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6日 星期五

武陵農場賞櫻&中台世界博物館奇緣

今年台灣櫻花大爆發,賞櫻地點越來越多。武陵農場相對遙遠,旅館難定,所以從沒有打算去過。看到攝影團朋友竟然從台北搭巴士一日遊,那我們從台中不是更應該去。武陵農場的旅館一定客滿了,聽說有梨山到武陵的巴士,梨山、合歡山的旅館都訂不到,我們決定住在清境。加入「台北轉運站」的APP,網路上買票,上午的都賣光了(住梨山的遊客上午去吧),我們買到下午一點的,正好。因為我們從清境開車過去要兩個鐘頭左右。


  從台中到清境,交流道下來進入埔里,沿途櫻花夾道,很是快意!遠遠望見一片櫻花林,路邊停滿了車。原來是賣樹苗的。遠看開花的樹,都像是櫻花。


問老闆:這是什麼櫻花?老闆說:是杏花。


這個呢?粉紅色的杏花。


這是香水桃花。這花多瓣、粉紅色、花朵大、開花期長,比櫻花還優嘛!結果臨時起意買了一株。老闆說:會結果子喲!明年入夏,我家有桃子可採囉。

繼續往前,在14甲公路70公里處,馬路右邊好大一片櫻花林,至為壯觀,可惜有一半在陰影裡。


第三天上午回程時,陽光只灑落在樹尖,景觀完全不同。拍照是逐光獵影,光影響了一切。


傍晚抵達清境最高處的「觀星園民宿」,從陽台可以望見遠山與近櫻。


第二日早餐時,餐廳的兩個窗景。



用完早餐,開車前往武陵。合歡山的路邊還有之前下雪殘留的冰柱。


壯闊的合歡群山!


石門山攻頂的登山客絡繹不絕。


靠近梨山時,兩旁的山坡滿目蒼痍。感覺是堅壁清野式的開墾,沒有留下呼吸的空間。美國一位朋友猶如住在森林裡,因為建設公司只開墾房屋用地、道路和庭園的土地,住宅之間的巨木仍然保留。假如田與田之間留下部份的樹木,水土保持、景觀一定都好很多,揮汗的農夫也有乘涼之處。



抵達梨山時還有空閒,我們去福壽山農場逛逛。新開闢了面積很大的「千櫻園」,我們只逛了一小段,櫻花樹還年輕,沒有拍到特別美的照片。


往上開到福壽山農場,有幾顆盛開的櫻花。



在梨山賓館正對面搭乘下午一點的豐原巴士,兩點抵達武陵農場。一下車,前後左右都是盛開的櫻花,事先沒有做功課,在這邊花了太多時間,拍的照片都刪了。因為精彩的景在茶園。

這是往茶園的路上,用望遠鏡頭拉近拍,深紅、粉紅搭配的真美。真的走入花叢,感受就好,拍不成美照,因為枝枒凌亂。這是有管制的情況下,遊客如織。3月2日管制解除以後,可以直接開車進來,猜想會塞車,遊客可能更多。



左邊是餐廳和禮品店。右方車子後右轉經過兆豐橋,就是茶園。


武陵農場腹地很大,有各種植物園區。賞櫻的話,主要在茶園和茶園步道。光這個區面積就很大。下回應該從吊橋進,繞一大圈從兆豐橋出。


從兆豐橋進來走一段森林小徑,拐個彎眼前一亮,有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走遠點真的有桃源瀑布呢!我們沒有時間去。


整排的「粉紅佳人」,遠看已經盛開,其實還有不少花苞,至少還有一週的佳況吧。遊人川流不息,耐心等待才能得此畫面。



大家都在櫻花隧道裡流連。走出隧道,從茶園往回照,別有風情。




走過櫻花隧道,回首,六角亭畫龍點睛。


因為太過貪心,同一個地方拍了好久。赫然發現太陽西下,對面山腳下的茶園步道已經落在陰影中。


也剛好是這個時間點,才有背光的黑山來襯托陽光下櫻花的亮麗。




待我們走到茶園步道,光線所剩無幾。陰影下的櫻花,別有一種內斂的美。


手機打敗了相機,相機拍的天空過曝太亮了,只能刪了。



回程路過梅花園(還未開花),路旁有許多水仙。


搭下午一點的巴士,兩點抵達。五點半搭同班車回梨山。在園區三個半小時,其實可以走很多地方。我們一開始耽擱了太多時間,沒有走完茶園步道,也沒有去桃源瀑布。等待來年吧!
六點半抵達梨山,簡單用餐,開車回清境,一路上車子不多,一個半小時就抵達清境。一天下來一整天走了8.5公里(1萬3500步),搭車兩小時,先生開車三個半小時,比較辛苦。不過,非常值得。這是我們兩人首度到武陵農場,近廟欺神,呵呵!

第三天本來打算慢慢開,有櫻花的地方就停下來看看。看過武陵的櫻花,就不必為路上的櫻花停留。臨時決定順路去中台世界博物館吧!沒想到開啟了另一段奇緣。

這是仿唐朝長安城的建築,有人說壯麗堂皇,我覺得有點冰冷,因為過往總是在殺戮征戰的電影中,看見這樣的場景吧!美術館的重點是陳列空間,這點做的非常理想,比台北故宮好很多,甚至比法國居美博物館更好。居美博物館是亞洲以外,收藏最多亞洲文物的博物館,可能館藏太多,展示空間顯得擁擠。中台世界博物館共展出1500多件文物,是先有文物,再來規劃展示空間,所以每一件藝術品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燈光打的很好,沒有太多反光,也沒有其他展品干擾視線。我本以為是佛像館,其實各種文物都有,尤其是書法收藏讓人驚嘆。當然佛教藝術品還是佔大多數。


進到館內,志工人數還比遊客多。真是可惜啊!志工們很熱情,主動過來解說,好專業啊。聊著聊著,我表明了自己是喜愛藝術的醫師,寫部落格十年,很想幫忙推廣。驚動了行銷推廣的負責人,我馬上秀出「阿畢的天空」藝術文章一百多篇的清單。結果當場有志工幫我們夫妻導覽了書法和禪房一個小時,我們說不用吃午餐啦,由另一位志工導覽佛教的歷史一個半小時,導覽的相當精彩有深度。離開時,大家相約以後要常常來,我還真的要常常來。

最近五六年我對佛教藝術很有興趣,在歐美、日本看佛像,只有註名作品名稱、年代、地點,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在離家一個小時的地方,就有這麼豐富的佛教藝術品,又有中文導覽,志工解說,真是好到不真實的感覺。(It is too good to be true)

介紹中提到此處是「宗教界的羅浮宮」,確實如此。我先用當天解說詳細的三件作品來彰顯。

話說佛陀在西元前六世紀左右創立了佛教,由於信徒認為塑造佛陀的形象對他不敬,僅以佛座、法輪、佛塔等來代表佛教的形象。在西元一世紀的時候印度西北方犍陀邏(梵語,香遍國之意)王國興起,篤信佛教,此地曾經被亞歷山大地統治過,受到希臘雕塑的影響,開始為佛陀造像。不論是深目高鼻的五官、多皺摺袍子、羅馬鞋、單腳歇的姿勢都與希臘雕塑有相似之處。圓形的頭光、身上的飾物、袒右肩則是佛教的特徵。


巴黎居美博物館的犍陀邏雕塑。當初沒有人導覽,不知其重要性。居美的佛像以國家來分類,有點可惜。中台按照時代來區隔,可以看出歷史變遷與演化,有趣多了。



下圖為印度宗教中心秣菟羅(梵語,意為蜜善)西元四到五世紀的佛陀造像,有屬於印度人的五官,頭頂有肉髻以及右旋的螺髮,長袍薄而貼身,紋路簡約,與印度文化比較接近。右手施無畏印,指尖有縵網相,佛陀足邊有合十跪拜的供養人。頭光(或稱背光)有華麗典雅的同心圓紋路。風格與犍陀邏有很大不同。


佛像彫刻傳到中國以後,加入中國元素,每個朝代又有各自的特色。北齊(西元550-577)短短28年,佛像藝術造詣非常高超,風格高貴典雅,館內有許多北齊的造像讓我印象深刻,真是開了眼界。

這組造像量體宏大(高145公分),正面有一佛兩菩薩,旁邊兩顆菩提樹,樹上108菩提葉,象徵轉化108煩惱。左右菩薩下方有兩條龍吐出兩朵蓮花為座台。側面看菩薩與樹幹之間可以看到佛的側面,菩提樹枝葉有六層,象徵六波羅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盤若)。這是六世紀的漢白玉(白色大理石)作品,現場看到玉石的溫潤,以及殘留的彩繪鍍金,感受到一種莊嚴的華麗,真是希世的珍寶啊!是鎮館之寶之一。




我雖非佛教中人,視佛教藝術為人類重要的文化資產。中台禪寺惟覺老和尚在台灣創建這博物館,將信眾捐贈的亞洲藝術瑰寶與大眾分享,實在是大公德一件!感恩,佩服!
感謝當天熱情招待我的志工與館員們!

0 留言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