,在自己家中的四罐比較多。這些餵四罐的都有經歷過六罐、五罐的過程。(下圖:不知不覺,管罐配方奶的市場變很大)

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第十四位斷食往生菩薩----自己挑選的日子

 最近第十四位斷食往生的菩薩離苦得樂,有些特殊的事情值得分享,特此一記。病人才61歲,我們擔心可能要一個半月才會離開,沒有想到第十七天,他就回到天家了。家人看到十個月以前,他已經在月曆上標注了這個日期,感到驚奇,也感到心安。(下圖是示意圖)

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羅耀明老師「正念生死學工作坊」心得

由於我現在經常要陪伴老衰重症者斷食善終,希望多了解「生死學」(這句話有語病,任何人學習生死學都會得益處),雖然事先對於生死學工作坊的內容毫無所知,帶著全然接納的心,準備像海綿一樣吸收新的經驗。沒有想到在身心靈學習三年多的此時,得到一個大進展。因為不能破梗,我簡單描述我主要的看見。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協助十二位菩薩斷食善終之案例分析與經驗分享

 拙作「斷食善終」於今年四月1日上市,十月3日第十刷(共7100本),很高興這個議題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四月11日開始第一位菩薩的斷食善終,十月17日第十位菩薩在斷食後安詳離世,目前有兩位正在進行斷食中(十月31日都往生了)。本篇針對這十二個案例作一些資料分析,分享斷食過程中的經歷,提供大家參考。

這兩本書很有參考價值,平常就可以先閱讀。事到臨頭,可能無法定下心看。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從法律觀點看「斷食善終」──是「自殺」還是「生命自主」? by 楊秀儀教授

 本篇作者為楊秀儀(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醫學人文暨教育」學科教授),本文轉載自「醫病平台」網路專欄。感謝賴其萬教授邀請專家探討斷食善終議題。

大往生已經絕版,很想閱讀的話,可以試試去圖書館借。

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斷食善終之倫理學探討 by 台大蔡甫昌教授等

「斷食善終」與醫學上相近之詞彙是「自主停止飲食(voluntarily stopping eating and drinking, VSED)」,自主停止飲食是一種藉由停止飲食來加速死亡進程的自願行為。能夠自主停止飲食的病人,必須具有決定能力,而且是以迎接死亡為主要目的;醫療團隊介入、協助的程度,並不影響這種行為的本質:只要病人是自主自願地做出停止飲食的決定,就可以算是自主停止飲食[1]。因此,心智健全意識清楚的病人要求醫療團隊停止鼻胃管餵食,藉終止「人工營養與水分(Artificial nutrition and hydration, ANH)」來迎接死亡,也算是自主停止飲食。

本書由美國安寧緩和學會前理事長團隊撰寫,中譯本翻譯中。

2022年9月13日 星期二

臨終照顧與生死學書籍介紹(下)

 「斷食善終」出版後,我開始了推廣善終的志工人生。接受所有的採訪與演講邀約,也公佈了我的Email : libih1955@yahoo.com.tw,有失能臥床病人家屬想了解如何進行斷食善終的話,歡迎與我聯絡,我會儘快回覆,並通話討論。自知需要補強臨終照護方面的知識,很幸運的就有需要的書籍出現。上集介紹了14本探討臨終照護、靈性照顧、無效醫療、在宅臨終社會支持系統的書籍。本篇介紹7本靈性照顧、死後世界、靈魂永生的書籍。


2022年9月9日 星期五

臨終照顧與生死學書籍介紹(上)

書寫「斷食善終」的過程,相關的書籍總是巧合的出現在我眼前,覺得一切自有最好的安排。這些書籍成為書寫的養分,更是形塑我的生死觀之重要啟蒙。 第十二章陳先生一家人的出現,讓該書不只是訴說母親的故事,也描述了拔管善終之困境。下圖的部分書籍我在「斷食善終」有引用到,書中有簡單描述。本篇不再討論。

2022年9月7日 星期三

斷食善終的臨床與倫理思考———by 安寧緩和常佑康醫師

第一位邀請我到醫院演講的是素昧平生的常佑康醫師,他任職於台北慈濟醫院。因為在網路看到了我的報導,就積極的邀請我演講,那時他還不知道我的新書「斷食善終」剛要出版。我特別感謝他的支持,目前我在醫院的演講,只進行了四場。對民眾的演講和接受採訪應該超過二十場了,民眾的反應熱烈。最不了解的是醫界的反應。觀點的溝通是一件非常耗時的工作,只能隨緣慢慢來。(遠山含笑!繼續努力。)



2022年8月26日 星期五

佛教徒看斷食善終-----by 木人醫師

感謝賴其萬教授邀請身為安寧緩和科團隊的身心科木人醫師,以佛教徒的身分藉由佛教的教義來探討他對斷食善終的看法。我有收到某些佛教徒認為斷食善終是一種自殺的論點,我覺得用是否是自殺來辯證,並未直指問題的核心。不論是任何宗教要把斷食善終視為自殺或者不是自殺,那是他們對教義有不同的解釋。我覺得「人道主義」才是斷食善終所應該依據的倫理基礎。謝謝木人醫師精湛、獨到的見解。

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基督徒看斷食善終---by 林信男教授

「斷食善終」出版後,我接受了不少採訪,也辦過多次演講。除了斷食是否合法以外,最常被問到的是:有沒有人出來指責或者攻擊你?雖然在臉書看過斷食是餓死這樣的評語,目前還沒有遇見攻擊我的。我也坦言,我不怕攻擊,因為攻擊才會引起話題,才可以有對話。感謝賴其萬教授在其主持的醫病平台邀約了一位基督徒和佛教徒的前輩醫師從宗教的角度來談「斷食善終」以下為林教授本文。謝謝林教授。

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

這是為人子該做的-----by 陳玉梅(摘錄自鏡週刊306期)

 在我父親病倒之前,我對死很陌生,完全不敢談這個事情。我覺得它不會來,它跟我家一點關係都沒有。

                                                              攝影:鄒保祥先生

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陪伴母親斷食善終的心路歷程---by 王盈晰

媽媽說過:這輩子寧願做到死,不要病死。

然而事與願違,可憐的媽媽在二〇一五年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失去平衡,常常跌倒,喜歡到處趴趴走的媽媽漸漸的無法自主生活。衣食住行需要仰賴別人的幫忙。到了末期,無法清楚的表達,肢體功能退化至完全的失能,清楚的意識,靈魂被禁錮在肉身當中。

2022年8月4日 星期四

如何貫徹長輩不急救不插管的意願

 今年六月我到台南的烏邦圖書店新書發表,由台南才女王美霞老師策劃並與我對談。在討論時間,有一位女士邊哭邊說:「我爸爸有帕金森氏症,很早就交代絕對不急救、不插管,沒想到有一天吃飯後突然喘不過氣來,叫了119,救護員發現爸爸沒有呼吸、心跳,問弟弟要不要急救?弟弟立即說「要救、趕快救」。結果爸爸現在躺在加護病房插著鼻胃管和氣管內管,我弟弟很自責,我們全家人都覺得對不起爸爸,讓他受罪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2022年7月30日 星期六

未知死,焉知生

「斷食善終」出版四個月,我協助了四位臥床老人家斷食往生,這過程我有了很多學習,來自病人及家屬,也來自於閱讀。由於我非安寧緩和科醫師,自覺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知識,因緣巧合閱讀了台北馬偕醫院張明志醫師的兩本著作(如下圖)。讓我對於病人臨終時的許多靈性表現,得以了解並幫忙家屬理解和接納。另又閱讀許多有關靈魂永生、死後世界的著作,改變了我的生死觀。此為後話。本文分享的是我為張醫師再版的「許自己一個尊嚴安寧」一書所作之序,謝謝寶瓶出版社的邀約。該書將於八月四日上市。


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

有意識帕金森氏症老太太之斷食善終

 「斷食善終」出版後三個月,我接到不認識臉友的messege:『畢醫師,拜讀你的大作「斷食善終」,實施起來最大的困難是兄弟姊妹的共識還有個人的醫學知識不足,媽媽脫水很嚴重。』這有如電報一般的簡短描述,卻讓我心驚。這位臉友不曾事先詢問我如何進行,自己照著書做,看來遇到瓶頸,有很大的壓力。我立刻打電話過去。


2022年7月2日 星期六

失智症阿公的拔管善終之路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出版第十天,我收到某護理之家張主任傳來訊息。她已經讀完整本書,想請教失智臥床十年的父親,是否可以在護理之家斷食善終。我請她與我通電話。


2022年6月16日 星期四

「拔管善終」之思辯

 斷食善終出版兩個半月,目前印了五刷4300本。這是國內第一本討論此議題的書,所以得到蠻多的關注和迴響。感覺上,「自主斷食往生的合法性」讀者或聽眾都能接受我的解釋:憲法保障人有拒絕治療的權利,自主不進食的權利也在保障之內,家屬若強迫灌食反而違法。老衰重病者自主拒絕飲食時,家屬能做的是好好陪伴與道別。2021年七月美國前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長Timothy Quill率領團隊出版了Voluntarily Stopping Eating and Drinking(暫譯自主停止飲食)一書,是全世界第一本有關此主題的專書,很高興麥田出版社已經請優秀的醫師著手翻譯,相信對台灣醫界和民眾將有很大的助益。

2022年6月11日 星期六

「斷食善終」讀者迴響:親人死亡教會我的事 by 楊老師

前言:楊斯棒醫師已經舉辦有獎徵文好幾年,每個月推薦一本書,徵求閱讀心得。投稿者可得到三本贈書。我毛遂自薦送了楊醫師20本「斷食善終」,希望我的書可以被送到愛書的人手中。意外的收到讀者的心得,對死亡有深刻的省思與探討,讓我非常感動。徵得作者同意在此分享。(楊醫師名字正確寫法在書封上。楊醫師說贈書都是他自行購買,所以回贈我20本書,以書會友,呵呵!)

2022年5月31日 星期二

來認識與羅丹齊名的雕塑家麥約爾(Maillol)

巴黎奧賽美術館有麥約爾的特展,展期到八月底,只能看著網路的影片隔海嘆息。麥約爾(Aritide Maillol, 1861-1944)是一位著名法國雕塑家,與鼎鼎有名的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 )差不多同一個時期,有「南麥北羅」之盛名。畫家不一定會雕塑,雕塑家通常很會畫畫,所以展場繪畫和雕塑都有。

2022年5月24日 星期二

蘇絢慧/一本和至親「善了親緣」的真實記錄──讀《斷食善終》

 民以食為天, 「食」一直是我們文化裡非常重要的生活行為。為確保能活下去,我們需要透過規律穩定的進食,讓身體獲得營養和能量去運作日常生活。 「食」後來甚至成為現代人心理的一種補償,在忙碌、枯竭的生活中,尋覓美食、品嘗美食,成為在繁忙充滿壓力的生活中,唯一可控的小確幸。

2022年5月13日 星期五

長濱斷食靜心營記事:放下對過世長輩的愧疚

相隔一年,周志建老師和十位學生(號稱長濱家人組)今年再度在「種下幸福民宿」相聚,練習斷食與靜心。四天三夜的行程,我們有一天只吃一餐,另一天吃兩餐,這算是入門的輕斷食,我作過168的練習(空腹16個小時,進食在8小時內完成),整個過程適應良好。大部分時間我們在大自然裡靜心,與自己內在連結,然後坐下來自由書寫,互相分享心情:過去的創傷、當下的體會、一年來的心得都受到關注。說故事的過程,也是療癒的過程。


2022年5月7日 星期六

「斷食善終」出版後的奇幻旅程

 「斷食善終」出版至今一個月又七天,書籍大約賣出三千本,剛進入第四刷(第一刷兩千,再刷是500本)。我接受了兩個廣播採訪、六次演講,從台中到台北、台南、台東。在臉書、在演講會場,有許多人給我回饋,分享了他們的個人經歷。我認識了許多新朋友,在台灣各地奉獻所長、讓台灣明天會更好,真是開心。


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杉林溪的青龍瀑布和牡丹展

 三度拜訪杉林溪才發現最美的路線是往青龍瀑布的步道。從收費站旁邊的停車場過來距離1600公尺。中間下到88吊橋去看一個河谷,加起來來回大約四公里,坡度不大,慢慢拍照我們花了三個小時。最好九點左右就出發,太晚的話,中午起霧,就看不到瀑布了。


2022年4月15日 星期五

養蟲救世界的台大教授@宜蘭蜻蜓石民宿

日前參加丘山行旅行社舉辦的桶後越領古道健行(礁溪到烏來),旅行社通常都會安排特殊的住宿,有好的景觀、建築設計、舒適和健康又好吃的料理。這次住在蜻蜓石民宿,除了以上特色以外,民宿老闆是得過金鼎獎的台大昆蟲系石正人教授,更讓人驚訝的是老闆不但會種菜,還會養蟲餵雞,讓我們大開眼界!


2022年4月5日 星期二

「斷食善終」周志建老師推薦序

 「因為放手,他們擁有了最後一段美好時光。可以相互陪伴,好好說話、好好道別。」

2022年4月3日 星期日

2022年3月28日 星期一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賴其萬教授推薦序

 這是一本非常不尋常的好書,作者用心紀錄家人如何幫忙摯愛的母親完成她老人家因為小腦進行性萎縮,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理,而主動要求提早結束生命的心願。


2022年3月22日 星期二

杉林溪春之旅

 杉林溪雖然近在南投,我是因為疫情無法出國,2020年四月才初次拜訪。今年三月再度拜訪,水量大增,瀑布風情迥異,還碰到櫻花花季,鬱金香花展。看來出國遙遙無期,好好欣賞台灣之美,也是很幸福的。

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撰寫「斷食善終」的奇幻旅程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這本書,將於四月初正式上市。我未曾預料會寫這本書,一切卻水到渠成,越來越相信這彷彿是命中注定。來回顧這一路上各種令我驚喜的際遇,冥冥中好像母親在幫忙。新書出版日就是我成為推動台灣善終文化終身志工的日子,我將接受所有採訪或演講邀約,歡迎有興趣者與我聯絡。臉書帳號:Liu-Ing Bih

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

武陵農場的櫻花花海

去年第一次到武陵賞櫻,一下車便被路旁的櫻花纏住了,結果最重要的茶園只逛了一小部分,就到了搭公車返回梨山的時間。今年在車輛管制前兩天,自行開車前往。我在裡面不吃、不喝、不上廁所,步行賞花,拍了六個小時,過足了賞櫻的癮。第一個景點是收費處進來,過了橋右轉的大草坪。稍微講一下我構圖時的想法,天空和山大約二比一,櫻花和左側的空間也二比一強一點。留意樹枝的線條是否簡單俐落。仰角拍的。


2022年2月15日 星期二

山海圳國家綠道之旅(2)---「圳」與「山」

山海圳之旅的第三天我們在烏山頭水庫附近參觀,然後健行到曾文水庫。前晚住在烏山頭大飯店,次日一早就有熟悉水庫歷史的資深解說員帶領我們在園區裡參觀。他把水庫創建人八田與一的故事,說得詳盡動人,讓人肅然起敬!


2022年2月8日 星期二

山海圳國家綠道之旅(1)—「海」

「山海圳國家綠道」起自台南台江內海國家公園,終點玉山峰頂,從海平面0公尺上升到台灣最高點3952公尺。兩端是台江和玉山兩個國家公園,途經烏山頭和曾文兩個水庫,以及嘉南大圳圳路,造訪原住民、客家人、福佬人在台灣生活的文化。一路上歷經熱帶、溫帶到寒帶的多樣生態。全程177公里,可以健行、騎腳踏車、搭公車,還有水庫的遊艇。有人全程步行,11天完成。我們參加丘山行六天五夜的行程,從台江內海行經兩個水庫,攀登玉山前鋒,最後抵達阿里山。


2022年1月30日 星期日

中台世界博物館觀世音特展

 中台世界博物館位在埔里,去日月潭或往清境的路上,順路過去參觀很方便。我本就喜愛藝術,如今正在研習佛學,佛像對我而言,更感莊嚴和親切。世界級的佛教藝術博物館就在離住處不遠的南投,真是幸運。光是本館的展示面積就有16000平方公尺,包含18個展室和兩個特展室。我已經去過四次,還沒看完。法國羅浮宮我花了整整八天才看過所有展品。中台世界號稱是宗教界的羅浮宮,應是全國佛教藝術質和量最高的地方。


2022年1月20日 星期四

愛的循環,生生不息

我在台大醫院復健科擔任第三年住院醫師的時候(1983年),42歲的大表哥因為走路搖搖擺擺來到台大醫院就診,神經內科張揚全教授診斷是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小腦萎縮症。當時只知舅舅和表哥兩人得病,母親和六個姊妹家人都沒有人有此疾病。我潛意識裡洗腦自己,會不會外婆只把疾病傳給兒子。

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

抄經禪——心經

 2021年五月台灣疫情爆發,雖然不似SARS那般驚心動魄,因為國人都還未打疫苗,國內發生了小小的動盪,還好日本率先贈送疫苗,替政府解了危。所幸疫情快速得到控制,國人重新擁有信心,也有更多人懂得感恩為國家、為疫情付出的人。我同情有些恐慌、充滿怨怒的人,可能他們選擇了不停放送負能量的媒體,得到的多半是錯誤的訊息。七月份台中大里的菩薩寺發起了萬人抄經祈福的活動,經友人相告,我欣然參與。沒有想到開啟了抄經、讀經的旅程,養成了一個不想間斷的好習慣,惠我良多。


2022年1月3日 星期一

我與弟弟記憶中的父親

我的新書正在排版中,弟弟畢恆達也寫了篇序,難得在家惜字如金的他,寫了將近五千字。我的童年記憶幾乎是空白的,只有某些片段的印記。看了弟弟的文字,勾起一些回憶。

1980年六月我與弟弟同時畢業於台大。醫學系與土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