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善終」出版至今一個月又七天,書籍大約賣出三千本,剛進入第四刷(第一刷兩千,再刷是500本)。我接受了兩個廣播採訪、六次演講,從台中到台北、台南、台東。在臉書、在演講會場,有許多人給我回饋,分享了他們的個人經歷。我認識了許多新朋友,在台灣各地奉獻所長、讓台灣明天會更好,真是開心。
有位太太提及先生重度腦中風臥床七年,家人都有共識願意放手,如何斷食善終?我現場簡單說明,並請她參考書中第十二章陳先生漸進式減少餵食的斷食往生過程。
台灣居家醫療醫學會的郭啟超理事長夫婦(同為居家醫療醫師)也蒞臨現場,並發放名片,我請這位太太趕快去要一張。名片上有協會的電話:04-24360305。打這隻電話,秘書會詢問相關資料,在有450位醫師的群組裡公布病人的病情以及所在住址,徵求附近執業的居家醫療團隊到府訪視,協助居家安寧照護。
我聽了雀躍不已,沒想到貴人這麼快就出現了,我一直期待有遍佈全國的專家群組才能服務各地的案主。沒想到理事長夫婦就住在台中,後來面談,他們告訴我常常遇見病人和家屬都非常辛苦的狀況,家人願意放手,但連他們也沒有想到可以用斷食往生的方式來協助他們。我在訝異之餘,也覺得欣慰,希望這方法可以幫助更多受苦的菩薩們。
當天有幾位姊妹的回應讓我印象深刻,有位大姊說她父親多年前就是斷食往生的,過程平和。目前她已經幫五位朋友用這個方式脫離苦海,安詳離世。我聽了驚嘆、欽佩不已。沒有錯,這個方法古今中外,是民間常用的方法,只是我是台灣第一個以此主題寫成書的人。
有位社工先生回應:病房裡一位漸凍人拔除鼻胃管以求善終,卻因為忍受不了極度飢餓,又重新插入鼻胃管,如此來回好幾次,現在還躺在病房裡。我的腦海裡出現「不拔管的斷食往生」幾個字。我說:不要直接拔管,先漸進減少餵食量和水分,最後進入臨終狀態且有鎮定劑的幫助下,再來拔管,這樣比較不難受,相對容易成功。看來意識清楚者,斷食往生的困難度比較高。我忘了問病人的年齡,外國的文獻表示六十歲以下,越年輕者越困難。國外統計顯示斷食往生者的年齡平均在八十歲上下。
和信癌醫演講後,賴其萬、王金龍、莊伯祥三位曾經在美國執業多年的教授都給了我很大的支持與鼓勵。賴教授提問:「斷食往生需要很強的意志力,如何提高病人的意志力?」我的臨機回應是:平常多作斷食的練習,讓身體習慣飢餓,從「飢餓」很悲慘的舊思維中解放出來。飢餓其實是人類正常的感覺之一,有人說飢餓是最好的調味料呢!我在母親斷食以後,作過斷食的練習,間歇的斷食其實有益健康。不過斷食往生末期實在太難受的時候,需要鎮定劑來減緩不適。
演講後我們與安寧緩和科醫師有個小小的座談會。我很驚訝的聽到緩和科醫師說:在醫界他們是異類,因為大多數醫師都是盡力搶救病人,他們得花很多時間說服醫療人員放手。要花更多的力氣讓意見紛紜的家屬凝聚共識。我們也針對何謂末期交換意見,希望醫界不要僵化於「時間」上的末期(近期內將死亡),應參考「品質」上的生命末期來作決策。那麼已經臥床多年,不曾簽過預立醫療決定書(2019才開始實施)的病人,家屬可以代簽安寧緩和意願書,放棄急救和維生治療讓病人得到解脫,家人也可以得到解救。
5月3日晚上在台東一凡廳與江盛醫師對談。「一凡廳」是台東詠康藥局裡面附設的高雅藝文空間。陳昭宏藥師和太太周美君教授(曾經任職台東大學音樂系的鋼琴家)為了提高社區文化和生活品質,常在這裡舉辦音樂會或其他藝文活動。他們與推動安樂死立法的江盛醫師相熟,聽說江醫師在幫我的新書寫序,就發願要找我來台東與江醫師對談。雖然場地不大,大家的熱情不減。在蘋果日報長期撰稿,目前任職鏡電視的記者陳女士從台北搭飛機來參加。現場她詢問為何醫界反對安樂死?江醫師回答目前只有安寧緩和醫學會反對,其他醫學會並未表態。我覺得安寧緩和醫學會雖然有發表過聲明反對安樂死,但應該是理監事會的決定,其他眾多的會員應有不少醫師是贊成的,但不便表態。就算醫師團體有人反對,也無法阻擋尊嚴善終法通過。我希望由下而上,假如民間的觀念普遍支持,終有影響立法機構的一天,因為這是世界潮流。(極權國家例外)
我目前在實務上最想推動的是,幫助躺在病床多年的數十萬人斷食善終。這些人,就算安樂死通過,也幫不了忙,因為安樂死只能用在可以自主作決策者。救一個人,就是幫助一個家庭。
會後,陳女士、我和江醫師長談兩小時。江醫師年輕時候就參與社會運動,經常寫文章評論時事。早年就是催生墮胎合法化的大將,之後又大力推動安樂死。他是博覽群籍、滔滔雄辯之人,講起人權、善終權欲罷不能,他借給我「理想的告別:找尋我們的善終之路」一書。陳女士也對這本書讚不絕口,說她正打算寫一本有關善終的書。對我而言,是初次與他們見面深談,卻一見如故。看來,在未來推廣善終文化的道路上,還會時常相遇。
與江醫師、一凡廳男女主人合照。
在我奔走於北中南東的同時,心中一直掛記著一個家庭。一位護理師的父親失智15年,臥床10年,長期照顧的母親對她說:「夠了,對你爸爸和我們來講都夠了。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大家解脫?」正當她在苦思有何方法時,閱讀了我才剛出版的書。她詢問我他父親是否適合斷食往生?我告訴了她方法,她會診了安寧緩和科,簽署不急救、撤除鼻胃管的同意書。從四罐、三罐、兩罐、一罐.......逐漸減少餵食量後第十天拔除鼻胃管,第十八天她通知我她的父親已經安詳往生,整個過程平順,她感到很圓滿。就如聶爾玲(Nearing)所說:「死亡就如枯葉隨風飄落,是可以感到欣慰之事。」
謝謝畢醫師。鞠躬致敬,給予您的母親,以及寫出這本重要之書的您。
回覆刪除一路看著妳的努力,令人相當感動!相信畢媽媽也正在天上助妳一臂之力。讓我們一起努力來推廣「善終」的概念吧!
回覆刪除除了深深的感動!也感謝妳無私的分享,推動的路一定很辛苦,開心妳有了豐盛的收穫,未來不再孤單了
回覆刪除感恩畢醫師的分享,家人都非常感謝您
回覆刪除我爸爸在最後階段有機會做大家臨床導師,讓我及單位同仁受益良多。
畢醫師:妳我喜歡妳的部落風光,分類的大綱內容,易於搜尋資料,請讓我訂閲,感謝您。
回覆刪除謝謝醫師的親身分享,讓在醫療現場的我們有了另一層思考
回覆刪除